靳 潔,徐柳柳,張 麗,朱文麗,李 靜
南京醫科大學附屬腦科醫院,江蘇210029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常見疾病,其治愈率低、復發率高,嚴重影響病人的社會功能,并使其就業受到影響[1],給病人、社會和家庭造成嚴重的經濟負擔[2]。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癥病人出院后就業率僅10%~15%[3]。病人在疾病緩解期希望能夠獲得一份穩定的工作,這樣才能夠真正回歸社會[4]。重返工作準備度是反映病人重返工作角色準備水平的指標[5],其對病人以后工作參與狀況有預測作用[6]。研究顯示社會支持在精神分裂癥病人康復中有極其重要的作用,能促進和維持病人良好的身心狀態,促進病人回歸社會[7]。目前,社會支持對康復期精神分裂癥病人重返工作準備度關系的研究較少。本研究分析康復期精神分裂癥病人重返工作準備度與社會支持的相關性,旨在提高病人的社會支持程度,為臨床制訂早期、針對性的評估方案和干預措施提供參考。
采取便利抽樣法,選取2018年4月—2019年3月在江蘇省某三級甲等精神病專科醫院住院的300例康復期精神分裂癥病人。納入標準:①符合ICD-10診斷標準的精神分裂癥病人[8];②年齡,男18~60歲,女18~55歲[9];③簡明精神病評定量表(BPRS)總分≤35分[10]。排除標準:①嚴重軀體疾病病人;②殘疾無法工作者。共發放問卷300份,回收有效問卷300份,有效回收率100%。共納入病人300例,其中男181例,女119例;年齡18~60(35.9±11.37)歲;病程1~15(3.25±2.96)年。本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批同意(批號:2019-KY065-01)。
1.2.1 調查工具
①一般資料調查問卷:根據研究目的及內容自行設計,包括病人的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婚姻狀況、病程等。②社會支持評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11]:由我國學者肖水源等編制,用于測量個體社會關系的3個維度:客觀支持、主觀支持、支持的利用度,共10個條目,總得分和各分量表得分越高,說明社會支持程度越好。量表各維度內部一致性系數在0.89~0.94。③重返工作準備度量表(Readiness for Return-to-Work Scale,RRTW)[12]:由Franch博士團隊開發,曹慧麗[13]將其漢化,量表包括6個維度,22個條目(條目7和21為反向計分)。針對尚未重返工作人群的4個維度:前意向維度(條目1,2,13)、意向維度(條目9,11,12)、行動準備-自我評估(條目4,7,8,10)、行動準備-行動(條目3,5,6)。用于已重返工作人群的2個維度:不確定維持(條目18,19,20,21,22)和主動維持(條目14,15,16,17)。中文版RRTW量表不設總分,僅計算各維度得分情況,即每個維度各條目得分相加為該維度總分,得分高的維度則表示病人處于重返工作準備度的相應階段,所處階段越高說明病人重返工作的準備度越高。量表的內容效度為0.97,量表各維度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75~0.84,重測信度為0.80~0.83。
1.2.2 資料收集方法
各入組科室選拔2名或3名具有精神科臨床經驗10年及以上的主管護師擔任調查員。開展調查前,對調查員進行統一現場培訓。培訓內容包括調查流程和量表評定方法。選取出院前符合入組標準并愿意參加調查的康復期精神分裂癥病人進行調查,統一指導語,要求被調查者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填寫問卷,對有疑問之處由調查者當場解釋,并檢查問卷填寫情況,確保問卷填寫完整后及時收回。項目組發現問題及時反饋,確保數據真實、可靠、完整。

康復期精神分裂癥病人的客觀支持得分(7.940±1.945)分,主觀支持得分(13.823±3.881)分,支持利用度得分(4.960±1.575)分,社會支持總分(26.723±5.360)分,社會支持總分低于國內常模[(34.56±3.73)分][14]。處于重返工作準備度不同維度的康復期精神分裂癥病人的社會支持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處于重返工作準備度不同維度病人社會支持情況 單位:分
康復期精神分裂癥病人的客觀支持、主觀支持及社會支持總分與病人所處重返工作準備度的維度呈正相關(P<0.05),各階段賦值:前意向維度=1,意向維度=2,行動準備-自我評估=3,行動準備-行動=4。詳見表3。

表3 病人社會支持與重返工作準備度的相關分析

表4 康復期精神分裂癥病人的社會支持與重返工作準備度前意向維度的相關分析
本研究結果顯示,康復期精神分裂癥病人社會支持總分為(26.723±5.360)分,低于國內常模[14],本研究與徐妹等[15]的研究結果相似,高于甘明遠等[16]的研究結果,原因可能為:本研究入選對象為出院前7 d康復期精神分裂癥病人,其得到的社會支持高于長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癥病人。本研究顯示康復期精神分裂癥病人的客觀支持、主觀支持、社會支持總分在重返工作準備度各維度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前意向維度社會支持為(27.60±7.03)分、意向維度社會支持為(25.84±4.10)分、行動準備-自我評估社會支持為(27.03±2.44)分、行動準備-行動社會支持為(39.09±9.59)分。行動準備-行動維度的社會支持總分最高,且其在客觀支持、主觀支持、支持利用度得分高于前3個維度,表明精神分裂癥病人社會支持越好,重返工作準備度維度越高。本研究還發現,前意向維度社會支持得分較高,且處于前意向維度的病人例數占第2位,表明康復期精神分裂癥病人的重返工作準備度不容樂觀,原因可能為,部分病人住院期間脫離社會,適應能力恢復不全,自信心不足,導致病人就業意愿不高,提示醫務人員應關注病人的心理狀況、開展康復訓練活動,促進病人回歸社會的信心。病人得到良好的社會支持時,可以產生更多積極的情緒,能在生活中采取積極的應對策略[17],增強了病人的自信心,提高了對重返工作,回歸社會的渴望[18]。
康復期精神分裂癥病人的客觀支持、主觀支持及社會支持總分與病人所處重返工作準備度的維度呈正相關(P<0.001),即社會支持越好,重返工作準備度越高。社會支持總分與重返工作準備度前意向維度得分呈負相關,說明社會支持越好,前意向維度得分越低,重返工作的意愿越高。①主觀支持和重返工作準備度前意向維度得分呈負相關(P<0.001)。說明主觀支持越好,重返工作的意愿越高,原因可能為病人得到家人、親戚、朋友、同事等支持、理解和關心,其自信心更高,更容易表達自我需求[19],或尋求他人幫助,在面對逆境時能夠積極調整心態,具有較好的適應性[20]。②客觀支持和重返工作準備度前意向維度得分呈負相關(P<0.001)。說明客觀支持越好,病人重返工作的意愿越高。原因可能為能夠直接得到他人物質或生活方面幫助的精神分裂癥病人,其與外界的接觸與互動越多[21],能夠感受到外界的關心和鼓勵[22],增加了自信心,為早日康復營造了一個良好的外在環境[23]。③支持利用度和重返工作準備度前意向維度得分呈負相關(P<0.001),表明支持利用度高的病人重返工作的意愿更高。分析原因可能為,能主動尋求他人幫助或傾訴的病人,其心理抗壓水平也越高[24],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利于病人的疾病康復[25]。提示醫護人員應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不僅要關注病人的疾病治療、心理康復,還要幫助病人完善社會支持系統,提高病人的社會支持度,促進病人回歸社會。
社會支持與康復期精神分裂癥病人重返工作準備度密切相關。醫護人員作為病人社會支持系統的一部分,應關注與分析、探討病人所得到的社會支持,制定個性化的改進方案,提高精神分裂癥病人的社會支持,從而緩解病人的精神心理狀況,改善社會功能和生活質量,幫助病人重返工作,達到全面康復。本研究存在一定的不足,病人重返工作準備度可能受到其他社會經濟因素影響,如地區分布、家庭收入等,同時本研究只關注了病人出院前一周重返工作準備度現狀,未來可增加影響因素分析,延長隨訪時間,進一步探討重返工作準備度和社會支持程度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