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昭儀
人們在精神受到創傷時常會說:“我的心都碎了!”一般人認為,“心碎”只是一種心理上的悲痛感,但有時它也確實是一種生理癥狀。
“真的會痛,第一次失戀的時候,每當想起一個人來就感覺心突然絞了一下,有一陣子和抽了筋一樣,連續一周每天都有兩三次這種情況,第一次知道心痛的感覺。”曉雨回憶自己因失戀而心痛的感覺,“剛分手的時候,心疼得像被人砍了一刀,傷心流血,不吃不喝不睡,哭了三天三夜。”
一項專家調查發現,因失戀遭受了極端情感緊張的人中,2/3 的人出現了心碎綜合征的癥狀,其中1/5 的人情況危急,需要送進急診室搶救。
除了失戀,其他精神創傷也會傷害心臟。2016 年8 月21 日,高考生徐玉玉因詐騙電話被騙走上大學的費用9900 元,徐玉玉在報案后傷心欲絕,郁結于心導致心臟驟停,經醫院全力搶救,終因“心碎”而離開這個世界。
好好的心臟,怎么這么脆弱?明明是情感創傷,心臟那種清晰的生理疼痛又是如何來的?

人的心臟就像永動機一樣不斷地抽送血液,讓血液能在全身循環。心臟的收縮跳動一般是有規律的,然而,它對血液中激素含量的變化極其敏感。當人遭受嚴重的情感創傷時,交感神經會分泌大量兒茶酚胺、腎上腺素、皮質醇等激素,這些激素會導致心肌強烈收縮,出現心尖球形改變。因為改變后的形狀很像章魚壺,也被稱為章魚壺形心臟病。這種異常收縮會導致心臟的跳動能力減弱,造成類似于心梗的癥狀。
所以,人在情緒過于激動或過度傷感時,會出現心跳加快、胸悶、憋氣、呼吸短促等應激反應,輕則早搏、血壓升高,重則室速、室顫、惡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心臟痛感就像“心碎了”一樣,因此稱為心碎綜合征。
在臨床上,心碎綜合征又稱應激性心肌病、Tako-Tsubo 綜合征(TTS),是一種由心理或生理應激所導致的、與冠脈阻塞無關的急性心衰綜合征。
心碎綜合征在全球范圍均有報道,其首次被發現是在1983 年,日本廣島一位64 歲女性因為持續的劇烈胸痛被送入了醫院,相關檢查可見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心電圖改變,但是她的冠脈造影結果卻完全正常,而左心室在收縮期卻呈現出底部圓隆而頸部狹窄的不尋常表現,且這種左室壁運動的異常表現在2 周后完全恢復正常。
心碎綜合征患者中女性占大多數,且以絕經后的女性居多。55 歲以上女性患心碎綜合征的風險比55 歲以下的女性高5 倍,發病率是男性的10 倍。根據2018 年歐洲心臟病學會發表的共識文件顯示,約90%的心碎綜合征患者為67~70 歲年齡段內的絕經后女性患者。
一系列的情感創傷,包括悲傷、人際關系沖突、恐懼、憤怒、焦慮、身處困境等可引發癥狀。地震等自然災害也與心碎綜合征的發生有關。
2019 年7 月12 日,德萊格勒夫婦相繼離世,中間只差了12 小時,而此前他們已經恩愛了71 年,后離世的老人就是因為爆發了心碎綜合征而追隨老伴去了。
然而,情感的觸發因素并不總是消極的事件,有些積極的情感事件也會引發應激性心肌病,如驚喜的生日聚會、贏得比賽等。
曾經在韓星李宏基的粉絲見面會上,就有粉絲因為情緒過度激動而暈倒。此外,中彩票而引發應激性心肌病的事件也報道過多次。
軀體應激源可能與體力活動(如重體力勞動、劇烈運動)或軀體疾病狀態(如急性呼吸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胰腺炎、膽囊炎、氣胸、外傷、膿毒癥、甲亢、惡性腫瘤、妊娠、雷擊、溺水、低溫、酒精戒斷、一氧化碳中毒等)有關。
與其他心臟疾病相比,“心碎綜合征”最明顯的特點是其心功能不全具有可逆性,因此總體治療效果及預后較好,只要調節好情緒即可恢復,被認為是一種良性疾病。但約有52%的患者可發生嚴重急性并發癥,如心源性休克、心臟猝死、惡性心律失常等。
因此,對于“心碎綜合征”患者可考慮分層治療,對于高危人群應積極重視,避免死亡事件發生。主要是對癥支持治療,恢復心臟功能和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其中包括:
①去除誘發因素(心理或軀體應激事件),治療原發疾病。
②急性期主要針對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療,嚴重血流動力學障礙需要升壓藥物或主動脈內球囊反搏輔助。
③建議使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或血管緊張素受體阻滯劑(ARB)類藥物及β 受體阻滯劑。
④隨訪期間建議繼續使用抗血小板藥物。出院后建議3~6 個月隨訪,包括心電圖、心臟影像學檢查等,避免體力勞動,保持心情平和。
1.生活中避免受到強烈的刺激,及早發現抑郁、焦慮等心理疾病。
2.如果發生不適,應及時就近去正規醫院救治,最好去有心導管和影像學檢查及治療能力的醫院。
3.治療后恢復期注意,該病雖然是可逆的,但也可能會復發,復發率低于15%?;颊邞襻t囑定期復查超聲心動圖,監測左室功能恢復情況。
生活中遇到不如意很正常,走過去就是一片晴空。處變不驚,遇事不要大喜大悲,保護好那顆易“碎”的心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