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摘 要:智慧課堂是在“互聯網+教育”背景下產生的創新教育教學模式,它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拓寬了知識獲取的渠道,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獲得了更好的教學效果。本文從技工院校的教學實際出發,分析了智慧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思路和方法,探究了基于混合式教學的智慧課堂教學模式,并在普通機床電氣故障檢修課程中進行實踐。
關鍵詞:信息化技術 技工院校 智慧課堂 混合式教學
課 題:本文系浙江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立項課題“‘互聯網+混合式學習背景下技工院校智慧課堂構建研究”(課題編號:1020098)的研究成果。
信息技術的蓬勃發展引發教育教學方式變革, 打造數字化職教新場景也是技工教育教學改革的方向。隨著“互聯網+教育”時代的到來,教育信息化不再過度強調信息化,而是更聚焦于課堂教學活動、聚焦于學習過程的評價與反饋、聚焦于課后的個性化輔導。因此,智慧課堂成為“互聯網+教育”時代的必然產物。
智慧課堂主要依托信息技術,采用創新的教學方法,旨在培養智慧型學習者,它具有智能化資源推送、立體化交流互動、即時化評價反饋以及數據化學習行為等特點。
筆者在此從教學設計思路、教學模式、教學評價等方面完整呈現了技工教育的智慧課堂。
一、混合式教學背景下智慧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
(一)智慧課堂教學設計原則
智慧課堂是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通過教學方法的改革,將信息技術融入課堂教學,構建個性化、智能化、數字化的課堂學習環境,從而培養出智慧型人才的新型課堂。為了能夠有效地發揮智慧課堂的教學作用,智慧課堂教學設計應當遵守以下幾個原則。
1.教學設計科學性
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對教材內容的把握要正確、透徹,對學情分析要準確、客觀,對教學目標的設定要明確、合理,對教學過程的設計要具體、可行。
2.教學輔導個性化
智慧課堂注重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教師要客觀認識學生的差異性,從而通過因材施教,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
3.教學過程循序漸進
智慧課堂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全體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知識接受水平,按照一定的教學步驟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逐步深化并推進教學活動,最終達成教學目標。
4.教學評價過程化、多元化
智慧課堂的教學評價更注重過程化評價,要貫穿課前、課中、課后各個環節,包括線上、線下多種渠道。智慧課堂還要求教學評價多樣化,即實現評估方法的多樣化和評估主體的多樣化。
(二)智慧課堂教學模式構建
智慧課堂教學模式可將信息技術與技工教育一體化教學完美結合,因此,構建實用的智慧課堂教學模式對技工院校的一體化改革至關重要。筆者根據智慧課堂教學模式的設計原則,構建技工院校智慧課堂教學模式。
該教學模式構建從教學目標出發,教師在教學目標的指引下開展智慧教學活動。教學活動分別從教師活動和學生活動出發,分為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網絡教學平臺為線上課堂和線下課堂搭建了橋梁,從而拓寬了學生學習的空間,形成了一個在動態數據支持下的個性化的學習過程。教學評價作為教學的最后一個環節,起到反饋調節作用,形成教學閉環。
二、普通機床電氣故障檢修智慧課堂教學實踐
筆者以普通機床電氣故障檢修課程中的學習任務——“T68臥式鏜床電氣控制線路的檢修”為例,闡述基于混合式教學的智慧課堂教學。
(一)課前預習環節
智慧課堂的課前準備是決定課堂質量和教學效果的關鍵所在。在這一環節,教師需要提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
1.教學內容及學情分析
客觀的學情分析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和保障。從認知建構理論的角度來看,學習過程是知識不斷重建的過程,這個過程必須基于學生的原有認知結構。因此,教師在教學設計中必須切實落實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認真客觀地分析學生的情況,這樣教學才能知己知彼,教學才能有的放矢。
2.準備數字化教學資源
在課前準備環節,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的需要制作數字化教學資源,包括微課、多媒體課件、動畫、仿真、電子資料等,然后通過網絡教學平臺推送給學生。
3.精心設計教學過程
智慧課堂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課堂教學過程,其教學設計要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教學過程延伸至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教學空間拓展到線上、線下,努力打造混合式教學的智慧課堂。
“T68臥式鏜床電氣控制線路的檢修”這一學習任務的預習,將傳統教學中的“線下預習”轉為“線上預習”,利用網絡學習平臺,使無聲的“靜”讀物轉變為有聲、會動的“動”讀物,能很好地吸引學生的興趣。
(二)課中實施環節
智慧課堂區別于傳統課堂,以學習任務為主線,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以教師為主導,教師的主要任務是組織課堂,巡回指導,適時引導,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依托網絡學習平臺,智慧課堂課中實施環節可以設計成幾個階段,即創設情境、合作探究、任務實施、課堂實測、練習鞏固、成果展示評價等。在每一個階段,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和學生情況,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努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打造真正的智慧課堂。
“T68臥式鏜床電氣控制線路的檢修”這一學習任務的實施以任務單為引領,采用小組合作和競賽比拼的形式,將任務分解為五個子環節,步步為營,有效落實重點,突破難點,落實操作規范,提升職業素養。課中實施環節如表1所示。
在學習任務實施過程中,可以利用網絡教學平臺進行簽到、投票、搶答、分組任務、成果評分等,讓學生真正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把生硬的課堂提問變成有趣的游戲穿插,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
(三)課后提升環節
1.生成個性化資源,及時進行知識補充
由于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能力、理解能力和學習基礎不同,及時進行課后知識補充就顯得尤為重要。在這一環節,教師應該根據課中觀察和網絡學習平臺的統計數據,客觀了解學生對課程的掌握情況并生成補充學習資源,以幫助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知識補充,實現個性化輔導。
2.布置延伸任務,實現課后提升
在課后提升環節,教師要對本次課程內容進行歸納整理,借助學習平臺推送給學生,幫助學生進行知識學習的課后鞏固,以構建知識網絡。同時,教師要根據本次課程學習任務的實施情況,設計有梯度的延伸任務,以達到提升知識和技能水平的目的。學生除了完成復習和延伸任務外,還可以與教師和同學們進行線上交流,及時解決難題,相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三、技工院校智慧課堂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是課堂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檢驗教學成果的關鍵步驟。智慧課堂教學評價更注重過程化評價,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從課前、課中到課后,做到活動不停、測評不斷。另外,智慧課堂利用網絡教學平臺可以采集大量的數據信息,能夠動態地監測、實時地統計學生課堂學習過程,幫助教師全面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智慧課堂教學評價的設計要充分體現評價的客觀性、過程性、綜合性、智能性。
線上評價貫穿了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階段,主要評價指標包括學習態度、參與度和學習成果,如表2所示。
線下評價是針對線下課堂實施過程中的一系列教學評價,評價指標主要包括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評價主體包括教師、學生和小組,如表3所示。
四、小結
“互聯網+教育”背景下智慧課堂教學的研究與實踐對未來教育教學改革有著深遠的意義。筆者從實際教學出發,完整構建了智慧課堂教學模式,并把構建的教學模式應用到普通機床電氣故障檢修課程中,依托網絡教學平臺進行了智慧課堂教學實踐,希望能對其他課程的智慧課堂教學設計與實施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鑒。
參考文獻:
[1]孫曙輝,劉邦奇.基于動態學習數據分析的智慧課堂模式[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5(22).
[2]孫曙輝,劉邦奇,李新義.大數據時代智慧課堂的構建與應用[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5(13).
[3]卞金金,徐福蔭.基于智慧課堂的學習模式設計與效果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6(2).
[4]康偉,趙鵬飛,龔新.智慧教育背景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研究[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版),2018(12).
(作者單位:杭州第一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