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燕,李健明,李喬思,蔣 麗
深圳市寶安區婦幼保健院,廣東518133
新生兒暖箱屬于新世紀醫療產物之一,其主要作用是為患兒提供一個溫度以及濕度相對適宜的環境,并維持患兒的體溫趨于穩定,降低并發癥發生風險,繼而達到提高患兒存活率的目的[1]。暖箱主要適用于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體溫不升、需裸露身體觀察病情或(和)開展醫療急救操作的高危兒人群[2]。目前,暖箱在臨床實際工作中存在較多問題,廣東省衛生廳要求加強全省醫療機構的新生兒科腸道病毒感染防控管理[3]。廣東省衛健委辦公室發布《廣東省衛生健康委辦公室關于印發廣東省醫療機構新生兒科腸道病毒感染防控指引的通知》,并在“感染防控”的“隔離要求”中,明確要求廣東省的醫療機構嚴格落實新生兒暖箱流動登記制度,這為臨床新生兒暖箱的護理管理工作提供了具體方向。如何改進醫院新生兒科的暖箱防控手段,提高護理管理質量顯得尤為重要,亦是廣大醫務工作者共同關注的熱點[4]。本研究觀察新生兒暖箱定位追溯系統在護理質量管理中的應用效果,旨在為臨床提供一種新生兒暖箱流轉定位監控追溯系統,切實解決當下新生兒暖箱應用過程中所存在的相關問題。
深圳市寶安區婦幼保健院自2020年12月起開始實施新生兒暖箱定位追溯系統管理。本研究將2020年8月—2020年11月,于醫院分娩且接受新生兒暖箱干預的1 245例患兒納入研究,作為實施前組,其中男710例,女535例;胎齡28~40(33.45±3.21)周;暖箱干預原因:新生兒黃疸862例,早產兒233例,新生兒感染性疾病54例,其他96例。將2020年12月—2021年3月,于醫院分娩且接受新生兒暖箱干預的1 072例患兒納入研究,作為實施后組,其中男642例,女430例;胎齡28~41(33.56±3.27)周;暖箱干預原因:新生兒黃疸771例,早產兒179例,新生兒感染性疾病42例,其他80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5]:所有患兒均接受暖箱干預;無臨床病歷資料缺失;父母均知情并簽署了同意書。剔除標準:正參與其他研究者。本研究內容符合《赫爾辛基宣言》相關要求。
1.2.1 定位追溯系統
主要組成包括新生兒暖箱流轉定位監控追溯裝置1,新生兒暖箱3,若干個射頻識別(RFID)器以及服務器,其中裝置1獲取所述RFID的標簽信息,并將此信息通過定位通訊模塊傳輸至所述服務器,且裝置1和所述新生兒暖箱3分別設置獨特的電子編碼標識,電子編碼標識均通過相關服務器進行綁定。RFID標簽主要設置在患兒藍牙腕帶、醫護人員胸卡以及新生兒暖箱3區域地面上,詳見圖1。新生兒暖箱流轉定位監控追溯裝置主要組成:①外殼主機;②印刷電路板(PCB)控制板;③第1天線;④第2天線。PCB控制板主要組成部分:①電源模塊;②微控制單元(MCU)主控模塊。與主控模塊連接的RFID讀寫模塊以及定位通訊模塊,MCU主控模塊周期性讀取RFID讀寫模塊信息,所述定位通訊模塊對所述裝置位置定位,同時將MCU主控模塊獲取的RFID信息通過定位通訊模塊傳輸到服務器。所述第1天線與第2天線分別和所述RFID讀寫模塊的第1天線接口以及第2天線接口相連。其中第1天線讀取的信息為暖箱箱內和上部的RFID標簽信息;第2天線讀取源自暖箱箱底和下部的RFID標簽信息。電源模塊是雙電源模塊,主要有內置電池以及外接DC直流電源組成,保障電源供應穩定性。詳見圖2。

圖1 暖箱定位追溯系統示意圖

圖2 PCB控制板主要組成圖
1.2.2 護理措施
暖箱中操作嚴格按照無菌操作流程實施,每天定時采用消毒劑完成暖箱內外的殺菌處理,定期1周更換1次暖箱,更換期間務必嚴格消毒處理。同時,每日更換暖箱床單被褥,維持病房內整潔和無菌消毒;在執行與新生兒有皮膚接觸的相關操作前,要求護理人員嚴格執行手衛生,保證護理操作動作輕柔;嚴格規范送霧管基礎操作,避免太過于靠近暖箱的感溫裝置;調節暖箱溫度保持在28~32 ℃,控制暖箱內濕度為55%~65%;新生兒處于暖箱中盡量裸身或僅穿著少量單衣或(和)尿布,針對足后跟等部位予以創口貼保護。
分析新生兒暖箱定位追溯系統實施前后新生兒不良治療事件發生情況、護理質量、新生兒父母滿意度情況等方面的差異。其中不良治療事件主要涵蓋患兒、手腕帶佩戴錯誤、給藥錯誤、標本錯誤以及身份識別錯誤等[5]。護理質量的評價主要是通過科室自制的護理質量評分表(2018版護理質量標準)實現,主要內容涵蓋護理質量、基礎護理以及綜合評分,每項總分0~100分,得分越高提示護理質量越佳。受試者家屬滿意度的評價主要是通過“滿意度調查量表”實現[6],該量表總分100分,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總體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滿意例數+基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新生兒暖箱定位追溯系統實施后組新生兒不良治療事件總發生率為0.28%,低于實施前組的1.2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7.158 ,P=0.007)。詳見表1。

表1 兩組不良治療事件發生情況比較 單位:例

表2 兩組護理質量評分比較 單位:分

表3 兩組新生兒父母滿意度評價比較
近年來,隨著新生兒感染事件的發生率逐年攀升,各級醫療機構為了有效預防傳染病原體、耐藥菌以及其他致病微生物的傳播,實現醫院感染的有效預防控制以及質量管理、器械全程可追溯,紛紛嚴格落實新生兒暖箱流動等級制度[7-9]。然而,傳統的醫院新生兒科暖箱防控手段仍然以人工調控為主,極易出現疏漏,繼而不利于醫院感染防控工作的順利進行[10-12]。故此,尋求一種高效、可靠的新型手段對新生兒科暖箱進行管理顯得尤為重要,亦是目前新生兒科室醫務工作者關注的熱點。隨著醫療行業管理水平的提高,管理手段也日趨多樣化,加之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互聯網開始在醫療工作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13-15]。互聯網智慧醫院系統的存在可以解決醫院實際管理中出現的問題,在醫院感染控制、特殊病人看護、醫生護士管理、設備管理等方面都能發揮重要作用,值得臨床深入研究。
本研究結果發現:新生兒暖箱定位追溯系統實施后新生兒不良治療事件總發生率低于實施前,這表明新生兒暖箱定位追溯系統在護理質量管理中的應用效果較為理想,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不良事件的發生。考慮原因可能在于該追溯系統可實現對患兒的實時定位,同時對醫護工作者的軌跡進行追蹤,從而保證了對患兒干預的及時性、有效性,可在一定程度提高醫護工作者的責任感,繼而提高臨床護理工作質量,為不良治療事件的預防提供有利條件[16]。同時,通過嚴格執行無菌操作以及調節暖箱溫度、濕度,可明顯提高新生兒的舒適度,避免其因環境不適出現的煩躁不安,繼而引發的相關不良治療事件。雖然目前國內外對新生兒暖箱也開展了一定范圍的研究,但通常較多關注的是新生兒暖箱的應用效果。有一項針對新生兒護理的薈萃分析發現,應用新生兒暖箱能夠有效降低分娩后不良事件的產生[17]。而蔣小兵等[10]報道證實,新生兒暖箱對于早產兒及危重新生兒而言必不可少,但因重點關注箱內恒溫、恒濕的技術要求,同時應明確制定操作規范及管理規范。此外,本研究發現實施后護理質量、基礎護理以及綜合評分均明顯高于實施前。這說明了新生兒暖箱定位追溯系統的實施可有效提高護理管理質量。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新生兒暖箱定位追溯系統借助RFID技術實現對暖箱的定位,實時監控暖箱是否放置于指定地點,同時有助于醫務工作者明確暖箱中是否有新生兒,通過讀取新生兒佩戴的藍牙腕帶,可識別新生兒具體身份。此外,該追溯系統可檢測到靠近暖箱以及接觸新生兒的醫護工作者胸卡信號,之后經由通信模塊將暖箱位置、新生兒具體信息以及接觸過新生兒的醫護工作者信息全部傳輸至服務器,隨后由服務器按照歷史數據,對感染事件實施回溯[18-20]。新生兒暖箱定位追溯系統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暖箱流轉手工記錄的不便、及時性差、工作量大以及差錯概率大等缺陷,可減輕人工工作量,有助于提高暖箱流轉管理質量及效率。另外,實施后新生兒父母總體滿意度高于實施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這提示了新生兒暖箱定位追溯系統的應用可明顯提高患兒父母的滿意度。分析原因可能和該系統提高了護理管理質量以及極大程度上降低了不良治療事件的發生風險有關。另外,護理過程中通過定時更換暖箱內床單、被褥以及暖箱,可明顯減少治療不良事件的發生,且對患兒足后跟等易損傷部位予以創口貼保護,控制舒適度的溫度、濕度,使患兒父母感受到源自護理人員的人性化關懷,繼而促進了醫患關系的良好建立。
綜上所述,新生兒暖箱定位追溯系統應用于護理質量管理過程中的效果較為理想,可明顯減少不良事件的發生,提高護理質量以及新生兒父母的滿意度,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