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莉芬
(宜春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江西 宜春 336000)
隨著我國創業視角的不斷深入以及勝任力相關理論的日趨完善,基于勝任特征視角來探究創業者自身所具備的特質和個性,從而提高提高創業者的勝任力已成為研究創業機理的新思路。創業勝任力將識別、預見并利用機會的能力定義為創業勝任力,其受創業者自身及外部環境的影響而變化,主要包括機會勝任力、組織勝任力、關系勝任力、戰略勝任力、承諾勝任力、概念勝任力、情緒勝任力和學習勝任力,將識別、預見并利用機會的能力定義為創業勝任力。它可以用標準來衡量,根據衡量標準可以使創業者向好的方向去發展,提高勝任力。
隨著我國大學生“雙創”教育的不斷發展,人們對創業研究的視角也在不斷豐富和完善,從而為我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提供了堅實的理論研究基礎。創業與就業不同,因為創業不僅要求大學生有夯實的理論知識基礎和一定的實踐應用經驗,而且對他們的創新、創造力等方面有著更高的要求。可以說,在當前的大學生創業教育背景下,基于勝任特征的視角探索創業者所具備的特質和個性已成為研究創業機理的新思路,對創業者勝任特征的熱烈討論和研究正是對這一趨勢的反映。大學生創業勝任力不僅與他們自身的綜合能力有關,而且很多時候也會受到環境的影響。因此,這就使得大學生創業勝任力其實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對創業指導教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但如果想要提高大學生創業教育有效性和實效性,就必須構建一個行之有效的大學生創業勝任力體系。然而,很明顯,在茶文化視域下我國青年大學生創業勝任力體系構建現狀并不理想,還存在較多的問題。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大學生創業并不是一個一蹴而就的過程,尤其是對于那些缺乏社會經驗、缺乏創業規劃的學生更是如此。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大學生創業教育能夠使學生少走一些彎路,但是卻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學生在創業過程中面臨挫折和各種困難的問題。創業切忌盲目性,因為創業的成與敗在很大程度上要取決于大學生是否做好了規劃,自己能不能承受創業失敗的后果。有的學生從自己的家庭條件、社會關系、性格特點、資金大小、市場需求、創業風險、創業受益等各個方面進行了分析與論證,最終才得出自己是否具備創業勝任力或者說創業勝任力的大小,一方面可以降低創業風險,另一方面也可以節省時間,提高創業自信心。但有些學生則不同,他們在創業過程中存在非常明顯的盲目性,總是喜歡“隨大流”,根本沒有分析自身情況以及環境因素,導致創業成功的可能性大大降低。構建大學生創業勝任力體系既能夠幫助學生認清自己,同時還可以在無形之中增加他們創業意愿與創業自信心。創業教育不僅要幫助大學生掌握最基本的創業知識和理論,同時還要增強他們創業的信心,所以做好“智育”與“德育”同等重要。但很明顯,國內很多大學在構建大學生創業勝任力的過程中都未能將茶文化融入其中,不能對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產生積極性的影響。
隨著人們對創業勝任力研究工作的不斷深入,創業勝任力又產生了新的內涵。創業勝任力是一個比較籠統的概念,雖然有很多研究者都對創業勝任力進行了研究,但目前仍然沒有一個非常明確的概念能完全解釋創業勝任力。不僅如此,在不同的時代背景和社會背景下,公眾對創業勝任力的關注點也是不同的。在過去,創業勝任力的大小主要取決于人,比如他們的資金多少、創新能力、決策能力等等。然而,在當前的社會背景下,創業勝任力已經不再是個體能夠控制的對象。這是因為,國家政策、周圍環境等因素都會影響到創業勝任力。比如,如果國家大力扶持一個行業,那么如果大學生選擇以這個行業為創業方向,其創業勝任力就相當于是“贏在了起跑線上”。但是,很多師生對創業勝任力的認識仍然停留在過去,這就使得教師們在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的過程中只知道一味地去提高學生自己的創業能力,卻忽視了對學生綜合創業勝任力的培養。相應的,學生在實際創業過程中習慣考慮自己各方面的因素,卻沒有考慮他們打算創業的方向是否是政府大力扶持的對象。所以,這同樣也是學生對創業勝任力認識不夠全面的表現。
經過這么多年的研究,不同的研究者對大學生創業勝任力提出了不同的理解。但很明顯,這些不同研究者都存在一個共性,那就是他們更關注研究的結果卻忽視了研究的過程。我們知道,大學生在不同的創業階段他們的心態往往是不同的,但創業的結果卻只有兩個,不是成功就是失敗。對于成功的創業大學生而言,他們總是習慣給研究者分享成功的經驗,相反,對于那些創業失敗的大學生而言,他們卻并不愿意分享失敗的經驗,感覺自己失敗的經驗一文不值,而研究者很可能為了不給這些創業失敗的大學生“傷口上撒鹽”,在談及到一些敏感性話題時往往戛然而止。因此,這就導致研究者收集到的調研數據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進而導致他們的研究結果可信度大大降低。創業勝任力不僅關乎大學生創業教育質量,同時還會影響到學校今后的發展前景。因此,得到真實而有效的創業勝任力調研結果至關重要。但很明顯,要想實現這個目標,就必須提高對創業大學生群體實時調研的深度和廣度。
在大學生“雙創”教育背景下,國內各個大學應該按照大學生未來發展需要,通過構建更為有效的創業勝任力體系,并選擇合適的創業勝任力特征模型,確保對大學生創業勝任力的精準評價。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還要認識到茶文化的應用價值與作用,將茶文化融入到大學生創業勝任力體系構建工作中,增加創業勝任力體系內涵。
中國作為茶文化的發源地,傳承和發展中國傳統茶文化不僅是當代青年大學生應該具有的最基本意識,同時也是保障他們身心健康發展的關鍵選擇。我國大學生創業勝任力體系構建工作正處于關鍵階段,為了提高創業勝任力體系構建質量和效率,除了要選擇合理的創業勝任力特征模型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增加其內涵,讓大學生在接受創業教育的過程中能夠得到思想和精神上的洗禮。首先,作為創業教育指導教師,其必須要對茶文化有清楚的了解,既要認識到將茶文化融入到大學生創業勝任力體系構建工作中的可行性,同時還要加強對茶文化的學習和理解;其次,學校要做好茶文化宣傳工作,利用線上與線下渠道加強對茶文化的宣傳,并開展茶文化課外活動,使茶文化的影響力能夠延伸到校園的各個角落。
在新時代背景下,大學生創業勝任力又有了新的內涵與要求。環境不僅會影響到一個人的性格,而且也會影響到大學生創業勝任力的成長。從創業教育指導教師的角度來講,他們要把教育目光放的長遠一些,既要根據創業教育各項要求進行創業教育,同時還要保證創業教育的靈活性,不能局限于形式,而是要切切實實保障學生能夠在創業教育活動中有所成長。創業能力僅僅是創業勝任力的一小部分,而根據前人的研究結果表明,當前的創業勝任力是一系列行為和可觀察的特征,它受創業者自身及外部環境的影響而變化。所以,如果想提高創業教育質量并提高學生創業勝任力,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他們都應該提高對創業勝任力的認識,并從多個角度、多個方面考察自己現有的創業勝任力大小,為后續的自主創業奠定基礎。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國內外已經有大學生創業勝任力特征模型,比如有研究者通過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驗證性因子分析構建了大學生創業者勝任特征模型——該模型包括影響力簇、認知簇、成就與行動簇以及機會戰略簇4個維度。但現有的大學生創業勝任力特征模型幾乎都缺乏對大學生創業勝任力特征模型各構成要素的內在聯系及相互作用的分析,所以這就導致創業勝任力特征模型不夠全面、系統,普及性較差。在這種情況下,創業指導教師應該基于創業勝任力特征理論,在對大學生創業者進行深入而廣泛的調研的基礎上,結合本校大學生的實際情況,實證研究大學生創業勝任力特征模型,從而揭示各構成要素的內在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