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歆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新時代教師面臨著新的發展和更高的要求。本文對影響在線教學的因素和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途徑進行了深入探討。
關鍵詞:在線教學質量 信息技術 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在線教學日益走進日常教學,相較之教師們熟悉的課堂教學模式,在線教學普及率提升一直較為緩慢。為抗擊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國上下積極應對、響應“停課不停學”號召,在線教學以其技術優勢一躍成為教師們的最佳選擇。但部分教師由于準備倉促,在在線教學過程中狀況頻出,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本文分析了影響在線教學的因素,探尋提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途徑,努力為提升在線教學質量提供參考。
一、影響在線教學的因素
(一)傳統教學方式較難移植到在線教學
在在線教學中,無論教師采用直播教學還是在線課程方式,都需要運用信息技術將教學內容呈現在學生眼前,這涉及畫面和聲音兩方面要素。
對于某些課程來說,需要進行動態的操作演示、反復的試驗。這些在傳統課堂教學中都不是問題,離開了現實中的教室,教師如何將PPT、板書、操作演示等諸多內容呈現在屏幕前,這是教師們需要重新思考的。有的教學需要運用到嗅覺、觸覺、味覺等,這些在傳統課堂教學中學生能輕松感知到,但如何在在線教學中實現理想的教學效果,也是需要教師們集思廣益的。
在傳統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十分便捷,且簡單易行。在在線教學中,倘若教師使用在線課程方式將錄課放在網上,雖便于學生隨時學習、反復觀看,但錄課中較容易出現教師“一言堂”,學生易產生倦怠,如果想與學生進行實時互動,則需要使用具備一定實時互動功能的直播平臺或軟件。如果受限于平臺或軟件教學功能的不完備,教師可能會在一節直播課中同時使用幾種平臺或軟件。
(二)教師較難實時掌握學生學習狀態
在線教學具有跨時空的特性,教師和學生有一定距離,原先的“面對面”的教學轉變為“屏對屏”的教學,離開了任課教師的面部表情、肢體語言,少了教師近距離的關注,學生是否能完整學習教師上傳的錄課視頻、課件?在在線直播課教學中,學生是否能及時上線收看,且一直在線收看直播?課后作業是否都能按時完成?
在在線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感覺到對學生只能隔空喊話,較難實時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態。如果學生不在線,還需線下電話聯系才行,否則下一步教學安排的調整就會滯后,不利于高效達成教學目標。
(三)學生缺乏群體學習感
在線教學使學生離開了傳統教室,也使學生離開了熟悉的學伴,學習中有問題向誰請教?以小組合作完成一個項目的學習方式還能繼續嗎?身邊學伴主動學習的榜樣力量和積極上進的行為感召影響亦是很重要的,如何利用信息技術來彌補學生缺失的群體學習感呢?盡管網絡提供了人和人之間相互聯系的可能,但仍對教師組織在線教學提出了新要求。
二、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途徑
(一)選擇合適的信息技術,適應在線教學的特性
新冠肺炎疫情出現之前,已經有教師把在線直播、在線課程作為教學輔助手段。教師經常將學習資料上傳到學習平臺供學生課前學習、課后復習,可反復觀看的學習資料給不同層次的學生帶來了便利。也有教師將課堂練習、課后作業上傳到平臺,或者直接利用軟件設計練習和作業,充分利用平臺或軟件功能提高練習、作業的批改效率。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時,部分教師尚未做好信息技術儲備,臨時學習,倉促上場,出現不適應是可以理解的。教師應根據任教學科特點、課程教學目標,結合自身技術基礎,選擇合適的信息技術,以更好地適應在線教學的需求。
(二)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了解學生學習狀態
教師可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來了解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實時學習狀態。
首先,可利用學習過程中的技術數據,如課前瀏覽學習資料的時長統計、在線教學考勤記錄統計、學習過程中對課件瀏覽時長統計等,這些數據將幫助教師了解學生學習狀態。
其次,可在教學過程中展開實時互動,如在線簽到、在線搶答、在線練習等,以便教師隨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
最后,對教學中需要學生完成操作或練習的,可共享學生端的屏幕或開啟攝像頭、麥克風,提供類似學生上臺演示或在黑板上答題的可能,使教師及時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
(三)合理運用信息技術,創新教學方式
在線教學過程中涉及諸多信息技術,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合理運用。
第一,在線教學方式下,教學內容均呈現在學生面前的屏幕上,因而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需要綜合考慮口述的內容和屏幕呈現的內容兩者之間的關系。在線教學課件的內容不可照搬教材上的文字,教師授課時不可只是簡單地讀一遍課件。
第二,教師出鏡與否也是一個值得考慮的方面。若需出鏡,則需綜合考慮教師自身形象、燈光位置、攝像頭位置、背景畫面等。
第三,教師在進行實驗、操作等內容的教學過程中,往往會使用實物投屏技術,需充分考慮屏幕呈現位置,切忌讓學生看倒置或不完整的畫面,要保證教學實效。
(四)開發在線教學資源,提升學生學習能力
網絡提供了很多線上資源供教師和學生使用,不過有任課教師參與開發的在線教學資源才是最符合教學目標、貼近教學內容、符合學生學習需求的,應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在線教學資源的開發。有條件的學校和教師可以參與在線教學平臺和軟件的開發,把在線教學中需要用到的功能組合在一個平臺或軟件中,讓教師使用起來更便捷、學生學習起來更高效。
三、小結
隨著在線教學的大規模運用,教師需在充分了解其優勢和特點的同時,結合教學實際,選擇適合的教學方式組合,展示出在線教學的獨特魅力。
參考文獻:
宋靈青,許林,李雅瑄.精準在線教學+居家學習模式:疫情時期學生學習質量提升的途徑[J].中國電化教育,2020(3).
[作者單位:南京市職教(成人)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