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澍

周琦在澳洲鳳凰隊身披26號球衣
北京時間9月8日上午,中國籃球運動員周琦正式加入澳大利亞東南墨爾本鳳凰隊的消息傳出,引起了體育界的轟動。
國手級別的周琦,是目前中國數一數二的頂尖籃球運動員,曾闖蕩過NBA的他,是中國男籃的內線核心。頂尖運動員的轉會,本就引人矚目,而周琦在宣布退出本賽季CBA后不久,便火線加盟國內關注度并不高的澳大利亞國家籃球聯賽(NBL),出乎了大部分球迷的意料。
此前,由于對CBA的相關合同管理規定不服,周琦在經歷多輪拉鋸之后,已宣布退出本賽季CBA。此后,“大魔王”的去留便牽動著千萬球迷的心。
關注中國男籃及周琦本人的球迷,有的預估這位國手的下一站是試圖重返美國,也有的認為或將闖蕩歐洲聯賽,但沒有多少人提到過澳大利亞的職業籃球聯賽。
而事實上,NBL的競技水平雖然無法與NBA或者歐洲籃球聯賽相媲美,但由于近年澳大利亞籃球整體發展迅猛,加上在體育行業擁有長期積累的良好基礎,它的鍛煉價值一點也不低。
在袋鼠之國與周琦做伴的,還有他在國家隊的年輕隊友、上賽季效力于青島隊的巨人中鋒劉傳興。NBL在今年夏天一舉吸納兩位中國國手,一躍成為在華關注度最高的海外籃球聯賽之一。
扎實的體育科研基礎及運營完善的NBL,才是澳洲籃球崛起不可或缺的助力。
近年國際籃球賽場最引人注目的新貴,莫過于連續在大賽上表現強勢的澳大利亞男籃。近年來,袋鼠軍團在原有的成績基礎上取得了進一步突破,形成了對歐洲頂尖國家隊(如西班牙、法國)甚至籃壇霸主美國男籃的強力挑戰。
在2019年中國男籃世界杯上,澳大利亞強勢殺入四強,在激戰兩個加時后,才惜敗于最后的冠軍西班牙男籃。要知道,本屆西班牙男籃擁有多名國際籃球名將,如幫助NBA多倫多猛龍隊奪冠的全明星中鋒馬克·加索爾、“金童”里基·盧比奧,及一眾效力于NBA及歐冠聯賽勁旅的猛將。
澳大利亞男籃與歐洲頂級豪門西班牙纏斗至最后時刻才敗下陣來,實屬雖敗猶榮。
而在今年舉行的東京奧運會上,澳大利亞男籃不但繼續挺進到四強階段,更是將NBA名將盧卡·東契奇領銜的斯洛文尼亞隊斬于馬下,為澳大利亞贏得了歷史上男籃項目的第一枚銅牌。
澳國男籃連續兩屆國際大賽都獲得前四名,并且與世界最頂尖隊伍交手時能展現出堅韌的競爭力,足證澳大利亞籃球已經具備國際一流競技水平。
近年的澳大利亞男籃陣中,人員構成主要有3種:主力球員及球隊核心,大部分效力于NBA,如球隊后衛線的主力帕蒂·米爾斯、球隊組織核心喬·英格爾斯、主力內線安德魯·博古特及阿隆·貝恩斯,均長期征戰NBA;而少數替補球員及輪換主力,則來自本土的NBL及歐洲俱樂部。
表面上看,澳洲籃球的崛起似乎完全依賴于向NBA輸送高水平運動員,并依靠效力于NBA的球員支撐起國家隊的成績,但如果深入挖掘澳大利亞球員的成長背景及發展軌跡便會發現,扎實的體育科研基礎及運營完善的NBL,才是澳洲籃球崛起不可或缺的助力。

喬·英格爾斯

喬克·蘭代爾

2021年10月28日,劉傳興結束隔離抵達澳大利亞布里斯班
澳洲籃球人才的培養,離不開美國大學籃球體系、NBA及歐洲聯賽提供的土壤。但美國籃球體系的養分,培育的僅是澳洲籃球的塔尖部分,而塔基部分的青訓工作,則得益于澳洲本土的優秀體育科研基礎及聯賽平臺。
近年來的大部分澳大利亞頂尖國手,均有類似的職業發展軌跡:他們年輕時多曾受訓于澳大利亞體育學院(AIS)。其后,他們中的一部分會在大學階段,遠渡美國征戰NCAA(全國大學體育協會舉辦的籃球聯賽),并最終進入NBA征戰。
如2005年的NBA選秀狀元博古特,就來自猶他大學,而他的國家隊隊友德拉維多瓦及帕蒂·米爾斯,則是加州圣瑪麗學院的校友。
另一部分球員從AIS學成后,職業生涯早期起步于NBL或歐洲籃球聯賽(如西班牙、意大利等聯賽),并于這些聯賽奠定他們的競技基礎后,最終登陸NBA。喬·英格爾斯、阿隆·貝恩斯及大衛·安德森,便是在國際賽場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后,再登陸NBA舞臺的球員代表。
從專業角度分析,澳大利亞是當今世界上體育科學領域最為發達的國度之一。開放型的體育競技運動,特別是對陣人數較多的球類運動,需要運動員具備綜合、全面的運動技巧及思維能力。
故而,運動員的培養涉及復雜的體育科研鏈條。在精英運動員培養體系里,每一個環節都離不開專業科研力量的支撐:從運動訓練學、運動生理學、醫療與康復學,到運動表現分析及體能研究,現代體育產業早已形成標準化、工業化的運動員培養流程。
而澳大利亞在這些體育科研領域,恰恰處在國際前沿。近年來廣泛應用于足球、籃球及曲棍球等領域的可穿戴設備技術,最早便興起于澳大利亞體育界;而前文提及的AIS,是全球知名的精英運動員培養機構,具備頂尖的體育產業軟、硬件實力。由于出品了大量的澳大利亞男、女籃國手,故而AIS也被稱為澳大利亞籃球的搖籃。

今年舉行的東京奧運會上,澳大利亞男籃贏得了歷史上的第一枚銅牌
除了堅實的體育科研基礎和學科優勢,澳大利亞本土的NBL也為澳大利亞籃球的高速發展提供了競賽土壤。
NBL創立于1979年,是目前大洋洲地區最高水平的職業籃球聯賽。目前,聯賽擁有9支澳大利亞俱樂部及1支新西蘭俱樂部(新西蘭打擊者)。近年來,隨著澳大利亞男籃國家隊在國際賽場上屢創佳績,且NBL與NBA展開一系列的合作,NBL也獲得了更廣泛的關注。
雖然長期以來,NBL的國際影響力、競技水平與營收能力都與NBA相距甚遠,但得益于澳大利亞良好的體育文化傳統,及堅實的籃球基礎,它還是承擔了一部分向國家隊輸送優秀運動員的任務。而其中,所輸送的澳洲國手又分為兩類:“跳板輸送”及“暮年回歸”。
澳大利亞是當今世界上體育科學領域最為發達的國度之一。
“跳板輸送”是指處于職業生涯早期或巔峰期的運動員,在接受NBL洗禮后前往更高水平聯賽發展,并入選澳大利亞男籃征戰國際大賽。目前效力于NBA猶他爵士隊的前鋒、澳大利亞男籃絕對主力喬·英格爾斯,及新晉加盟老牌勁旅圣安東尼奧馬刺隊的喬克·蘭代爾,為其中的杰出代表。
喬·英格爾斯的成長經歷,與許多主流的澳洲主力國手不同。他身上的美國籃球色彩并沒有那么濃烈,因其并沒有選擇在大學時期前往美國闖蕩而進入NBA。
他的職業生涯起步于NBL的南龍隊(目前已解散)。在2006年,當時年僅18歲的英格爾斯不但成為了年輕的南龍隊歷史上首位簽約球員,還在該賽季結束后當選為NBL年度最佳新秀。
英格爾斯在南龍隊效力三年,幫助俱樂部在2008—2009賽季奪得隊史首座聯賽冠軍,而他本人也入選了NBL賽季最佳陣容三陣。這位日后在NBA及國家隊呼風喚雨的全能型前鋒,在NBL得到充分鍛煉之后,便加盟了西班牙聯賽,并最終成長為NBA猶他爵士隊的主力球員。


熱鬧的NBL賽場
喬克·蘭代爾的職業生涯,暫時沒有達到前輩英格爾斯的高度,但這位澳大利亞國手的成長道路充滿了勵志色彩。與英格爾斯從NBL起家不同,蘭代爾其實屬于澳洲球員里的“美國系”。
蘭代爾畢業于美國圣瑪麗學院,與國家隊老大哥德拉維多瓦及帕蒂·米爾斯師出同門。但遺憾的是,在大學期間表現不俗的蘭代爾,卻在2018年的NBA選秀大會上無人問津,淪為落選新秀。
NBL是進入NBA的最佳跳板。
在漂泊東歐兩年后,蘭代爾返回家鄉澳大利亞,并簽約NBL的墨爾本聯合隊。在那里,蘭代爾發揮出色,并最終以優異的表現幫助墨爾本聯合隊擊敗衛冕冠軍珀斯野貓隊,贏得NBL的總冠軍。蘭代爾本人也當選總決賽MVP,并成功獲得了來自NBA圣安東尼奧馬刺隊的邀約。
通過NBL成功實踐“曲線救國”,輾轉獲得NBA征戰機會的蘭代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直言:“NBL是進入NBA的最佳跳板,有很多球員從這里走出去。”
值得一提的是,NBL與NBA從2017年便啟動了交流計劃,于每年的9月或10月初開展雙方的系列對抗賽。而且,NBL設有名為“未來之星計劃”的方案,旨在幫助那些有志于投身NBA選秀的球員通過NBL的鍛煉,提高自身的選秀行情。
該計劃的最佳實踐案例,便是2020—2021賽季NBA最佳新秀、探花郎拉梅洛·鮑爾。拉梅洛·鮑爾于2019年末通過“未來之星計劃”加盟伊拉諾瓦老鷹隊,在NBL該賽季結束后參加了NBA選秀,并大獲成功。
除了為青壯年球員的未來發展提供良好的鍛煉平臺,NBL也通過更為職業化的經營,成為越來越多澳大利亞成名國手職業生涯晚期的落腳點。上述的安德魯·博古特及馬修·德拉維多瓦,其籃球生涯的巔峰時期均在美國度過。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像周琦和劉傳興這樣的中國籃球中堅力量開始更多的留洋探索,中國運動員將會在海外聯賽接受越來越多的高水平鍛煉及競爭。如果他們能夠像蘭代爾們一樣,通過NBL獲得更廣闊的職業發展,或許能為中國籃球人的成長,闖出一條不一樣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