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禮娥
摘要:在新時期背景下,德育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為提高小學德育的實效性,學校與教師都要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扎實用好各種資源,使德育扎實“落地”,不斷提升小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關鍵詞:新時期;小學德育;實效性;思考策略
引言
為使新時期小學德育工作更具有實效性,學校層面與教師層面都要及時更新觀念,著重從拓寬德育空間、利用熱點話題、合理進行評價、注重家庭與學校的密切合作等方面切入,由此真正使德育工作在小學階段落地生根、取得實效。
1論述小學德育實效性缺失問題
致使小學德育工作實效性缺失的原因很多,但具體分析,可以歸結為以下兩個大的原因:
1.1對學校德育的重視度低,減少師生之間的情感溝通
就目前的情況看,只要還有升學考試“橫”在那里,學校對文化課的重視程度就遠比德育課程的重視程度要高,這是不爭的事實。加上德育的一些成果是“隱性”的,不大方便考核,不方便考核就沒有量化顯性的成績,就導致學校對德育的不重視。有些學校即便開設德育課程,大多也是走過場,照本宣科,屬于不得已而為之,缺少情感的交流和投入,效果可想而知。
1.2小學德育教學方法落后,降低小學德育的實效性
德育工作應該是一個以情感人、情感交流、思想互動的過程。但現實德育工作中,教師或毫無情感教學、或居高臨下教育或說教和“填鴨”是主要手段,小學生對此較為反感,自然就影響了德育的實效性,導致學生出現“屢教不改”或者不以為然的情況。
2探討關于小學德育實效性提升策略
2.1擴大網絡德育,提升小學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通過網絡空間開展高效德育,可以分為以下幾個層次:其一是在班級的微信群、QQ群發布與德育有關的要求和新聞,或對近期班級的好人好事進行表揚,請家長與孩子共同知曉、學習、參考;其二是通過多媒體播放與德育有關的視頻、圖片、音頻等,使德育生動形象,更加直觀;其三,如果學校軟硬件設施過硬,可以在校園網站上開設“德育留言板”等模塊,開辟出可以實現師生互動或問答的板塊,給學生留出可以表達自己看法和意見的“自留地”,提高學生對德育話題的參與度,更好地提高德育的實效性。
2.2擴大社會德育,提升小學德育工作的實效
傳統的德育工作,往往是以道德與修養課本為媒體展開教學,或者是班主任通過班會、早課等形式進行,這本無可厚非。但是在新時期的背景下,學校與德育工作者,應該結合社會發展、學生實際,將現有的學校德育進一步拓展,大膽向社會延伸。學校應結合自身實際,在確保學生人身安全的前提下進行德育。具體做法可以是參觀紅色景點、利用紅色資源、主動對接公益活動做志愿者等,從而使學生對德育有“感同身受”的參與感,由此也能增強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有效解決德育與現實生活“脫節”的問題,扎實提高德育的有效性。
2.3增強抓社會話題的“熱點”的意識,提升小學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入耳、入心、入腦,并且能有所思考,逐步實踐,只有達到這個效果,才是真正實現了德育的實效性。反思之前的德育,往往是教師一廂情愿地認真講解,但學生的反響卻是平平,甚至會感覺老師講的大多“假大空”,枯燥乏味。確實,這樣“說教”成分較大的德育,無法調動學生的興趣,他們學習積極性不高。出現類似情景的具體原因,與缺少話題和例子有關,學生限于年齡和閱歷,無法真正融入教學場景。為切實提高小學德育的實效性,教師要具備抓社會話題、抓社會“熱點”的意識,引入新鮮元素,使德育課堂有“源頭活水”。
例如,在剛剛開始的新學期德育第一課,教師就針對東京奧運會上表現突出的跳水小將全紅嬋,帶領學生共同展開話題討論。鼓勵學生從勤奮練習、敬老孝親等層次和角度,說說自己對全紅嬋的認識,并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談談自己接下來的打算。實踐證明,教師如果有“素材意識”,社會話題抓得準,就容易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更好地達成德育目標。需要注意的是,在選取話題時,盡量要選取充滿正能量內涵的、沒有爭議的話題,確保話題為德育工作提供幫助。
2.4采用家校共育合作模式,提升小學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家庭教育在德育教學中不可或缺,要從注重家校合作入手,提高德育實效性。根據實際,可以采取線上線下雙管齊下的方式進行:線上部分,通過微信群等媒介,與家長溝通德育技巧,分享德育經驗;線下,適時召開家長會,教師與家長就孩子成長中的問題和困惑等進行交流,確保揚長補短;教師策劃組織相應活動,給家長在學校的親子體驗,更好走進孩子的內心,促進家長對學生思想動態的了解,真正推動家校合作,形成教師家長共同參與德育的局面。
2.5采用綜合評價模式,提升小學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評價是促進德育效果具有導向作用的“指揮棒”,小學生都很注重教師對自己的評價,甚至會因為一句正向的鼓勵,而改變人生的軌跡。基于此,教師在德育的過程中,就要用好評價這個教學手段,提高德育的實效性,使學生認識到道德修養、思想提高與自己的成長是有關聯的,是需要重視的。教師不僅要從學生的文化課成績出發評價學生,還要結合綜合表現對學生進行評價。如從是否做到講究文明禮貌、是否在校園和班級中做到遵守紀律、是否結合自身實際做好人好事等方面對學生開展綜合評價,做好教育引領,給學生明確的導向,要肯定好的方面,批評不好的方面,教師要有德育的標準和尺度。
3結束語
綜上述,要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這個理念提出了很久,這個口號也喊了很久,但具體效果卻不盡如人意:本該排在首位的“德”,似乎成了可有可無的東西,而且從社會的反饋來看,缺乏德育的有效開展,導致部分人對社會風氣的破壞。在新時代的背景下,社會對人才需求的要求更多元,品德修養被提高到更為重視的高度,強化德育就顯得極為迫切和重要。
參考文獻
[1]張國豪.論如何提高新時期小學德育工作的實效性[J].教育教學論壇,2015,(19):278-279.
[2]周相寧.淺談如何提高新時期小學德育工作的實效性[J].小學教學參考,2009,(36):2.
[3]任偉.對新時期加強小學德育實效性的思考[J].內蒙古電大學刊,2007,(12):63-64.、
[4]何夢非."重視教學策略提高德育實效——略論新時期提高小學德育工作實效性的對策."新課程.12(2020):220.doi:CNKI:SUN:XKJA.0.2020-1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