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姝妍 耿康寧 戴 偉 陳 雙
(邢臺職業技術學院,河北 邢臺 054000)
河北省位于我國的華北平原,其轄區范圍內有11個地級市,就縣域情況來說,河北省有20個縣級市以及95個縣,還有6個自治縣,總共包含138個縣域,由此可見,河北省縣域經濟的發展區域十分廣闊。河北省縣域地區的人口總數占全省人口總數的90%以上,反映出縣域實際上擁有廣闊的勞動力市場,并且河北有很多縣域都存在自身的特色產業。但是河北省縣域中“上榜”國務院公布的扶貧榜單的縣區就多達30余個,所以河北省的縣域經濟發展雖地域廣闊,但經濟仍較為落后。根據賽迪顧問在2020年發布的中國縣域經濟百強榜可以發現,河北省僅僅有兩個縣級市上榜,分別為排名第30名的遷安市以及排名第50名的三河市,與臨近省相差距離較大。數據顯示,山東省上榜的縣級市多達15個,江蘇省浙江省則在百強榜中不僅數量多,位次也位于前列,這反映出百強縣在我國分布狀況為東部較多西部較少,發展較不均衡。從側面可看出河北省的縣域經濟仍有很大的發展前景與空間。
對于河北省來說,進入百強榜的遷安市早在2013年其地區生產總值就達到了19400多億元,近年來其發展更為迅猛,帶領河北縣域經濟的發展,但與此同時,河北省縣域經濟的兩極分化情況也不斷顯現出來,由于處于京津腹地,河北省的優勢較北京天津地區來說表現較弱,因為北京天津地區無論是在技術發展水平、人才培育水平、人才吸引程度、資源引入程度來說,都較河北省來說略勝一籌。由此可見,河北省的縣域經濟發展仍需要進一步的推動與京津地區的帶動[1]。
北京天津地區及其縣域經濟發展迅速,科技水平高,人才優勢明顯,不斷推進河北縣域經濟的發展,實則是為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政策。在政策規劃中,北京要逐步建立起世界級城市,京津冀地區要不斷發展成為世界級的經濟發展圈。在這其中,河北地域遼闊占據京津冀經濟圈大部分區域,所以河北經濟的發展成為其中的重中之重。
河北省下轄的138個縣域地區,在2020年其經濟總量已經占據河北省經濟總量的70%以上,并且河北省縣域地區廣闊,有很廣闊的發展空間。但河北省區域內的國家定立貧困地區和省級定立貧困地區占全河北省縣市的一半左右,如果不加速鼓勵各縣域經濟發展,加速脫貧,那么河北全省的經濟發展會受此制約,所以如果想壯大河北省經濟的發展,關鍵點就在于發展縣域經濟,由此帶動河北省經濟前進的腳步。
國家主席習近平于2014年2月在召開的座談會中強調要實現京津冀地區的協同發展,著力打造首都經濟圈,不斷實現京津冀地區的優勢互補,互相幫扶,并且政策強調要以京津冀地區的城市群為主體,按照區域一體的原則,不斷推進城市以及周邊區域以及縣域的發展。2018年國務院更加明確強調推動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并且逐漸調整區域結構,對大城市以及人口眾多的特大城市進行有序的疏解功能,實現大城市部分功能向周邊區域轉移[2]。這無疑對促進周邊地區,尤其是北京市周邊以及河北省縣域區域的發展提供了政策上的輔助與支持。
河北省區域面積廣闊,聯系起北京及天津地區,并且是北京地區聯系全國各省的必經之路,能夠更好地接受來自北京地區的信息以及經濟輻射。河北省處于華北平原,交通便利,其為溝通西北地區、東北地區與華北地區的重要樞紐。并且外環渤海,所以無論是陸路交通還是海運交通都十分的便利。河北縣域是具有巨大發展潛力的市場,需要對其進行深度的挖掘與發展。
河北縣域因土地遼闊且各地擁有資源不同,發展出了各縣域特色的產業及模式。如河北省邢臺市平鄉縣的自行車產業已發展的具有一定規模,其自行車與童車已遠銷海外眾多國家,平鄉縣有許多自行車生產企業以及品牌,其中較為著名的有“永久”牌和“好孩子”牌,這反映出了平鄉縣的自行車產業已成為平鄉縣經濟的帶頭產業。類似的還有石家莊藁城縣的宮燈宮面,邢臺縣的漿水蘋果,河北白溝的皮具產業等等。可見,河北縣域產業眾多,且具有各自的地方特色與地方色彩。
河北雖然地處平原交通便利,且縣域眾多且范圍廣,轄區內雖有138個縣域,但據賽迪顧問在2020年發布的中國縣域經濟百強榜可以發現,河北省僅僅有兩個縣級市上榜,說明河北大部分縣域經濟發展是較為落后的,且各縣域之間經濟發展水平差距也較大。與經濟發達地區相比,這些地區雖不缺乏特色產業,但其產業結構較為落后,而市場中新興的高科技、高技術產業設計較少。
河北省雖處于京津冀經濟發展圈內,但北京市與天津市經濟發展水平高、規模大,對高水平人才吸引力較大,高水平人才又帶來了新興科技與技術,進一步推動了城市的發展。而河北省對人才吸引能力較北京市與天津市來說較弱,且吸引來的人才較多集中于各市區,無法下沉到各縣域中去,并且各縣域對人才頒布的引入政策也較少,導致人才流失嚴重。
首先是要鼓勵各縣域的特色產業形成統一的品牌,或形成相應的產業集群[3]。大力發展各縣域中的龍頭企業,讓龍頭企業帶動縣域中中小產業的發展,逐步形成相應的產業集群。品牌內各企業需要制定統一的行業標準與標桿,統一產品生產質量,杜絕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的情況發生。鼓勵產業集群的形成,讓分散式的生產與經營逐漸合并,形成大型的品牌效應。
河北省應提出相應的人才引進計劃,不僅應在大中型城市引入高水平人才,更應在各縣域推廣人才引入的計劃。鼓勵高層次人才下沉到各縣域中去,為縣域經濟的發展提供知識以及技術的支持。不僅如此,各縣域還應加大與各高校的合作,高校中的技術團隊,可以定期走訪縣域中各企業,咨詢問題,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法與服務和技術支撐。
提及邢臺縣域經濟以及品牌,發展較為突出的是邢臺縣漿水蘋果。漿水蘋果產于邢臺市邢臺縣漿水鎮,種植蘋果歷史悠久,且漿水鎮地勢具有優勢,海拔平均在500米以上,土壤富含豐富的有機質,十分適合蘋果的生長。其除去種植蘋果以外,還發展相應的蘋果加工業,比如加工蘋果干、果醬、果酒的食用產品。除此之外,邢臺市政府更是對其有大量的優惠政策扶持,對部分大型企業基于優惠稅收政策與大量的資金支持。在2002年至2005年,漿水蘋果連續4年被國家指定為會議專用水果,以及中外重要會議的指定招待水果,在全國享有較高的知名度。
漿水蘋果雖具有特色與品牌優勢,但其主要以各農戶經營為主,各家各農戶分散種植,集中經營的合作社以及大型產業較少。因農戶分散經營,導致蘋果質量參差不齊,行業內沒有統一的蘋果種植標準,仍依托于原種植經驗與技術,單農戶經營無法實現突破,沒有新方法、新技術育果,蘋果產量仍停留在原生產水平,無法實現大規模產出。部分消費者購買到質量不好的蘋果時,會連帶否定漿水蘋果產業品牌,造成了部分惡劣的影響。在銷售環節,分散的農戶會進行獨自銷售,銷售路徑較窄,經常產生滯銷現象,是以經濟發展無法得到質的提升。
邢臺縣漿水鎮地區應挑選出龍頭企業,發揮龍頭產業的帶頭力量,幫扶分散經營的農戶,為其提供新技術或者教授新經驗,在銷售時,可以為其提供銷售渠道或是對其生產蘋果進行規模收購,避免小農戶因銷售渠道過少而產生毀滅性的經濟打擊。大中型企業與農戶的互相幫扶,有利于形成規模化經營與產業集群的效應,促進邢臺縣域地區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