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香 徐祝美
(南京市高淳人民醫(yī)院 江蘇南京 211300)
對長期血透患者開展血液透析的過程中,一定要對他們的心理變化情況密切關注,采取妥善的護理干預措施疏導患者的不良情緒,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讓其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基于此,本文選擇在我院治療的90 例長期血透患者,下面是詳細的資料和方法。
選擇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在我院進行收治的長期血透患者,共選擇了90 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時間分段的方式分為觀察組(n=45)和對照組(n=45)。其中,對照組男性患者為28 例,女性為17 例;患者年齡30~64 歲,平均為(49.87±8.64)歲。觀察組男性患者為25 例,女性為20 例;患者年齡31~64 歲,平均為(50.33±7.95)歲。對比兩組患者的基礎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涉及到的疾病類型有急性腎衰竭、慢性腎炎、高血壓腎病、糖尿病腎病等。
兩組患者都是采取的維持性血液透析開展治療。其中,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護理手段,對患者的病情變化密切進行觀察,開展日常的健康鍛煉和皮膚清潔,盡可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而觀察組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應用心理護理干預措施,下面是詳細的護理內容:
1.2.1 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無論是護理人員還是普通患者,良好的護患關系對兩者都非常關鍵。首先,護理人員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強化專業(yè)水平,具備過硬的心理素質和業(yè)務素質,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樹立嚴謹的工作作風,樹立優(yōu)良的道德修養(yǎng)。在對患者開展護理服務的過程中,要積極主動地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讓他們充分感受到被尊重、關愛,提高患者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其次,護理人員要對傳統(tǒng)的服務理念積極進行轉變,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在開展護理工作時要做好隱私保護工作,強化自身的溝通技巧,讓患者的護理依從性得到提升。
1.2.2 透析前心理咨詢。護理人員要對患者進行透析的目的、方法以及重要性詳細進行講解,讓他們對透析有更加全面、深刻的認識,消除他們的不良心理情緒,提高治療依從性。護理人員要簡單介紹設備安全和監(jiān)視功能,為其營造安靜、舒適的治療環(huán)境,消除他們的緊張、恐慌等情緒。
1.2.3 心理疏導。因為采取血液透析的患者病情非常復雜,而且需要長時間進行治療,很多患者容易出現抑郁、焦慮、不安、緊張等負面情緒,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這就需要護理人員及時對患者的心理變化情況進行了解,及時開展正確的心理疏導,讓他們樹立良好的心態(tài)面對疾病。
1.2.4 認知行為心理干預。對于需要進行長期血透的患者來說,個性化特征非常明顯,在開展治療時患者的生活環(huán)境、受教育程度和個人經歷存在非常大的差異,對于疾病的認識也不同。因此,護理人員要詳細講解關系到疾病方面的知識,使他們的認識水平得到提升,并根據患者的愛好轉移注意力,從而使預后效果得到提高。
(1)滿意度調查。通過本院自制的調查問卷,對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進行調查,主要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和不滿意三類。得分越高代表患者的滿意度越高。(2)采用SF-36 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評分,分數越高代表患者的生活質量越好。(3)采用SDS、SAS 對患者心理狀況的變化情況進行對比。其中,SDS 表示抑郁自評量表,SAS 表示焦慮自評量表,分值越高代表患者心理狀況越差。
采用SPSS24.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以率(%)表示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差異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通過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情況發(fā)現,觀察組滿意度達到了44(97.78%),明顯要高于對照組的29(64.44%),差異對比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所示。

表1 對比兩組的護理滿意度[n(%)]
在開展生活質量評分的時候,主要涉及到的內容有情感智能、精神健康、社會功能、健康狀況等等。發(fā)現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所示。
表2 對比兩組的生活質量變化(,分)

表2 對比兩組的生活質量變化(,分)
組別情感智能精神健康社會功能健康狀況軀體疾病生理機能觀察組(n=45)54.35±8.4479.66±7.4274.26±8.5456.16±8.3368.26±6.5463.11±6.44對照組(n=45)33.8±6.7153.33±8.2547.33±5.8839.33±5.6432.63±5.8437.75±8.44 P<0.05
通過對比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況發(fā)現,觀察組實施心理護理干預措施后,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3 所示。
表3 對比兩組的心理狀況(,分)

表3 對比兩組的心理狀況(,分)
SAS 評分SDS 評分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對照組(n=45) 36.88±6.33 33.97±5.84 37.48±5.77 35.39±5.22觀察組(n=45) 38.27±4.68 30.15±4.87 38.31±6.33 31.16±5.54 P<0.05<0.05組別
血透屬于一種血液凈化方式,通過排出患者體內血液毒素,對他們血液中的代謝廢物進行清除,實現人體內鈉鉀和酸堿度的平衡,也是目前非常重要的一種治療方式。首先,要充分發(fā)揮出心理護理干預的重要價值,掌握心理護理涉及到的內容。其次就是建立心理支持平臺,讓血液透析患者對自身的心理狀態(tài)及時進行調整。通過建立心理支持平臺,對患者提出的問題整理分析,耐心解答他們的疑問,并積極鼓勵患者進行溝通交流,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保持良好的狀態(tài)應對血液透析。
在開展血液透析的過程中,主要是通過過濾和凈化患者體內血液,讓其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但這種方式對患者的生理和心理會造成巨大壓力,對患者的生活質量有非常大的影響。而改善患者的精神狀態(tài),能夠使其生活質量得到提升,對后續(xù)的治療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從臨床角度進行分析,開展血液透析患者一般有比較嚴重的疾病,對患者及其家屬的心理都帶來較大的壓力,還會影響到患者及其家屬的健康狀況。通過血液透析可以使腎衰竭患者的生存時間得以延長,但是治療費用比較昂貴,這種需要長期治療而且治療過程痛苦的方式,對患者造成的壓力是非常大的。而持續(xù)性的壓力反應,會導致患者出現抑郁、焦慮、恐慌等不良情緒。有相關調查顯示,部分重癥患者出現的負面情緒嚴重阻礙了疾病的恢復,因此,對長期血透患者實施心理干預措施,能夠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改善患者的精神狀態(tài),讓他們以良好的心態(tài)面對疾病。
通過本次研究結果表明,應用心理護理干預措施的觀察組,在護理滿意度方面明顯要高于應用常規(guī)護理的對照組,護理滿意度分別為44(97.78%)、29(64.44%),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人員通過與患者建立的良好關系,提高患者的護理依從性,并且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讓他們建立治療信心。并且,通過應用心理護理干預方式,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心理狀況的改善,也有非常顯著的效果。比如,患者的生活質量中的情感智能、精神健康、社會功能、健康狀況、軀體疾病、生理機能各項指標,觀察組都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通過SAS 評分、SDS 評分,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況,觀察組也要好于對照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從上述數據可以發(fā)現,應用心理護理干預的觀察組,取得了非常顯著的臨床效果。
總而言之,對于長期血透患者來說,一定要充分認識到心理護理干預措施的重要性,并將心理護理的價值充分發(fā)揮出來。通過心理護理改善他們的心理狀況,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讓他們始終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面對疾病,提高預后效果。并且,通過應用心理護理干預手段,能夠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這對于越來越緊張的醫(yī)患關系緩解來說意義重大,并且能夠有效促進醫(yī)院的有序健康發(fā)展,也為人們提供更加優(yōu)質的醫(yī)療護理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