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雪彥 李鳳萍
【摘? 要】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深度學習這一教學思想已成為開展教學需要重視的問題。為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果,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教師必須要制定相應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和深度思考知識。本文就小學數學深度學習“有效引導”策略,進行簡要的分析與探討,希望能夠對教師教學有所啟迪。
【關鍵詞】深度學習;學習成果;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5?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32-0028-02
A Study on the "Effective Guidance" Strategy of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Deep Learning
(Dongfeng Primary School, Gansu Jiuquan Satellite Launch Center, China) FENG Xueyan? LI Fengping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the teaching idea of deep learning has become a problem that needs to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teaching. In order to improve students' learning outcomes and cultivate students' core literacy, teachers must formulate corresponding teaching strategies to guide students to complete learning tasks and think deeply about knowledge. This article makes a brief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n the "effective guidance" strategy of deep learning in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hoping to inspire teachers' teaching.
【Keywords】Deep learning; Learning outcomes; Teaching
一、整理教學內容,設計學習目標
要想學生實現深度學習,教師需要幫助學生明確“做什么、怎么做”。通過整合和優化零散的單元教材知識,并結合這部分內容設置教學目標,讓學生在細致化、具體化的引導下,按照所設計的學習清單,逐步完成認識、思考、理解知識的任務。首先,教師要做好備課工作,突出教學重點、難點、疑點問題,在概念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和知識應用技巧,讓學生了解深度學習的方向。例如,教師在教學“分數混合運算”時,教學目標可以依據分數的意義和運用進行設計。通過設計整數混合運算、分數混合運算,以及整數與分數相混合的混合運算三類學習清單,引導學生理解分數的含義和作用,掌握分數加減乘除法的運用方法。其次,教師要重視圍繞本節課知識的關鍵點,拓展和延伸知識內容,進一步發散學生的思維。例如,教師在教學“觀察物體”時,可以結合本節課的知識內容,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三角形、四邊形、多邊形等圖形的形狀和性質。通過結合所學過的線、角等知識,滲透“分割”思想,讓學生在實踐探究中鞏固這些圖形的周長、面積算法,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結構體系。
二、增進學習體驗,助力認識知識
體驗式教學方法無疑是拉近學生與知識之間的距離的有效手段。為使學生探索、思考知識內容,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學習特點、思維特征等因素,合理科學地安排學習任務。通過創設教學情境,將抽象的知識直觀化,將復雜的知識簡單化,讓學生持續思考,快速找尋解決問題的方法。例如,教師在教學“比例”時,可以結合多媒體技術手段,給學生展示中國的地貌、地形、領土面積圖。由于不同比例、內容豐富的地圖可以調動學生的好奇心,能夠讓學生在興趣的驅動下探究本節課的知識,從而助力學生認識知識及增強學習情感,所以教師只需要找準時機,滲透比例的概念含義和基本用法,就能讓學生在觀察、分析、思考中收獲知識和技能。此外,教師還要著手解決學生淺層化學習的情況。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實踐性強的基礎學科,讓學生進行動手實踐,有助于幫助學生破除“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學習瓶頸。比如,學習“百分數的應用”時,學生往往難以理解百分數的意義和用法。教師可以布置一些練習題,在轉化百分數、分數、小數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和感悟應用百分數的關鍵點,從而實現對百分數的深度理解。
三、合理設計問題,引發全面思考
利用問題驅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是實現深度學習的關鍵。教師作為課堂的客體、教學的引導者,需要構建生動、形象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在質疑中找尋解決問題的辦法。通過堅持“因人而異”“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利用有層次性、針對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全面思考知識內容。首先,要重視融入生活元素,提升問題的趣味性,給學生提供想象和思考的空間。為了使學生們能夠更加深層次地理解數學問題,教師必須在設計數學問題的時候就必須考慮到科學性,并且提出的數學問題也要引發學生們的全面思考。具體來說,數學理解包含多個方面,其中工具性的理解就是學生能夠將小學數學所學到的知識實際應用到生活中,逐步形成數學思維。其次,要注重學生創新性思維的培養。所以考慮到學生們數學能力的決定因素,教師在小學數學的培養和教育中就應當合理設計問題,并且涉及的問題讓學生們在深度學習中起到關鍵的作用,并且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能夠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層面啟發對數學問題的理解和思考。例如,在教學“圓柱和圓錐”時,需要從核心問題出發,引導學生深度學習。對于學習能力弱的學生,教師需要利用一些簡單的問題,激發他們的思維意識,如提出“生活中有哪些圓柱和圓錐物體?”等問題。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需要用復雜、抽象的問題加以引導,如提出“圓柱體和圓錐體是由哪些平面圖形構成的?”等問題。通過結合信息技術手段,將知識內容直觀化、立體化,從而使深度思考真正發生。其次,采用“一問一答”的方式,引導學生持續思考。
四、開展練習活動,推動深度理解
隨著新課改的實施與推進,深度學習這一概念深入人心,傳統的“死記硬背”“題海戰術”等教學思想必然會被淘汰。在這樣的教育背景下,教師需要重視知識的遷移和轉化,檢驗學生的學習結果。通過開展題組練習活動,幫助學生夯實基礎和提升能力,從而使學生更加深刻地把握數學知識的本質。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復習單元知識時,可以從概念理解、解題技巧、數學思想方法等角度給學生布置一些練習作業。通過著重考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能力以及挖掘學生在學習上存在的不足,從而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促進學生進行深度學習。此外,為了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也可以創新訓練方法。通過讓學生以定理、公式為基礎,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出題,使學生在相互提問、解題中深入了解數學知識,提升深度學習的成果。
五、做好教學總結,構建知識體系
要想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果,教師需要對學生的課堂表現、學習情況等進行客觀的評價,并引導學生對知識內容、問題產生的原因、解題方法等進行總結和梳理。小學數學的知識之間都是存在一定聯系的,這些聯系共同構成了小學數學的知識體系。為了能使學生們進行深度學習,教師就必須讓學生們培養一個良好的知識連接能力,能夠將瑣碎的知識系統化,在教學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們對所學的知識做出歸納和總結,在不斷地歸納中逐漸形成知識網絡。這時候,教師在課堂教學的時候必須注重一定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們將所學的不同的知識片段有機地串聯在一起,并且在學生的腦海中形成一個完整的數學知識結構,構建起系統的數學知識體系,從而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的內容。在教師指導學生們進行知識連接和聯想的過程中,教師要強調學生們進行歸納和總結,并且找到這些知識之間的一些內在聯系和普遍規律,使學生們的思維得到縱深發展,并且在不斷地復習中開拓出新的知識。
六、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引導學生深度學習,需要注重挖掘學生的學習程度。通過合理設計學習目標,創設知識情境,開展練習活動,以及加強教學總結等,促進學生在優質的深度學習策略下能夠學有所得,學有所用。
注:本文為酒泉市教育科學2020年度省級教改項目專項課題“小學數學深度學習和高階思維培養策略的實踐研究”(課題立項號:JQ[2020]ZX040)成果。
參考文獻:
[1]方淑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深度學習的策略探討[J].當代家庭教育,2020(14).
作者簡介:馮雪彥(1975.09-),男,漢族,甘肅酒泉人,碩士,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學。
(責任編輯? 袁? 霜)
天津教育·中2021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