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娟
摘要:無伴奏合唱是指沒有任何樂器伴奏的情況下進行的合唱,無伴奏合唱是合唱藝術中獨特的表現方式。這種合唱方式對于學生唱歌功底要求較高。如果想達到良好的合上效果,需要經常針對性的練習教師需要進行反復多次的試煉找到各種訓練方法鍛煉學生的歌唱功底。由于無伴奏合唱具有很強的藝術表現力,所以在一些方面比傳統演唱模式更具藝術性與優勢。本文將對中學生無伴奏流行合唱訓練方法進行探討與研究。
關鍵詞:中學生;無伴奏合唱;訓練方法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音樂表演形式多樣,其中無伴奏合唱是合唱模式中最為獨特的一種音樂表演方式,由全程不用任何樂器伴奏組成的音樂表演形式,在音樂領域占領重要地位。伴奏合唱主要通過人的聲音來表現音樂的美,而不強調樂器的作用。對于中學生來說,音樂表演時使用無伴奏合唱,具有一定的難度,但是由于無伴奏合唱的特殊性、對于學生自身的提高有巨大幫助,所以需要教師認真、嚴肅對待,提高課堂效率。由于無伴奏的合唱模式難度較高,很考驗學生的演唱水平,所以在無伴奏合唱教學中需要教師尋找更好的方法去提高學生演唱水平,提高學生的演唱功底。
一、無伴奏合唱訓練方法、內容
1.訓練學生和聲技巧
教師在進行班級無伴奏合唱訓練時,首先要讓學生知道歌唱與合唱關系,合唱中和聲訓練是歌唱的基礎,非常有必要進行加強訓練。由于此前學生大多數接受的是單人獨唱,所以對于合聲較為陌生,容易在合作中出現問題,比如聲音大小問題、音色配合問題,很多細節部分都會使無伴奏合唱進行的不順暢,配合不流暢。所以教師需要通過平時大量練習讓學生們找到配合、培養集體意識、做好配合工作,教師在學生合唱訓練時注重學生音色問題,對學生音量、音色等特點進行位置調配、調整等[1]。
2.訓練學生聽覺能力
歌唱不僅需要學生自己發出聲音來,要完成一件好作品,還需要學生學會傾聽自己的聲音。教師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培養學生的聽覺習慣,提高聽覺能力。在指導學生唱歌時,要讓學生注意播放的合唱音樂,關注節奏、音量的大小、旋律等細節部分,讓學生掌握音樂中的聽覺習慣,在引導學生唱歌時,要注意聽音樂的節奏。教師需要讓學生在平時自己歌唱時多關注自己的聲音,歌唱比賽聽覺的重要性比嗓子還要重要,學生要對于自己歌唱時的音準與情感注意掌握與關注,才能更好地適合上達到效果、找到平衡[2]。
3.激發學生唱歌情感
唱歌表演是一項充滿藝術形式的活動,所有的歌唱表演都需要音色足夠美妙。一個好的唱歌表演需要演唱者投入更多的感情,讓歌聲富有感染力,能將聽眾帶入到情緒中,在腦海中形成畫面,讓歌聲真正成為一段有血有肉的故事。唱歌最重要的是能讓聽眾和自己感受到那份情緒,從中回憶起自己的故事、自己的經歷。所以教師在教授學生歌唱技巧時一定要讓學生投入到情感中,讓整個合唱團保持一致的節奏、情感,一同做出一部好的作品。教師可以適當利用語言感染、用動作激勵,在合唱表演過程中做好引導者與輔助者的工作,幫助學生投入到最佳狀態,引領到最佳的情緒氛圍中去。
4.音準訓練
無伴奏合唱中音準是歌唱者最為重要的因素,是整個作品好壞的重要關鍵所在。由于少了樂器伴奏的幫助與扶持,所以無伴奏合唱更多考驗的是演唱者本身演唱技巧、音色優美程度。音準如果達不到要求,就會讓合唱顯得不和諧、不能很好地達到演唱效果。觀眾也投入不到情緒、音樂的藝術性大打折扣。所以教師在平日的歌唱課堂中,抓住學生音準發音訓練,讓學生對歌唱內容的節奏感、記憶力穩固掌握。
對學生的真假聲進行統一。由于無伴奏合唱中使用大多數的聲音都是真假混聲,所以每個人真假聲由于發音各不相同,教師需要在每次訓練中使每個人的真假聲發音調整到聲音的完美融合。低聲部的訓練也很重要,由于在整個合唱中較為隱蔽,顯得很低調,所以往往最容易被忽視,但其實優秀的無伴奏合唱作品,需要有非常好的低聲部,那是樂器伴奏無法比擬的低聲部的要求需要更好的音準、音色,所以低音發展需要教師與學生不斷的配合,不斷的磨練,堅持不懈的訓練[3]。
5.細節部分的注意
解決好學生呼吸問題。歌唱對于呼吸的要求十分嚴格,許多優秀的歌手都在不停追求肺活量的練習,想要唱出穩定、高昂的歌曲,就必須要能穩住呼吸節奏,而無伴奏合唱中,需要學生們同意后呼吸的時間在同一時間進行呼吸循環,使整個團隊顯得統一流暢有節奏,而且也更利于音準與歌唱內容的表現。
解決學生的吐字問題。吐字清晰是合唱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對聲音質量的保證,吐字正確,對于合唱要求對于觀眾要求也是最基本的尊重與標準,所以教師在指導學生上課時,讓學生明白吐字的重要性,需要統一每個人的吐字,從而更好的發揮作品整體效果與藝術表現。
二、結束語
無伴奏合唱是一種高藝術表現模式的歌唱表演,對于學生音準、音色、配合都十分重要。教師一定要從多方面入手,處理好團隊問題,讓學生不斷增強自身歌唱能力,提升整體團隊氛圍、鍛煉學生的團隊意識,在無伴奏合唱演出中做到最好的表現。
參考文獻
[1]田野. 中學生無伴奏流行合唱訓練方法及其實踐探索[J]. 洛陽師范學院.
[2]龐宏捷. 無伴奏合唱聲音訓練的手段與方法[J]// 2015年教育探索與實踐學術論文集. 2015:P.25-27.
[3]蒲紫嫣. 無伴奏合唱聲音訓練的手段與方法研究[J]. 大觀:論壇(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