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彥磊 王 剛
(長春財經學院,吉林 長春 130122)
2018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并鼓勵各地切合自身實際狀況密切落實。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到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鄉村振興從本質上來需要倚靠農村經濟發展,我國相繼出臺了一系列與農村電商發展相關的政策措施,促進了農業生產的轉型升級,推動了農民創新創業行為,帶動了農民收入的增長,農村電商正成為解決我國三農問題的新路徑。目前,我國已初步實現農村電商平臺與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的態勢,農村電商平臺在刺激農村消費、活躍農村市場、推動農民創業就業等方面取得明顯成效。
近年來,電子商務的發展在全國范圍內正如火如荼進行,諸如京東、天貓等眾多電商平臺也逐步將其戰略目光轉向農村市場,因勢發展而起的農村電商正悄然成為農村創新創業活動中最具活力的領域,深刻地改變著農村的發展面貌。隨著互聯網的全方位覆蓋以及物流行業的快速崛起,網購已成為許多人的日常購物首選方式,而電子商務在城鎮市場中的發展已趨近飽和,農村擁有深厚的人口基數及巨大的消費潛力,各電商平臺開始將目光轉向農村,勢必會引發各電商平臺新一輪的角逐。2017年12月,我國農村電子商務企業直接在業人員已經超過305萬人,當年全國電子商務交易額達29.16萬億元,相較2016年的22.97萬億元增幅11.7%,農村的網絡零售額在2017年已經達到1.24萬億元,同比增長39.1%。2020年,全國農村網絡零售額達1.79萬億元,同比增長8.9%。2021年一季度全國農村網絡零售額達4397.9億元,同比增長35.3%。各政府部門將合力加快建設更高效的農產品流通體系和現代農村市場體系。毫無疑問,政府的大力推動將使以各電商平臺為依托的農村電商成為我國加快農業現代建設、進而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這一目標的新的農民就業方式。
“電商平臺+農業”對于農村經濟的發展具有顯著的區域性,能為農民群眾提供大量創新創業就業機會,同時有效促進農民收入的增加。電商平臺在農村市場的發展離不開大規模的農村網店以及完善的物流配送體系,這改變了傳統農民的就業方式,擴大了農民的收入來源,對于改善農民收入狀況有明顯效果。“電商平臺+農業”不僅可以增加農民的就業機會及就業收入,而且對縮小城鄉收入差距效果顯著,進而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
我國的農村市場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隨著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的轉型,農村農民收入水平的增加,農村市場擁有巨大的消費潛力。電商平臺不僅能使農產品走出農戶進入千家萬戶,還可以使農民有更多的消費選擇。農村信息基礎建設已初見成效,有效促進了農村農民消費的升級。農村市場既連接生產又連接消費,在整體市場中有很高的地位,因此建立健全農村現代電商平臺商業體系能有效促進農村消費升級,形成雙效發展途徑,促進農村經濟穩中有進的發展。
我國傳統的農業經濟發展模式較為陳舊,已無法滿足農村經濟發展需要。電子商務的發展以及各項國家助農政策的有效落實,使越來越多的農產品借助電商平臺走入千家萬戶。電商平臺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了高效的平臺,擴大了農民的就業選擇,顯著提高了農民的收入,農村的生產經營模式不斷得到優化,進而有效加快了農村現代化建設的速度。
農產品并不像工業產品那樣有著相對穩定的加工環境,它更多地受制于季節、氣候等自然因素,農戶分散種養的農產品更無法把控其品質,因此也就導致農產品的質量不一。同時,很多農產品缺乏統一而規范的質量檢驗標準,消費者無法就農產品的質量得到保障,因而對農產品的質量存在懷疑也就無可厚非。
我國對于電商人才的培養尚屬新生事物,仍有很多難點需要不斷攻克,對于農村電商平臺經營者而言,這些矛盾更為突出。農村電商平臺經營人員往往經營技能不足,局限于用以往的經營經驗解決實際經營問題,因此無法適應農村電商平臺下的經營模式,跟不上互聯網時代下電商經濟發展的節奏。現如今我國農村欠缺大量專業的電商從業人員,這也是制約農村電商發展,甚至是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多渠道的銷售方式離不開物流體系的支撐,便捷有效的物流網絡可以顯著降低農民在電商平臺售賣農產品的成本,使農民通過電商平臺擴大其經營范圍的方式得以實現。但目前我國農村物流網絡建設與城鎮仍存在顯著差異,農村電商信息化建設基礎薄弱,農村物流服務體系遠不如城鎮快捷、靈敏,農產品的交易信息與物流服務的發起工作之間出現斷層,農村物流發展受限的問題仍是不可避免又急需解決的難題。
從農產品自身特點來看,質量不穩定是制約其銷售的最大短板。各級政府應當積極參照相關標準制定適用于農產品特點的質量規范標準,還應當維系好農村市場秩序、加強市場監管,并在日常的農產品生產過程中有意識地向農戶普及農產品質量標準要求。電商平臺對農產品質量的把控更要擔負起監督職責,在上架農產品前,需要考察農產品的質量,并做好質量追蹤工作。農戶需要積極主動地去學習農產品質量的相關知識,在生產經營活動中,能把握好農產品的售賣時機,利用電商平臺做產品宣傳,使得農產品的生產與流通環節緊密連接。
依托電商平臺進行創新創業的農戶需要提升實操技能掌握電商經營的方法,因此對于農村電商經營者的培訓刻不容緩。政府應當會同有關部門推進農村電商、就業培訓機構開展農戶電商專業知識的教育,有組織地將繼續教育、職業教育相結合。電商平臺在組織農戶進行經營時,也應當引導農戶進行直播等各種新型線上銷售方式的培訓。
物流體系的建立是連通農村電商平臺經營者與消費者的重要橋梁,物流效率直接制約著農村電商的發展潛能。強化農村物流體系的建設,需要政府部門加大資金投入建設各項物流基礎設施。對農村電商平臺來說需要與物流企業建立良好且可靠的物流配送網絡,最大可能地保障產品安全準確及時地送到消費者的手中。農戶也需要了解物流運輸基本概況,與物流渠道密切聯系,打通物流進入農村的“最后一公里”。
電商平臺對農村經濟的發展既有積極的影響意義,但是在發展過程中也會存在許多問題。農村電商經濟帶動了農村產業的轉型,擴大了農民的就業可能,提高了農民的就業收入,為農村產業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但機遇總伴隨著挑戰,電商平臺在農村的發展面臨著產品質量、人才以及物流渠道的限制,因此在克服制約農村電商經濟的發展局限性后,才能全面發揮電商平臺對農村經濟發展的有利影響,進而達到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