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茜

“聽眾朋友們,你們好。從今兒個,由我為大家播講懸疑小說《江湖消亡史:北平暗夜》。這個故事發生在民國十幾年的北京城里……”今年9月,評書大師單田芳逝世三周年之際,他的“聲音”在喜馬拉雅“書接上回”重現江湖。
由北京單田芳藝術傳播有限責任公司授權,喜馬拉雅語音合成(TTS:Text-to-speech)技術還原,首次將單田芳的AI合成音應用于六部風格各異的書籍,用單式評書腔調演繹經典之作,其中還包括紫金陳的推理懸疑小說《無證之罪》。
打開喜馬拉雅的10月有聲劇片單,《覺醒年代》《沙丘序曲》《八角亭迷霧》等多部有聲劇與近期上線的影視作品同步推出。喜馬拉雅內容部門總經理葉驊在接受《綜藝報》采訪時表示,“平臺積累了豐富的版權內容資源,為持續生產優質音頻內容提供驅動力。”
開發影視IP精品有聲劇
“聽影視劇,上喜馬拉雅”逐漸成為潮流。據喜馬拉雅站內數據,今年前三季度,在喜馬拉雅收聽影視相關內容的用戶,平均每月收聽時長是站內所有用戶平均每月收聽時長的近3.5倍。喜馬拉雅順勢推出了垂類聲音劇場,以精品化自制內容強化自有廠牌。比如,精品懸疑有聲劇場“白夜劇場”已推出20張專輯,包括《八角亭謎霧》《沉默的羔羊》《高智商犯罪》等懸疑IP精品有聲劇,內容累計播放量破2億。
聲音作為充滿想象空間的媒介,與科幻內容也有著天然契合度。喜馬拉雅為優質科幻內容推出獨立廠牌“類星體劇場”,上線了《流浪地球——劉慈欣經典作品集》《沙丘序曲》等內容。葉驊表示,未來,喜馬拉雅還將繼續深入與電影片方的合作,致力于成為國內科幻影視宣發基地之一。此外,聚焦國內外經典文學作品的“回響劇場”推出了《西游記》《基督山伯爵》《復活》等經典名著精品有聲劇。
除了自有廠牌內容,喜馬拉雅也推出了其他經典IP的聲音專輯,如《三體》《白夜行》等。平臺直接采買的成品,則包括德云社相聲專輯、《小豬佩奇》全集系列、《每天聽見吳曉波》系列專輯等。
“自制內容和平臺采買都是我們重要的內容組成部分。”對于影視IP的選擇,葉驊介紹,主要從內容質量和同期熱度兩方面來評判和選擇。此外,開發有聲劇最具挑戰的是影視劇本的文本改編,如何讓故事的敘述方式更適合“聽”。“有聲劇沒有畫面協助,需要更多旁白。如何用聲音把影視劇的故事講明白、講得充滿沉浸感,是需要不斷摸索和創新的過程。”
構筑音頻內容“護城河”
經過多年沉淀,喜馬拉雅構筑起內容生態護城河,截至2021年6月30日,喜馬拉雅擁有超過2.9億條音頻內容,涵蓋98個品類,包括個人成長、歷史人文、親子情感、商業財經及娛樂內容等。2020年,平臺擁有約520萬活躍內容創作者。“通過PGC+PUGC+UGC的組合拳,喜馬拉雅建立了健康、均衡、有活力的內容生態體系。”葉驊表示。
PGC(專業生產內容)方面,截至2020年12月31日,喜馬拉雅與逾140家出版社、90余家頭部網絡文學平臺,以及眾多頭部內容創作者、KOL專欄建立長期合作,保證高質量的內容穩定持續輸出。PUGC(專業用戶生產內容)方面,喜馬拉雅通過主播培育機制提升內容創作,還將UGC(用戶生產內容)提供的內容廣度和PGC提供的專業化相結合,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建立了“A+”市場平臺。“A+”能夠將合適的PUGC創作者與高質量版權內容相匹配,產生吸引人的內容。
UGC內容主要包括播客、配音、朗讀內容等。為了扶持內容創作,喜馬拉雅推出了各類創作者激勵計劃,通過流量扶持、現金補貼、專題策劃、商業合作、市場宣推等方式,助力創作者成長。
AIGC(人工智能生產內容)則是音頻平臺內容創作的新趨勢。例如,在“單田芳聲音AI重現系列專輯”的開發制作過程中,喜馬拉雅智能語音實驗室利用語音合成、識別等技術,不僅復現了單老蒼勁、沙啞的“云遮月”式獨特嗓音,就連他那情感充沛、起伏跌宕的腔調也一并保留下來。喜馬拉雅語音技術負責人盧恒博士表示,語音合成技術將助力喜馬拉雅進一步拓展AIGC的可能性。
在線音頻市場的商業化潛力
在喜馬拉雅蓬勃的內容生態之下,有諸多底層商業邏輯做支撐。點開喜馬拉雅熱門內容的會員訂閱服務,除了有好書、好課和精品付費專輯,用戶還能根據自身收聽頻次的需要,單次購買點播。隨著直播的愈發火熱,喜馬拉雅也在直播領域重點布局,通過“錄播直播一體化”等方式,激勵主播開播,實現多元化內容生態和變現渠道。
公開資料顯示,喜馬拉雅的主要收入渠道包括會員訂閱及付費點播收聽服務、廣告、直播,以及其他創新服務產品。其中,會員訂閱及付費點播收入是“頂梁柱”。喜馬拉雅MAU(月度活躍用戶)2.62億,穩坐在線音頻市場頭把交椅,其中付費用戶約1400萬,付費率為12.8%。僅2021年上半年,以訂閱費為主的營收25.14億元。
根據灼識咨詢發布的中國在線音頻市場的調查分析報告,2020年在線音頻市場規模131億元。未來,在線音頻市場的商業化潛力巨大。除了用戶為內容付費的習慣逐漸養成,車載娛樂平臺、物聯網技術的普及,進一步擴大在線音頻的傳播渠道,在線音頻平臺觸達用戶的方式及場景更加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