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寒
摘要:電磁感應這一節的知識在高中物理學習中占據著較為重要的位置,同時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范圍很廣。將電磁感應的相關知識融入到高中物理教學中,一方面能夠加深學生對于這一節內容的印象,對于知識內容具有一定的強化作用,另一方面又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相結合,讓學生在學習知識時感受到與自己所學內容之間的銜接,進而增強學生與其他知識的鏈接。本文通過論述電磁感應學習的必要性,在此基礎上去探討將電磁感應的相關知識融入到教學中的策略,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
關鍵詞:高中物理;電磁感應;教學方式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電磁感應知識的教學如果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則不能進行很好的思考,仍然將其認為是一種抽象的知識,是脫離自己的生活而存在的。。將這一方面的知識與學生的生活相聯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主動引導學生將知識與生活相結合,將這一方面的知識進行重點講解,發掘教學中學生所疑惑的難點,引導學生進行主動探索,降低學習難度,在提高學生知識學習的同時,還能夠促進其實踐操作能力。
一、電磁感應學習的意義
通過引導學生學習電磁感應相關知識,可以讓學生明白電力與磁力之間的相互關系,同時教師通過視頻展現的形式,也可以讓學生了解,在當今社會中,電磁感應在我們現實生活中的使用。而電磁感應不僅可以作為學生在以后學習電磁學的理論的基礎,同時也有利于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這一方面的內容與學生初中物理知識具有著密切的聯系,教師通過合適的引導,可以加深學生對過去知識的印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動機,更愿意進行進一步的探究,從而發現其中的奧秘。之后教師便可以根據內容對于電磁感應方面的內容進行更深一步的拓展,與其他所學的知識相聯系。
二、電磁感應教學的融入方式
1.電磁感應重要性的探討
教師在進行教學之前,可以先大致論述電磁感應現象是什么,其發生的條件有哪些,結合電磁感應現象發現的歷史,讓學生對于電磁感應這一節的內容有一個大致的了解。接著教師便可以進行繼續的舉例,例如在學生日常生活中的使用,比如電力與磁力之間的相互轉化,為日常生活中帶來大量的電能。而除此之外,像學生常見的電話、自行車上的速度針、手機等無線接收設備都有電磁感應的存在。當教師列舉了學生日常生活中所常見的電磁感應的現象之后,學生們就能夠清楚的了解電磁感應對人們日常生活有多么重要。而教師基于這個基礎上之后的講解,也能夠讓學生的印象更加深刻,加深學生對這一理論的認識,從而進行更深一步的學習與思考。而當學生了解了電與磁之間的聯系時,便可以進行一個簡單的總結—電能可以通過其他形式的能來進行轉化,接著教師便可以列舉一些例子,例如火力發電,水力發電,風力發電等,這樣學生便可以與能量之間的相互轉化進行聯系,知識之間便架起了聯系的橋梁,學生在學習這一方面的知識時,會主動的結合其他知識進行思考,更深一步的加深對兩方面內容的認識。
2.通過實驗進行引導
首先教師通過和學生一起進行實驗去探究感應電流產生的條件,教師可以準備好所需要的實驗器材:線圈、磁鐵、電流表,教師在明確實驗規則之后,向學生提出問題:當磁鐵的磁極與線圈發生作用時,觀察電流表針的擺動方向,記在實驗表格中。在同學們做好記錄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班級內進行討論,分享自己的觀察記錄。接著教師再對實驗結果進行一個簡單的總結,進行理論的講解,最后與學生們一起總結,關于閉合電路中產生感應電流需要怎樣的條件?這一系列的流程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學生自由的觀察與討論,發揮學生探究能力,提升其主動對實驗進行觀察的意識。
實驗的方法一方面能夠加深學生對于實驗結果的印象,主要是通過學生自己操作進行總結與發現,對于學生來說,知識就是存在于自己發現的過程中,而并沒有脫離自己的生活,真正的存在于自己的認識中。
3.口訣方法的使用
當涉及到一些比較拗口的規律時,教師便可以進行一個簡單的總結,通過口訣、歌曲縮寫等的形式,進一步加深學生的認識。例如楞次定律中“阻礙”的表現,教師就可以用“增反減同”這樣一個縮寫的形式,來讓學生進行理解。而事實上這個實驗以及定律是學生所熟知的,這樣一種縮寫的形式,只是為了加深學生的記憶,作為對于這一方面內容的一個提醒,而學生根據提醒也能夠迅速的進行回憶,這樣一些方法的使用,便可以讓學生不再感受到其規律的拗口與難以記憶,記憶的速度更快,相比傳統的記憶方法來說,也會感受到輕松。
4.注意評價方式的使用
在一系列知識學習之后,教師就可以通過隨堂訓練的形式來做一個課堂小結。而在設計練習題目是教師需要注意到所涉及的題目一定不要難度過大,題量過多,并且一定要與這節課所學的內容相聯系。例如可以呈現出簡單的題目:怎樣證明電與磁之間有聯系?或者呈現一些圖片,其中包含著這節課所需要的實驗用具與操作方法的圖片,來讓學生去辨別實驗裝置。再進行這樣一些簡單題目的呈現之后,教師在下一節課上在對于這節課的知識進行回憶與鞏固,進一步再呈現出難度較大的題目。這樣一種循序漸進的方式,一方面不會因為難度過大讓學生在初次學習時便對于這一節知識的學習產生困難,另一方面又可以滿足教學的需要,讓學生對于知識的認知逐步加深。
而出了教師可以選取練習題的方式讓學生進行回憶,還可以通過讓學生進行實驗操作,加深學生的動手能力,讓學生再次對實驗內容進行回憶。可能在第一次實驗中學生不太熟練,不清楚實驗的目的,而再次進行訓練后,學生就能夠在即使沒有教師提示的情況下,沒有實驗操作步驟的參照下自行去進行回憶與操作,讓學生對于知識的記憶程度進一步加深與思考。
三、總結
電磁感應的知識與學生生活聯系緊密,學生可能在學習之前并不清楚到底是一種怎樣的現象,而教師通過正確的引導,學生可以通過實驗操作,并結合日常生活的思考,對這一方面的內容進行了解。教師在使用創新多樣的教學方式的同時,也應該注意正確評價手段的使用,讓學生的能力不斷提高,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與思考能力,讓學生在理解中進行思考,進行回憶。
參考文獻
[1]黃宗良,用新理念提升課堂效率,培養學生物理核心素養[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7(03).
[2]謝義家.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研究[J],試題與研究,2020(34).
[3]周翻玲.試論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J],才智,2019,(2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