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衛陽
(1.上海財經大學,上海200433)
特殊與差別待遇是關稅及貿易總協定/世界貿易組織(GATT/WTO)協議中的術語,是各種旨在扶持發展中成員(包括最不發達國家)經濟和貿易發展的特殊條款,是目前WTO改革的爭議焦點。①韓永紅: “特殊與差別待遇:超越世界貿易組織的改革路徑” ,《政治與法律》,2019年第11期,第136-144頁;張生: “世界貿易組織改革背景下發展中成員的特殊與差別待遇問題” ,《太平洋學報》,2019年第11期,第65-77頁;李雙雙: “WTO‘特殊和差別待遇’透視:改革爭議、對華現實意義及政策建議” ,《國際貿易》,2019年第8期,第4-11頁。《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以下簡稱RCEP)的爭端解決機制考慮到成員國間經濟發展水平的巨大差異,在 “最不發達國家締約方的特殊與差別待遇”②聯合國大會于1971年設立了最不發達國家類別。根據聯合國發展委員會2015年制定的標準,聯合國主要通過三個標準對最不發達國家類別進行評估:人均國民收入標準(GNI);人力資產標準(HAI);經濟脆弱性標準(EVI)。各國必須連續兩次在委員會的三年期審查中達到三項標準中的兩項才能畢業。條款中,規定爭端解決過程應當特別考慮最不發達國家締約方的特殊情況,是首個在爭端解決機制中規定特殊與差別待遇條款的區域經貿協定,相比于《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等更高標準的經貿協定,RCEP體現了更多的包容性和發展性。由于RCEP的生效尚有時日,①RCEP生效需要15個成員國中至少9個成員國批準,其中至少包括6個東盟成員國和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中至少3個國家。2021年11月2日,RCEP保管機構東盟秘書處發布通知,宣布文萊、柬埔寨、老撾、新加坡、泰國、越南等6個東盟成員國和中國、日本、新西蘭、澳大利亞等4個非東盟成員國已向東盟秘書長正式提交核準書,達到協定生效門檻。根據協定規定,RCEP將于2022年1月1日對上述10國開始生效。本文結合WTO爭端解決中特殊與差別待遇條款適用的實踐,分析特殊與差別待遇條款在RCEP爭端解決機制中的意義和挑戰,并提出特殊與差別待遇條款在RCEP爭端解決機制中有效實施的路徑,以期為最不發達國家積極參與區域一體化和RCEP的有效實施提供有益思路。
RCEP爭端解決中特殊與差別待遇條款根植于WTO的基本做法和原則,但規定不完全一致,內容方面表述也有不同。爭端解決的過程很大程度上是條約的解釋和適用過程,根據RCEP “機構條款” 和 “爭端解決” 章節內容,RCEP專家組和聯合委員會對特殊與差別待遇條款都有解釋權限。
RCEP是首個在爭端解決機制中規定特殊與差別待遇條款的區域經貿協定,在第19.18條規定了 “最不發達國家締約方的特殊與差別待遇” 。RCEP爭端解決章沒有明確哪些國家為最不發達國家,根據RCEP第1.2條規定,最不發達國家是 “聯合國指定的、尚未從最不發達國家的類型中畢業的任何國家” 。目前為止,聯合國最不發達國家名單中共有46個國家,②UN Committee for Development Policy, “List of Least Devel?oped Countries(as of 11 February 2021),” https://www.un.org/de?velopment/desa/dpad/wp-content/uploads/sites/45/publication/ldc_list.pdf,訪問時間:2021年11月2日。老撾、緬甸、柬埔寨三個國家還在名單之列,可以享受RCEP爭端解決中的特殊與差別待遇。
WTO在《關于爭端解決規則與程序的諒解》(下文簡稱DSU)中共有11款條文涉及特殊與差別待遇,包括DSU第3.12、4.10、8.10、12.10、12.11、21.2、21.7、21.8、24.1、24.2和27.2條,除第24條 “涉及最不發達成員的特殊程序” 之外,其余條款也適用于發展中國家。③Committe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 “Special and Differ?ential Treatment Provisions in WTO Agreements and Decision,” WT/COMTD/W/258,March 2,2021,p.105.
RCEP和DSU關于最不發達國家特殊與差別待遇的規定,第1款在用語方面略有不同,而第2款內容完全不同(參見表1)。RCEP第19.18條第2款規定了專家組報告應明確如何考慮最不發達國家締約方,而DSU第24.2條規定的是最不發達國家有權請求總干事或爭端解決機構(文中簡稱DSB)主席斡旋、調解和調停。值得注意的是,根據DSU第5.3條規定,爭端任何一方可以隨時請求斡旋、調停和調解。因此,DSU第24.2條不是發展中國家享有的特權。④Omphemetse S.Sibanda,Sr, “Towards a Revised GATT/WTO Special and Differential Treatment Regime for Least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Foreign Trade Review,Vol.50,Issue 1,2015,p.35.同樣,在RCEP第19.7條第1款也規定了締約方可以隨時請求斡旋、調解和調停的替代方式。可見,就形式而言,締約方隨時請求斡旋、調解和調停的權利在WTO和RCEP的爭端解決程序中都算不上真正的特殊待遇。就實質而言,如果最不發達國家請求斡旋、調停和調解,但發達國家成員和發展中國家成員拒絕參與,DSU沒有規定后續可以采取的措施,這削弱了DSU第24.2條的作用。⑤Kumar Ingnam, “Making WTO Dispute Settlement System Useful for LDCs,” Kathmandu School of Law Review,Vol.6,Issue1,2018,p.128.最終,RCEP第19.18條第2款沒有沿用DSU第24.2條的規定,而是較為明顯地借鑒了DSU第12.11條的規定,即 “如一個或多個爭端方為發展中國家成員,則專家組報告應明確說明以何種形式考慮對發展中國家成員在爭端解決程序過程中提出的適用協定中有關發展中國家成員的差別和更優惠待遇規定” ,強調了專家組適用和落實該條款的具體義務內容,也即在專家組報告中明確表明如何適用該條款,有助于分析最不發達國家特殊與差別待遇的落實情況。在此基礎上,還進一步明確了擁有特殊和差別待遇的資格者為 “最不發達國家” ,突出了對這一類成員的特殊關切。相比DSU第24.2條,RCEP第19.18條第2款符合促使特殊與差別待遇條款更加精確、有效和可操作的方針,①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Chair Calls Dedicated Meeting to Solve Impasse on Special Treatment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Feb?ruary 8,2021,https://www.wto.org/english/news_e/news21_e/devel_12feb21_e.htm,訪問時間:2021年11月2日。在適用特殊與差別待遇的分析和審查方面也是很好的抓手。具體如何落實,還有待于協定生效后,RCEP專家組在具體案件中的適用和聯合委員會的條款解釋。

表1 RCEP和DSU最不發達國家特殊與差別待遇條款對比
對特殊與差別待遇條款的解釋可以通過兩種途徑:其一,RCEP專家組在具體案件中對特殊與差別待遇條款的有權解釋;其二,聯合委員會對條款的解釋,這是RCEP區別于WTO的特殊之處。
(1)RCEP專家組對特殊與差別待遇條款的解釋
RCEP第19.4條第1款規定: “本協定應當依照國際公法解釋的習慣規則進行解釋。” 第2款規定: “關于納入本協定的《WTO協定》的任何條款,專家組也應當考慮WTO爭端解決機構通過的WTO專家組報告和WTO上訴機構報告中所作出的相關解釋。專家組的裁定和決定不得增加或減少本協定項下的權利和義務。” 那么,這是不是意味著RCEP爭端解決機制中特殊與差別待遇條款的解釋必然與WTO專家組或上訴機構報告一致?答案是否定的。首先,學界關于WTO爭端解決報告的法律效果早有定論,WTO專家組和上訴機構的報告僅對爭端方產生拘束力,不構成有法律拘束力的先例。②Mitsuo Matsushita et al,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Law,Practice,and Policy(Second Editi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5,p.89.其次,上文可知,RCEP和WTO在規定最不發達國家特殊與差別待遇方面并不完全一致,規則不一致導致的解釋結果不一致也屬正常。最后,即使在WTO爭端解決機制中,專家組也可以在有 “令人信服的理由” 情況下,適用更有道理的裁決理由。①在WTO爭端解決案例中,有許多案件涉及 “令人信服的理由” (cogent reasons)的分析。這些案件表明,若存在 “令人信服的理由” ,專家組或上訴機構可以在嗣后案件中以不同方式處理相同法律問題。 “United States-Final Anti-Dumping Measures on Stainless Steel from Mexico,” WT/DS344/AB/R,para.51;India-Certain Measures Relating to Solar Cells and Solar Modules,WT/DS456/R,February 24,2016,para6.25-6.26.值得注意的是, “令人信服的理由” 在WTO案例中還沒有明確的標準,但這個門檻要求很高。 “United States-Countervailing Duty Measures on Certain Products from China,” WT/DS437/R,July 14,2014,para.7.317; “China-Measures Related to the Exportation of Rare Earths,Tungsten,and Molybdenum,” WT/DS431/R,WT/DS432/R,WT/DS433/R,March 26,2014,para.7.104.因此,WTO爭端解決報告對RCEP專家組而言僅有重大參考價值,專家組對于最不發達國家的特殊與差別待遇條款的解釋擁有靈活空間。
當然,RCEP用語在與WTO相同或相近時,RCEP專家組與WTO專家組和上訴機構不一致的解釋可能導致國際貿易法的 “碎片化” ,②陳詠梅: “WTO法在區域貿易協定解釋中的適用探究” ,《現代法學》,2014年第4期,第163頁。但筆者認為,在這種情形下,構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國際規則應置于更優先地位。
(2)RCEP聯合委員會對特殊與差別待遇條款的解釋
RCEP第18.3條第1款規定了聯合委員會的職能,包括 “討論在本協定的解釋或適用時可能出現的分歧,并且在其認為適當和必要時對本協定的條款作出解釋。” 因此,RCEP聯合委員會對RCEP條款的解釋,不但對締約方有約束力,而且專家組在處理爭端時也應遵循。③孔慶江: “RCEP爭端解決機制:為亞洲打造的自貿區爭端解決機制” ,《當代法學》,2021年第2期,第39頁。
聯合解釋條款最早出現于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中,隨后被寫入了美國和加拿大雙邊投資協定(BIT)范本并隨其締約行為而被推廣。④趙海樂: “國際法治視角下的BIT‘聯合解釋’問題研究——以中國締約文本為切入點” ,《現代法學》,2017年第2期,第147-148頁。條約聯合解釋條款在國際組織近期文件中也屢次出現,聯合解釋機制在國際經貿協定中已經有重要地位。⑤United Nations Commiss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Law, “Submission from the Government of Thailand,” A/CN.9/WG.III/WP.159/Add.1; “Submission from the European Union and its Member States,” A/CN.9/WG.III/WP.162;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 “World Investment Report,” 2019.在國際投資爭端中,與仲裁庭的解釋相比,作為投資協定的締結者,締約國可以通過更加積極主動地行使他們的條約解釋權力,引導仲裁庭對投資協定的條款作出適當的、符合法律預期的解讀。⑥張生: “國際投資仲裁中條約解釋方面的問題及其完善對策” ,《國際經濟法學刊》,2014年第1期,第156頁。RCEP聯合委員會作為一種常設機構、專門解釋機構,既能持續地跟進條約的發展,隨情勢之發展做出相應調整,又有助于保持締約國決策的穩定性、一貫性。⑦李慶靈: “國際投資仲裁中的締約國解釋:式微與回歸” ,《華東政法大學學報》,2016年第5期,第142頁。
最不發達國家參與RCEP爭端解決機制是維護其切身利益的重要途徑,也是檢驗RCEP是否有效運行的試金石。同時,RCEP作為首次在爭端解決機制中納入特殊與差別待遇條款的區域經貿協定,對特殊與差別待遇條款的解釋和適用將推動WTO特殊與差別待遇規則改革,利于發展中國家(包括最不發達國家)參與經濟全球化,推動建立公正、合理、有效的國際經濟新秩序。
(1)切實保障市場準入條件和優惠待遇
目前,所有不發達國家至少是一個區域經貿協定的締約國,參與區域經貿合作可以利用區域發展優勢,防止最不發達國家過度依賴區域以外貿易伙伴而造成的脆弱性。但是,無論是多邊貿易體制還是區域一體化,仍存在阻礙最不發達國家實現其出口利益的貿易壁壘,在最不發達國家仍有競爭力的農業和輕紡工業尤為明顯。⑧Stefan De Vylder et al,The Least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World Trade,Sida,2007,pp.15-16.與此同時,還可能遭遇貿易伙伴的非關稅壁壘(如衛生和動植物檢疫措施)、反傾銷措施和違反WTO的補貼措施。為了維護自身市場準入條件和優惠待遇,最不發達國家作為申訴方和第三人已經參與到WTO爭端解決機制中,但參與度始終不高。例如,在當前聯合國指定的46個國家中,有35個都是WTO成員,但在迄今為止的WTO爭端解決實踐中,孟加拉國是唯一作為起訴人身份參加了印度電池反傾銷案的最不發達國家。①“Request for Consultations by Bangladesh,India-Antidumping Measure on Batteries from Bangladesh(India-Batteries),” WT/DS306/1(requested 28 January 2004).此外,還有8個最不發達國家曾作為案件第三方參與多起案件。②Bangladesh(DS243),Benin(DS267),Chad(DS267),Madagascar(DS27,DS265,DS266,DS283,DS578),Malawi(DS265,DS266,DS283,DS434,DS435,DS441,DS453,DS467),Senegal(DS27,DS58),Tanzania(DS265,DS266,DS283),Zambia(DS434,DS435,DS441).如果最不發達國家遇到貿易壁壘,或者未落實的優惠承諾,由于內外原因導致他們不能通過爭端解決機制來應對,那么損害他們出口利益的貿易壁壘可能會繼續存在。
(2)充分利用規則導向的爭端解決機制
一般而言,在區域或多邊談判場合,各國為了最終達成區域或多邊經貿協定,不得不更多考慮最不發達國家締約方的利益訴求,但在雙邊或諸邊談判場合,最不發達國家的弱勢地位會相對凸顯,其反對意見可能被邊緣化,③都亳: “開放的諸邊主義:世界貿易組織談判改革的路徑” ,《太平洋學報》,2019年第9期,第99頁。甚至發達國家可能會通過雙邊互惠條款實質性地剝奪最不發達國家在多邊體制下的特殊與差別待遇。雖然WTO爭端解決機制并不完美,但它的 “規則導向” 對世界貿易體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并使得區域貿易協定爭端解決機制也呈現出 “規則導向”④孫志煜: “‘規則導向’的理論疏解:以區域貿易協定爭端解決機制為例” ,《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7期,第93-101頁。,毫無疑問地成為多邊貿易體制的中心支柱,這也是WTO對全球經濟問題的獨特貢獻。亦如WTO的專家組和上訴機構報告,RCEP專家組報告也是解釋RCEP法律規則真正含義的重要來源。最不發達國家如果不參與RCEP爭端解決機制,就失去了通過爭端解決機制管轄和解釋最不發達國家關注事項并支持他們利益訴求的機會。
一般而言,相對經濟實力的大小與爭端解決的法律化水平呈反比,一國的相對經濟實力越大,該國越傾向于選擇政治方法解決其間的貿易爭端;一國的相對經濟實力越小,該國越傾向于選擇法律方法解決其間的貿易爭端。⑤鐘立國: “論區域貿易協定爭端解決機制的模式及其選擇” ,《法學評論》,2012年第3期,第62頁。在WTO爭端解決實踐中,發展中國家經常通過爭端解決機制促使發達國家撤銷違反WTO的措施或履行承諾。例如,在美國海蝦海龜案(US Shrimp-Turtle)中,⑥“Appellate Body Report,United States:Import Prohibition of Certain Shrimp and Shrimp Products,” WT/DS58/AB/RW(22 Oc?tober 2001).巴基斯坦在上訴機構作出報告之后很快獲得了美國的技術支持和出口認證。最不發達國家通過參與RCEP爭端解決機制,利用爭端解決程序表達其合法訴求,將使違反協定的貿易伙伴增加其聲譽成本并損害其國際形象,從而引起貿易伙伴真正采取相應措施。⑦韓永紅: “國際法何以得到遵守——國外研究述評與中國視角反思” ,《環球法律評論》,2014年第4期,第170-171頁。
(1)增強RCEP爭端解決機制的公正性和可接受度
RCEP承認各成員方在經濟與文化上的異質性,充分認識到亞洲地區發展多樣性的現實,爭端解決機制以較大靈活性滿足區域內國家對爭端解決的偏好和舒適度。⑧孔慶江: “RCEP爭端解決機制:為亞洲打造的自貿區爭端解決機制” ,《當代法學》,2021年第2期,第41頁。區域經貿協定如果沒有一套有效的爭端解決機制作為實施規則的后盾,成員國之間的貿易糾紛就無法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區域貿易協定的實體規則可能會逐步渙散,最終失去存在的價值。⑨鐘立國: “論區域貿易協定爭端解決機制的模式及其選擇” ,《法學評論》,2012年第3期,第57頁。RCEP爭端解決機制不僅要追求效率,也要盡可能實現公正,并且它是RCEP實現發展目標的有機組成部分。
如果最不發達國家不能自主參與爭端解決機制,而且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是爭端解決機制內部障礙,那么顯然這種制度存在很大缺陷。雖然也有學者提出,最不發達國家極少真正參與爭端解決程序是合理的,因為他們通過發展水平更高的成員國提出索賠請求,可以獲得爭端解決的溢出效應。①Jide Nzelibe, “The Case against Reforming the WTO En?forcement Mechanism,” University of Illinois Law Review,Vol.2008,No.1,2008,p.351.這種論述有其道理,但不能掩飾爭端解決機制固有的缺陷。RCEP生效之后,最不發達成員通過參與RCEP爭端解決機制實現他們的權利,彌補WTO的 “國際民主缺失” 問題,②劉敬東: “WTO改革的必要性及其議題設計” ,《國際經濟評論》,2019年第1期,第38-39頁。可以增強RCEP爭端解決機制的公正性和可接受度。
(2)最不發達國家融入區域經貿協定利于RCEP有效運行
現有的亞洲區域經濟一體化主要是在新興經濟體之間、發達國家與新興經濟體之間進行的,不發達國家缺少參與區域經濟一體化的能力和機會,即便參與特定的區域經濟一體化機制,也難以從中獲得發展的機遇。③李向陽: “亞洲區域一體化的‘缺位’與‘一帶一路’的發展導向” ,《中國社會科學》,2018年第8期,第35頁。RCEP的特點是包容性和靈活性,特殊與差別待遇的落實有利于最不發達國家真正融入RCEP,共享區域發展成果。首先,最不發達國家是RCEP的重要組成部分,老撾、緬甸、柬埔寨作為東盟的最不發達國家成員,占RCEP成員國總數的五分之一。RCEP作為一項前所未有的,由域內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和最不發達國家參與的大型區域貿易安排,最不發達國家是RCEP成員 “黃金三角” 中的重要一角。其次,RCEP協定內容有大量篇幅涉及最不發達國家,其中 “序言” 亦再次明確了最不發達國家應獲得特殊和差別待遇。考慮到締約方的不同發展水平和對靈活性的需要,應幫助最不發達締約方更多參與協定,以便使其更有效地履行協定項下的義務并享受協定帶來的利益。諸如經濟技術合作、中小企業、過渡期安排等具體條款的落實,需要最不發達國家的積極參與和其他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成員的大力支持。最后,最不發達國家積極參與RCEP,對其他成員的意義重大。就RCEP對中國的影響而言,RCEP可以推進最不發達國家參與生產網絡和供應鏈融合,也是中國鞏固南南合作的重要平臺。長期來看,RCEP若能取得良好成效,將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構建符合自己利益的區域經貿協定樹立典范,進一步擴大并深化區域價值鏈,也有利于打破當前以發達國家意志為經貿規則制定標準的現狀,支持多邊貿易體制發展。④“《區域前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第三次領導人會議聯合聲明”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2019年11月13日,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jiguanzx/201911/20191102912601.shtml,訪問時間:2021年11月2日。
一直以來,發展中國家致力于推動WTO特殊與差別待遇改革。例如,2013年12月,巴厘部長級會議建立了分析和審查特殊與差別待遇條款執行情況的機制,在WTO貿易和發展委員會專門會議上分析并審查了WTO多邊協定、部長級會議和總理事會決定中關于特殊與差別待遇的執行情況,并向WTO相關機構提出建議,旨在改善被審查條款的執行情況,或通過重新談判完善規則。⑤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Special and Differential Treatment Provisions-Stronger Support for Development,” https://www.wto.org/english/tratop_e/dda_e/status_e/sdt_e.htm,訪問時間:2021年11月2日。2020年3月,WTO中由發展中國家和最不發達國家組成的90國集團共提出了10項針對發展中國家特殊待遇的提案,以加強現有的特殊和差別條款,并使之更加精確、有效和可操作。⑥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Chair Calls Dedicated Meeting to Solve Impasse on Special Treatment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Feb?ruary 8,2021,https://www.wto.org/english/news_e/news21_e/devel_12feb21_e.htm,訪問時間:2021年11月2日。
多邊貿易規則是從很多雙邊或區域自由貿易規則的共識與協議擴展到多邊,發展多元化的雙邊或區域的緊密貿易關系也是建立和維護多邊貿易體制的基礎。⑦張月姣: “建立與維護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制” ,《當代世界》,2015年第4期,第34頁。具有特色的區域經貿協定規則和實施路徑對強化多邊貿易規則具有補充作用,國際組織在制定更具有執行力和有效性的多邊規則時可以加以借鑒。①OECD,Regionalism and the Multilateral Trade System,2003,p.19.在WTO的特殊與差別待遇改革受阻的情況下,RCEP落實特殊與差別待遇的成功經驗可以為WTO改革提供有益思路,為未來推動WTO談判奠定基礎。例如,在RCEP爭端解決機制關于特殊與差別待遇條款的適用中,如果RCEP專家組作出傾向于最不發達國家的解釋,可以作為WTO專家組和上訴機構解釋DSU規則的有益參考。又如,RCEP中涉及特殊與差別待遇條款的修訂,以及有助于更好落實特殊與差別待遇條款的補充性規則,也可以為修改DSU規則提供經驗借鑒。
最不發達國家若能夠積極參與RCEP的爭端解決機制,將有諸多益處,但是,現有WTO爭端解決實踐表明,最不發達國家很少參與爭端解決程序之中。事實上,他們不是沒有關心的訴求,原因在于最不發達國家參加國際貿易爭端的能力受限及爭端解決機制的固有缺陷。②“WTO Dispute Settlement Body Special Session,Negotiations on the Dispute Settlement Understanding,” WTO Doc.TN/DS/W/17(9 October 2002),para.1.除了對RCEP爭端解決機制中特殊與差別待遇條款的解釋爭議,最不發達國家參加國際貿易爭端能力受限也可能導致特殊與差別待遇條款沒有援引適用的機會,而爭端解決機制中的執行難題也會影響最不發達國家參與的積極性。
最不發達國家有經濟發展水平有限、體制不健全、國家技術相對落后及法律尚待完善等特點,限制了他們參與RCEP爭端解決機制的能力。RCEP爭端解決機制的特殊與差別待遇雖旨在為最不發達國家提供支持,但無法彌補最不發達國家與RCEP其他成員之間的訴訟能力差距。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資金不足。國際貿易爭端案件通常訴訟程序復雜、耗時長,最不發達國家難以承受高昂的訴訟成本。因而最不發達國家即使有合法訴由,也可能因高昂的訴訟費用望而卻步。③Navneet Sandhu, “Member Participation in the WTO Dispute Settlement System:Can Developing Countries Afford Not to Partici?pate,” UC L Journal of Law and Jurisprudence,Vol.5,Issue 1,2016,p.154.第二,人才資源欠缺。通過國際爭端解決的案件會涉及復雜的法律論據和事實判斷,參與國需要擁有外語、法律和經濟等方面的專家型人才,這往往是最不發達國家欠缺的,④Gregory Shaffer,Victor Mosoti,Asif Qureshi, “Towards a Development-supportive Dispute Settlement System at the WTO,” 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Trad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2003,pp.15-17.而最不發達國家也難以承受聘請外籍律師的費用。第三,缺少公私合作機制。在國際貿易爭端案件中,企業和政府部門應是相互配合的合作關系。一般而言,企業向政府部門提供遭受貿易損害的證據,政府部門在全國范圍內收集相關信息,進一步判斷他國貿易措施是否違反RCEP協定內容。由于最不發達國家缺少有效的公私合作機制,在認定他國貿易措施是否違反國際法以及提供相應證據方面有很大障礙。⑤Peter Van den Bossche and James Gathii, “Use of the WTO Dispute Settlement System by LDCs and LICs,” Trade Policy Training Centre in Africa Official,2013,pp.25-26.第四,抵御報復能力弱。發起貿易爭端解決程序的行為通常不會被認為是友好行為,貿易大國受到最不發達國家的市場抵制而造成的經濟損失可能微不足道,而最不發達國家依賴發達國家的發展援助或優惠市場準入,提起爭端解決可能影響普惠制或其他貿易協定下的優惠條件。⑥Chad P.Bown and Bernard M.Hoekman. “WTO Dispute Settlement and the Missing Developing Country Cases:Engaging the Private Sector,”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Vol.8,Issue 4,2005,pp.862-863.最不發達國家需要衡量因貿易壁壘而引起的損失及取消優惠條件而產生的損失,而后者可能更為迫切和難以承受。
從前文可知,RCEP專家組在對特殊與差別待遇條款進行解釋時,WTO爭端解決機構的相關解釋有重要參考意義。RCEP第19.18條第1款沿用了DSU第24.1條規定,第2款沿用了DSU第12.11條的規定,可見,WTO專家組或上訴機構關于兩個條款的解釋會影響RCEP專家組。
(1)沿用DSU第24.1條規定的解釋
DSU第24.1條規定了強制性義務,但是條文中缺少相應主體。從字面意思上看,主體可能是爭端解決機構、專家組、上訴機構、執行程序的仲裁員或者斡旋過程的總干事。但是, “涉及最不發達國家締約方” 也可以解釋為最不發達國家不僅作為申訴方或被訴方,也可能作為爭議案件的第三方,那么具有強制性義務的主體也可能包括原告或被告。①Sharmin J.Tania, “Least Developed Countries in the WTO Dispute Settlement System,” Netherlands International Law Review,Vol 60,Issue 3,2013,pp.402-403.在美國陸地棉補貼案(US-Upland Cotton)中,WTO專家組報告寫道, “在我們看來,第24.1條主要解決最不發達國家在爭端解決程序中作為被申訴方的案件……本條要求專家組程序方面考慮最不發達國家的特殊情況,而不是對涵蓋協定進行實質性審查”②Panel Report,United States-Subsidies on Upland Cotton(US-Upland Cotton),WT/DS267/R(3 March 2005),para.7.1410.。因此,如果RCEP專家組遵循WTO專家組關于DSU第24.1條的解釋,對RCEP第19.18條第2款關于 “在確定涉及最不發達國家締約方爭端的原因” 這一規定進行解釋時,可能忽略最不發達國家作為第三方的案件,而且將考慮范圍限定為程序方面而不對特殊與差別待遇相關條款進行實質性審查。
(2)沿用DSU第12.11條規定的解釋
DSU第12.11條規定了WTO爭端解決程序中對發展中國家關切問題的考慮,但有四個限定性條件:發展中國家必須在爭端解決程序中提起特殊與差別待遇條款;援引的條款必須在爭端解決的過程中提出;援引的條款必須與爭議有關;僅僅要求專家組 “明確說明” 如何考慮特殊與差別待遇。③Sharmin J.Tania, “Least Developed Countries in the WTO Dispute Settlement System,” Netherlands International Law Review,Vol 60,Issue 3,2013,pp.399-400.根據WTO爭端解決實踐和最不發達國家關于特殊與差別待遇的改革提案,DSU第12.11條至少有兩點對最不發達國家不利:
其一,DSU第12.11條并未明確 “爭端解決程序” 的起始點。如果最不發達國家在磋商請求中援引特殊與差別待遇條款,但在之后的爭端解決程序中未明確援引該條款,WTO專家組是否會審查特殊與差別待遇條款,即磋商請求是否在 “爭端解決程序” 中。例如,在美國抵消法案(伯德修正案)(US-Offset Act,Byrd A?mendment)中,印度和印度尼西亞在磋商請求時援引了《反傾銷協定》第15條關于特殊與差別待遇的規定,④《反傾銷協定》第15條規定: “發達國家根據本協定在考慮適用反傾銷措施時,應特別考慮發展中國家的特殊情況。若反傾銷稅可能對發展中國家根本利益造成影響,在適用反傾銷稅之前,應先探究本協定的其他建設性救濟措施之可行性。”但WTO專家組只能審查其職權范圍內的事項,設立專家組的各項請求中沒有涉及《反傾銷協定》第15條。因此,專家組認為,通常情況下該條款不在專家組審查范圍內。⑤“Panel Report,United States-Continued Dumping and Sub?sidy Offset Act of 2000,” WT/DS217/R,WT/DS234/R(16 Septem?ber 2002),para.7.87.可知,WTO專家組認為,若只在磋商程序援引特殊與差別待遇條款,而在成立專家組的請求中未提及特殊與差別待遇條款,則專家組便可以不予考慮。
其二,DSU第12.11條規定,發展中國家(包括最不發達國家)必須在爭端解決過程中明確特殊與差別待遇相關的條款,但這給相關國家帶來不必要的法律負擔,并且違反了 “法官知法” 原則(jura novit curia)。⑥“WTO Dispute Settlement Body Special Session,Negotiations on the Dispute Settlement Understanding,” WTO Doc.TN/DS/W/17(9 October 2002),para 8; “European Communities-Conditions for the Granting of Tariff Preferences to Developing Coun?tries,” WT/DS246/AB/R,April 7,2004,footnote 220.依據該原則,專家組或上訴機構法官應知道特殊與差別待遇的內容,法院有責任根據案件特定情況確定并適用有關法律,無論當事方是否明確援引特殊與差別待遇條款,法官都應予以審查。
RCEP第19.17條規定了爭端解決的補償規則和報復措施,但沒有做出有別于WTO的安排。在RCEP現有的執行機制下,補償是自愿的,報復手段仍與勝訴方的經濟實力相關,但RCEP爭端解決機制中特殊與差別待遇條款缺少與裁決執行相關的規定,不能改善最不發達國家在裁決執行階段的弱勢地位。
如果最不發達國家在RCEP爭端解決中勝訴,那么被訴方可能采取以下行動:第一,在合理期限內執行RCEP專家組最終報告,包括終止、撤銷被訴行為,自愿補償等;第二,延緩執行RCEP專家組最終報告,即不在合理期限內執行;第三,不執行RCEP專家組最終報告,接受起訴方報復措施。
第一種情況是比較理想的結果。即使如此,最不發達國家也可能難以承受這種結果:其一,被訴方在執行RCEP專家組最終報告之前,該爭議貿易措施會持續損害最不發達國家的出口利益,其中,對最不發達國家中小企業可能是致命的。其二,RCEP第19.15條第6款規定的合理期限是 “不得超過自專家組向爭端各方發布最終報告之日起15個月” ,而且此類合理期限還可延長。根據WTO爭端解決實踐來看,國際貿易爭端案件審理的期限較長,①有學者對WTO案件審理期限做過統計,有學者認為是2-13年,有學者認為是3年左右。Jorge A.Huerta-Goldman, “How Easy Is an Easy Case for a Complainant?Comment on US-Zeroing(Korea)DS402,” World Trade Review,Vol.12,Issue 2,2013,p.431;Andrea M.Ewart, “Small Developing States in the WTO:A Pro?cedural Approach to Special and Differential Treatment through Reforms to Dispute Settlement,” Syracus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And Commerce,Vol.35,No.1,2007,p.61.再加上合理的執行期限,長時間訴訟意味著大量消耗最不發達國家的人力物力。
第二種情況無疑加大了最不發達國家的負擔。雖然RCEP第19.17條第1款規定了被訴方未在合理期限內執行最終報告的補償制度,但是,這種補償不一定是金錢補償,而且必須要和被訴方談判達成。
第三種情況是爭端解決機制中授予勝訴方的報復權利,但如果貿易爭端發生在實力相差懸殊的貿易大國與貿易小國之間,并且貿易大國被裁決敗訴,現有的報復權對于貿易小國而言并沒有實際意義。②蔡從燕: “國際法上的大國問題” ,《法學研究》,2012年第6期,第204頁。文中寫道 “如果貿易爭端發生在實力相差懸殊的貿易大國與貿易小國之間并且前者被裁決敗訴,[DSU]第22條規定的報復權對于貿易小國來說其實并沒有實際意義。”RCEP和WTO的報復機制一樣,依靠的是勝訴方自身的力量,不具有外部強制力。③賀小勇: “WTO裁決執行與否的法律機理” ,《法學》,2015年第3期,第120頁。由于最不發達國家在全球貿易中所占份額很小,它們威脅或報復侵犯其權利的大型貿易伙伴的能力非常有限,報復手段也難以實質性影響大型貿易伙伴的經濟利益。與此同時,對于最不發達國家而言,通過報復措施對進口產品設定高關稅或限定進口配額,可能導致便宜的進口產品更貴,不利于國內市場穩定。因此,這反而損害了最不發達國家的經濟利益,而不能迫使較大貿易伙伴消除貿易壁壘。④Kumar Ingnam, “Making WTO Dispute Settlement System Useful for LDCs,” Kathmandu School of Law Review,Vol.6,Issue1,2018,p.124.這種狀況由來已久,WTO在2007年發布的報告就表明,最不發達國家無法通過報復措施迫使大型經濟體遵守爭端解決機構的裁定。⑤“World Trade Report-2007” ,2007,World Trade Organiza?tion,https://www.wto.org/english/res_e/booksp_e/anrep_e/world_trade_report07_e.pdf,pp.283-284,訪問時間:2021年11月2日。例如,在歐共體香蕉案(EC-Bananas III)中,由于歐共體被認定未在合理期限內執行裁決,仲裁庭決定授予厄瓜多爾每年2.02億美元的中止減讓義務,⑥“Decision of Arbitrators,European Communities:Regime for the Importation,Sale and Distribution of Bananas,” Recourse to Arbi?tration by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under Article 22.6 of the DSU(EC-Bananas III(Ecuador))(Article 22.6-EC),WT/DS27/ARB/ECU(24 March 2000),para.170.但是厄瓜多爾認為,因報復而對厄瓜多爾造成的經濟損害將超過迫使歐盟執行裁決而帶來的經濟利益,因而從未實施報復。⑦Bernard O’Connor, “Remedies in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Dispute Settlement System-The Bananas and Hormones Cases,” Journal of World Trade,Vol.38,Issue 2,2004,p.249.可見,如果RCEP爭端解決機制沒有為最不發達國家提供特殊的權利救濟方式,他們從勝訴案件中獲得的利益可能不足以吸引他們參與爭端解決機制。
前文分析可知,最不發達國家極少參與貿易爭端解決機制,主要存在能力不足和制度缺陷的內外兩方面原因。RCEP爭端解決機制中特殊與差別待遇的有效實施,因而應結合提升最不發達國家參與爭端解決機制能力的基礎路徑,對特殊與差別待遇條款作出利于最不發達國家解釋的現實路徑,以及改革特殊與差別待遇制度的長遠路徑。
(1)提高國家參與爭端解決機制的能力
最不發達國家在爭端解決機制中處于弱勢地位的根本原因是國家實力較弱,唯有提高國家綜合實力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國家平等參與貿易爭端解決的問題。因而,最不發達國家應采取積極行動,改善其發展狀況。在應對國際貿易爭端時,最不發達國家也應參考其他國家參與爭端解決程序的經驗,提高參訴能力。最不發達國家應利用國內現有資源,包括民間組織、發展機構、法律服務中心、國際貿易訴訟律師、經濟學家、消費者組織、進出口商和高校機構,通過 “公私合作方式” ,調動國內參與爭端解決的人力物力。①Chad P.Bown and Bernard M.Hoekman. “WTO Dispute Settlement and the Missing Developing Country Cases:Engaging the Private Sector,”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Vol.8,Issue 4,2005,p.898.在國際貿易爭端中,政府部門應起主導作用,通過成立若干機構與企業保持經常性溝通協調,應倡導并幫助企業成立行業協會,負責反饋行業受到貿易伙伴政策的積極和消極影響。RCEP第19.10條規定了第三方的權利,包括獲取通報、參加聽證及提交書面陳述等權利。在對最不發達國家有實質利益影響的案件中,最不發達國家可以更多地通過作為第三方參與RCEP爭端解決機制,增加訴訟經驗。②Christina L.Davis and Sarah Blodgett Bermeo, “Who Files?Developing Country Participation in GATT/WTO Adjudication,” The Journal of Politics,Vol.71,No.3,2009,pp.1036-1037.以中國為例,中國在加入WTO初期,經常作為第三方參與WTO貿易爭端案件,這為中國理解WTO規則、增強國家影響力、培養人才隊伍,并作為當事方處理未來貿易爭端提供了寶貴經驗。③紀文華、姜麗勇: “中國對和平解決的充分參與——WTO爭端解決中的第三方與中國參與” ,《法學家》,2004年第6期,第27-30頁。
(2)國際社會提供更多的人力物力支持
為了解決最不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有效參與爭端解決機制的資金難題,WTO法律咨詢中心(下文簡稱ACWL)提供了大力支持。④LDC Portal, “International Support Measures for Least Devel?oped Countries,” January 30,2019,https://www.un.org/ldcportal/ad?visory-centre-on-wto-law-acwl/,訪問時間:2021年11月2日。例如,最不發達國家參加專家小組程序的自付費用不超過17 760瑞士法郎。ACWL還可以為最不發達國家在爭端解決過程中準備書面意見書,并代表它們出席專家組會議和上訴機構的聽證會,為他們提供免費的法律咨詢和培訓。為更好地發揮RCEP爭端解決機制的作用,應給予最不發達國家成員更多參與爭端解決的人力物力支持。本文認為以下途徑可以納入考慮范圍:第一,在RCEP成員國聯合倡導下,借鑒ACWL建立區域性的法律咨詢中心,為RCEP最不發達國家成員提供服務。在制度設計上,可以仿制ACWL的運行機制,這樣更容易借鑒其經驗和教訓。RCEP法律服務中心的運行資金來源于RCEP其他成員國的會員費和捐贈,不收取最不發達國家的費用。RCEP法律服務中心下設專門服務最不發達國家參與爭端解決的法律部門,由經驗豐富的律師擔任最不發達國家的法律顧問,提供免費法律服務,定期為最不發達國家提供法律培訓。RCEP最不發達國家成員進入爭端解決程序,在不同訴訟程序階段仍應繳納一定費用,但費用有上限,超過上限部分由法律服務中心補貼等。第二,除最不發達國家之外,其他RCEP成員共同出資成立爭端解決基金,專門為最不發達國家參與爭端解決機制提供資金支持。最不發達國家參與磋商程序和專家組程序所有正常訴訟費用都由爭端解決基金提供。為了防止可能出現的濫訴現象,還可以設置由爭端解決基金提供資金支持的次數限制。
從前文可知,RCEP專家組對特殊與差別待遇條款的解釋,會受到WTO專家組和上訴機構就相同法律問題所作解釋的影響,但不是必然作出一致性解釋。RCEP聯合委員會對RCEP條款的解釋,專家組在處理爭端時也應遵循。因而,從發揮RCEP爭端解決機制中特殊與差別待遇條款的作用出發,RCEP聯合委員會應利用職權對特殊與差別待遇作出利于最不發達國家的解釋。這將取決于RCEP各成員國的態度,可以將RCEP成員國在WTO改革議題中對特殊與差別待遇的立場作為參考。
(1)RCEP成員國對特殊與差別待遇的態度
東盟十國中的老撾、緬甸、柬埔寨作為最不發達國家,是特殊與差別待遇的堅定支持者。新加坡和新西蘭在一份WTO改革提案中主張,應注重特殊與差別待遇的靈活性和實用性,但贊同保留最不發達國家的特殊與差別待遇。①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Pursuing the Development Di?mension in WTO Rule-making Efforts,Communication from Norway,Iceland,New Zealand,Singapore and Switzerland,” WT/GC/W/770/Rev.2,May 6,2019.其他東盟發展中國家并未表態放棄發展中國家地位或特殊與差別待遇,可視為仍堅持原有立場。RCEP非東盟成員國關于特殊與差別待遇的態度也非常重要。中國作為新興經濟體,也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同廣大發展中國家一道堅決捍衛 “特殊與差別待遇” 作為WTO重要基石的地位,堅持使特殊與差別待遇條款更加 “精確、有效、可操作” 的長期共識。②“中國大使:WTO未能制止單邊主義而廣受詬病,應感到羞恥” ,光明網,2020年10月14日,https://m.gmw.cn/baijia/2020-10/14/1301668215.html,訪問時間:2021年11月2日。日本對美國存在地緣政治和經濟上的依賴,在WTO改革過程中與美國形成共識,在特殊與差別待遇改革議題上,要求制定新標準,界定發展中國家成員身份,③“WTO改革中主要經濟體的觀點和提案” ,光明網,2019年5月29日,https://theory.gmw.cn/2019-05/29/content_32876568.htm,訪問時間:2021年11月2日。但也主張保持對最不發達國家的特殊與優惠待遇政策。④“Generalized System of Preferences,Explanatory Notes for Japan’s Scheme,”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of Japan,May 18,2021,https://www.mofa.go.jp/policy/economy/gsp/explain.html,訪問時間:2021年11月2日。韓國于2019年10月宣布,在WTO談判中放棄發展中國家的地位,不再要求特殊與差別待遇。⑤World Trade Online, “Korea Confirms It will Forgo Develo?ping Country Status in Future WTO Negotiations,” October 25,2019,https://insidetrade.com/daily-news/korea-confirms-it-will-forgodeveloping-country-status-future-wto-negotiations,訪問時間:2021年11月2日。目前尚未發現澳大利亞對特殊與差別待遇的最新態度,可視為堅持原有立場。可以看出,對于特殊與差別待遇條款的落實,最大的阻力就是與歐美立場一致的日本。但是,歐盟和美國的特殊與差別待遇改革方案,主要針對的也只是中國和印度等經濟體量較大的發展中國家,他們與發展中國家對于最不發達國家的特殊與差別待遇問題沒有明顯分歧。
(2)利于最不發達國家的解釋建議
RCEP聯合委員會對條約的聯合解釋會服務于某種政治目的。為了使最不發達國家融入區域經貿協定,利于RCEP發揮最大功效,在RCEP絕大多數成員國支持最不發達國家的特殊與差別待遇的情況下,聯合委員會應推動體現RCEP包容性和發展性的特殊與差別待遇條款的落實。因而,從RCEP成員國對特殊與差別待遇的態度可知,RCEP聯合委員會可以要求對特殊與差別待遇條款作出有利于最不發達國家的解釋,促進該條款的落實。
RCEP聯合委員會作出相關解釋應從原則和規則兩個方面考慮。在原則方面,聯合委員會應明確RCEP專家組在對特殊與差別待遇條款進行解釋及考慮WTO專家組和上訴機構報告時,堅持 “有利于最不發達國家” 原則。而在具體規則方面,對特殊與差別待遇條款的用語進行廓清。聯合委員會應明確,RCEP第19.18條第1款的 “涉及最不發達國家締約方” 包括最不發達國家作為起訴人、被訴人和第三方的情況。與此同時,對 “特別考慮” 的內容和舉證責任進行界定。其中, “特別考慮” 的內容應包括程序性問題和實質性問題,而不僅僅是WTO專家組認定的程序性問題。在舉證責任方面,當最不發達國家作為案件當事方時,另一方成員應在向RCEP專家組提交的報告中解釋它如何特別考慮最發達國家締約方的特殊情況,即在RCEP專家組程序中,把證明 “特別考慮最不發達國家締約方的特殊情況” 的責任分配給發達國家或其他發展中國家,RCEP專家組應該就這一點作出裁決。①車丕照、杜明: “WTO協定中對發展中國家特殊和差別待遇條款的法律可執行性分析” ,《北大法律評論》,2005年第1輯,第302頁。
(1)對特殊與差別待遇條款進行修訂
RCEP第19.18條第1款籠統規定了 “特別考慮最不發達國家締約方的特殊情況” ,為了避免RCEP專家組只是形式上考慮最不發達國家的情況,應更加明確 “特別考慮” 的具體操作方式。有學者在關于WTO特殊與差別待遇改革意見中提出, “專家組和上訴機構應就爭議事項的發展影響作出具體調查結果,并考慮調查結果中對最不發達國家的社會和經濟福利的不利影響。為此,專家組和上訴機構應向各發展機構咨詢,包括聯合國貿易和發展委員會、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國際糧食政策研究所、糧食及農業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②Sharmin J.Tania, “Least Developed Countries in the WTO Dispute Settlement System,” Netherlands International Law Review,Vol 60,Issue 3,2013,p.409.。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更加明確案件中對最不發達國家特殊情況的考慮形式和內容。因此,RCEP第19.18條第1款的修訂可以在 “應當特別考慮最不發達國家締約方的特殊情況” 后加上一句, “專家組在爭端解決過程中應向聯合國發展機構進行咨詢,并公布咨詢結果” 。
前文可知,RCEP第19.18條第2款規定,由最不發達國家在爭端解決過程中明確提出特殊與差別待遇相關規定,增加了他們參與案件的法律負擔。為了減輕相關負擔,當最不發達國家作為案件當事人或第三方時,無論最不發達國家是否援引特殊與差別待遇條款,RCEP專家組報告都應明確以何種形式考慮了RCEP涵蓋的特殊與差別待遇條款。③Sharmin J.Tania, “Least Developed Countries in the WTO Dispute Settlement System,” Netherlands International Law Review,Vol 60,Issue 3,2013,p.408.因此,第19.18條第2款具體內容可以修改為: “如任何爭端方為最不發達國家締約方,專家組報告應當明確表明對本協定涵蓋的特殊與差別待遇相關規定的考慮形式。”
(2)增加金錢補償和集體報復的救濟措施
在現有爭端解決機制下,最不發達國家對于被訴方延緩或拒不執行RCEP專家組報告毫無對抗之力。為此,未來爭端解決機制改革措施應考慮為最不發達國家特別設立金錢補償和集體報復的救濟措施。④“WTO Dispute Settlement Body Special Session,Negotiations on the Dispute Settlement Understanding,” WTO Doc.TN/DS/W/17(9 October 2002),para.13-14;肖威: “WTO‘貿易救濟體制’中的‘金錢賠償制度’研究” ,《江蘇社會科學》,2009年第4期,第132-136頁;王軍、粟撒: “WTO爭端解決機制中的救濟體系框架及改革問題實證研究” ,《當代法學》,2014年第3期,第36-37頁。金錢補償有助于高效解決爭端,并迫使被訴方盡快終止或撤銷違法措施,防止將最不發達國家拖入漫長而耗時耗力的案件中。WTO爭端解決實踐表明,沒有相應金錢補償,最不發達國家也沒有動力參與爭端解決機制。⑤Dennis Browne, “Dispute Settlement in the WTO:How Friendly Is It for the LDCs,” CPD working paper 45,Centre for Policy Dialogue,July 20,2005.同時,為了迫使被訴方盡快執行RCEP專家組報告,應賦予勝訴的最不發達國家集體報復的權利。在金錢補償方面,金額應包括因違法措施直接引起的損失或違法措施導致的可預計損失,時間從違法措施開始至違法措施終止或撤銷之日,具體由RCEP專家組根據當事方證據裁定。在集體報復方面,可考慮締約國集體成員、多數成員和個別成員幾種方式。但考慮到締約國集體成員和多數成員參與集體報復可能導致貿易戰升級,可以通過與被訴國經貿實力相當的個別國家采取報復措施,具體由當事國協商確定。當然,金錢補償和集體報復都是對現有貿易救濟措施的突破性變革,在未來改革談判中必然會遇到各方面阻礙和反對,但將這些救濟權利限制于專屬最不發達國家加上合理的制度構建,不失為改革的一種有益思路。
根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發布的《2020最不發達國家報告》,①United Nations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 “The Least De?veloped Countries Report 2020:Productive Capacities for the New Decade(UNCTAD/LDC/2020),” https://unctad.org/system/files/official-document/ldcr2020_en.pdf,訪問時間:2021年11月2日。預計最不發達國家2020年的經濟表現將為30年來最差。面對更加嚴峻的經濟形式,老撾、緬甸、柬埔寨應更好地利用RCEP中的特殊與差別待遇條款,RCEP其他成員為了促進區域經貿發展和包容均衡發展,也應積極執行特殊與差別待遇條款。同時,特殊與差別待遇是WTO改革熱點問題,部分西方發達國家希望限制特殊與差別待遇的適用范圍,中國和印度為首的發展中國家則致力于完善特殊與差別待遇條款,使之更加有效并具有操作性,雙方談判陷入僵局。RCEP爭端解決機制中特殊與差別待遇的落實路徑對現有的理論和實踐都有突破性,通過區域協定實施經驗促進多邊體制規則改革,可以助力發展中國家完善WTO特殊與差別待遇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