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晨 李言鋒
摘要:國有企業高速發展,內部分工不斷細化,信息化程度也在增強,出現很多越來越隱蔽的風險點。要想減少企業管理漏洞,實現廉政風險的控制,為企業高效發展保駕護航,這就對企業監督制約方式提出更高要求。有鑒于此,本文以國有企業為著手點,分析做好“大監督”體系建設的措施,推進國有企業可持續健康發展。
關鍵詞:國有企業;大監督體系;建設措施
新形勢下,“大監督”體系概念的提出給企業內部監督工作提供新的思路。通過構建內部“大監督”體系,形成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推動國有企業健康發展。國有企業“大監督”體系構建時,需要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完善規章制度體系,實現控制企業風險點與隱患、推動國有企業健康發展,增強職工責任意識,提高工作效率。
一、國有企業“大監督”體系建設的必要性
國有企業推動“大監督”體系建設,可以改善傳統監督體系不足的問題。同時,“大監督”體系建設滿足從嚴治黨的要求,實現推進企業可持續發展,并達到提高國有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的目的。具體如下:
(一)滿足從嚴治黨的要求
黨中央對國有企業監管的目標進行明確。十九大報告中強調堅持黨的領導,全面從嚴治黨,完善黨和國家的監督體系。
國有企業通過建設“大監督”體系,可以推進黨建監督與企業監督的融合,切實發揮黨內監督工作的優勢,也是全面貫徹從嚴治黨的根本要求與主要渠道[1]。
(二)推進企業可持續發展
隨著我國不斷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企業規模持續擴大,經濟效益也在提升,企業經營過程中面臨著越來越多的風險問題。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將這些風險轉變為損失,直接影響到企業形象。
推進企業健康發展,需要強化內部監督。國有企業規模不斷增加、業務復雜化且管理幅度增加,特別是國有企業深化改革,不斷精簡機構,現有監督規模遠遠不夠,需要提高監督覆蓋面與頻率,推進“大監督”體系建設具有現實意義[2]。
(三)提升經營管理水平
當前,大部分國有企業監督以內部審計部門及紀檢監督部門為主,其他部門監督作用發揮有限。隨著監督工作面增加,部分監督業務有著較強的專業性,造成監督人員數量不足,監督力度跟不上企業發展需求等問題。
與此同時,企業內部各類監督側重點不同,各監督主體選擇監督點有所側重,監督重點不聚焦,使得監督力量分散,甚至出現“各管各的事,各唱各的調”現象,不利于提升監督效率。通過推進“大監督”體系建設,可以顯著改善這一情況,增強各監督主體的大局觀念,形成一盤棋思想,實現各部門聯動,促進監督整體效能的提升。
二、國有企業“大監督”體系建設的實踐措施
國有企業“大監督”體系建設時,要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制定合適的方案,提高“大監督”體系的有效性,具體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健全組織體制,構建信息共享平臺
1.建立健全“大監督”組織體制
國有企業應在黨組(黨委)的統一領導下,紀委統籌協調,構建起紀檢審計核心監督、職能部門管理監督、廣大職工群眾監督“三位一體”的“大監督”體系,覆蓋從企業高層領導、各級黨員干部再到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建立起橫向帶邊、縱向到底全覆蓋無死角的監督體系,通過信息共享、群策群力、系統聯動,減少重復監督,全面擔當監督職責,切實發揮監督指揮中樞的作用,實現全面覆蓋監督的目的[3]。
與此同時,要根據實際情況,考慮企業的類型與規模,成立監督委員會,經過監督委員會的統一領導部署,成立不同的監督主體的分委會,如巡視監督組、審計內控監督、干部人事監督等分委會,還要不定期開展多形式的黨務政務監督,對內部監督機制進行完善。此外,還可以引入專項議題制度,將各部門及崗位專業技能調動起來,切實發揮專家監督的積極作用,對不同領域的監督工作進行強化管理,奠定“大監督”體系建設的基礎。
2.構建“大監督”信息共享機制
通過深化企業業務溝通與協調,搭建監督成果共享機制、意見反饋機制,形成統一的監督管理平臺,達成資源、信息及成果共享,完成監督工作的整體協調與閉環管理,形成監督全鏈條,共同發力,提高監督效果。紀檢部門可以按月召集各監督職能部門進行信息溝通,對年度工作計劃完成情況進行跟蹤,依據實際情況調整監督活動的安排,保證各監督部門可以同步行動,避免出現重復監督的情況。
各監督部門對監督工作中存在的困難或問題及時匯總并交換意見,分析研究,分析與判斷出現的異常情況、特殊問題,避免因為政策解讀、專業能力等方面的差異造成判斷偏差,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提高國有企業監督質量。
(二)創新監督技術方法,完善長效考核機制
1.創新“大監督”體系的技術方法
監督工作大數據建設,是一個很復雜的系統工程,不僅是一個信息技術問題,更是一個政治性很強的工作,因此必須給予高度重視,使其在黨風廉政建設上發揮出更大作用。違紀線索的初核是監督機關辦案的第一步,線索指向不明、問題事實不清或道聽途說、摻雜其他目的的不實舉報往往會耗費大量的調查資源。運用大數據關聯思維,把大交易數據、大交互數據、大運行數據關聯起來,查找海量數據的交互關系、孤立信息的內在聯系,能夠有力改進執紀方式,提升審查成效[4]。
比如,運用大數據對問題線索指向的問題和責任人進行相關性分析,判斷信訪舉報的真實程度,可以為初核工作提供借鑒參考;在查辦案件過程中運用大數據查找相關關系,以一定的算法聚類分析數據間的“弱相關性”,融合問題線索、進行信息關聯生成人物關系圖、行為軌跡圖、資產流向圖,為案件調查找準突破口;大數據還可以為調查取證工作帶來突破,由于大數據時代數據存儲多元、云存儲廣泛,數據難以徹底篡改刪除,即使時隔多年,證據信息依然可能被發現、恢復,將散落在各個信息角落的證據串聯起來就可能形成一個完整的證據鏈,擺脫傳統方法在大量碎片化證據面前束手無策的窘境。
2.完善成效監督考核機制
構建“大監督”體系是一項長期的系統性工程,要確保這項工作落到實處,應高度重視監督成效考核工作,樹立從嚴監督的導向。
結合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年度考評要求和各職能部門工作職責等內容,針對監督主體是否履行監督職責、被監督對象是否正確履行管理職責并抓好整改落實等內容,建立量化考核制度。實行日??己伺c年度考核相結合、上下互評等多維度考評機制。將考核結果納入績效考核,并作為干部考核評價、選拔任用、評先評優的重要依據。
(三)考慮各方面因素,強化“大監督”人才隊伍建設
1.要增強服務意識
在日常工作中,企業監督人員需要從理念、思想、行為、手段以及內容等多方面進行創新,增強自身服務意識和理念的拓展。進一步推進企業監督工作的開展,能夠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變通,利用新手法、新形式、新思想,創新思路,在實踐操作過程中體現創新的導向性[5]。
組織企業高層及相關領導開通微博、微信等公眾平臺,通過平臺向廣大員工宣傳企業的思想、政策以及發展理論,使員工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輕松自由地接受思想教育工作的洗禮,而且這樣的平臺可以雙方互動,員工可以發表評論、看法,企業也能第一時間就員工發表的內容給予回復,如此也能有效緩解員工與企業領導面對面交流時的緊張感。
2.開展專業獨立分工,做好人員專業培訓
全面培養和提升監督干部的個人能力及工作素質,引導監督干部根據自身能力和個人職業規劃等開展專業的、獨立的、內容明確的工作分工,通過各項規章制度的設立和有效執行,幫助監督干部強化自身隊伍建設[6]。
在各項監督工作開展中,為保證其全面化以及有效性,通過專業的學習和培訓,提升監督干部的知識儲備以及專業素養。比如,在實際監督工作開展過程中,考慮到人力資源和學習能力等綜合問題,可以從高層監督干部著手,開展全面教育培訓。
3.主動學習,保證素養與時俱進
促進自身學習能力的提升,保證每一個監督干部都具備過硬的學習和處事本領。加強對國家《憲法》《監察法》及黨內法規《紀律處分條例》《監督執紀工作規則》等的學習和研究,強化紀法意識、紀法思維、紀法素養,提高專業化水平。另外,監督人員可以借助新聞媒體、現代網絡等形式進行自身知識儲備的擴充,可以通過編制日常報告的形式進行個人文筆的練習和訓練,保證所學到的各種知識能夠得以實踐和發揮作用,從而更好地鍛煉和提升自身思維和邏輯能力,針對國家戰略核心素養的培養給予實踐。
三、結束語
構建國有企業“大監督”體系過程中,要堅持黨的領導,強化反腐敗理論的實踐,引入現代化治理體系,及時調整傳統監督工作的不足,提高監督工作的實效性,推進國有企業健康發展,實現國有企業做大、做強,切實發揮自身經濟領頭羊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周娟娟.構建國有企業“大監督”體系的幾點思考[J].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20,22(04):56-59.
[2]楊業.“新常態”下國有企業“大監督”體系建設研究[J].石化技術,2020, 27(06):190-192.
[3]玉志作.關于加強國有企業大監督體系建設的思考[J].產業創新研究, 2020(10):67-68.
[4]張楠.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中國特色國有企業監督體系芻議[J].山東行政學院學報,2021(01):16-24.
[5]沈鳳斌.關于國有企業構建以合規管理為核心的大監督體系探索——以某中央企業S集團為例[J].環渤海經濟瞭望,2020(11):35-37.
[6]趙莎.網絡信息時代下A國有企業“三位一體”會計監督體系的優化設計[D].青島大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