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治國
(安徽省第二人民醫院 安徽合肥 230041)
腦卒中已經成為了臨床上比較常見和多發的一類疾病,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缺血性腦卒中,另一類是出血性腦卒中,并且有著較高的死亡率與致殘率。它不僅僅威脅著人們的身體健康,還威脅著人們的生活質量。在臨床上患者會表現出半身不遂、手部和下肢無力、麻木等癥狀,目前治療這一類疾病時主要采用手術、藥物治療等方式,然而由于治療時間比較長,再加上恢復比較慢,所以治療效果并不理想。通過相關的研究發現,予以簡易康復治療措施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的病情,還能提高治療效果,減少并發癥。基于此,本院對55例腦卒中患者實施簡易康復治療,并對患者的治療效果與常規治療實施了對比。
選取2020 年3 月份~2020 年10 月份本院接收的55 例腦卒中患者為研究主體并展開分析,利用抽簽的方式將55例患者分為常規組(n=27)與觀察組(n=28),常規組27 例,其中男性患者16 例、女性患者11 例,年齡42~77 歲,年齡均值(58.39±2.01)歲;病程15~55 天;平均(25.39±2.01)天。
觀察組28 例,其中男性患者18 例、女性患者10 例,年齡43~79 歲,年齡均值(59.16±2.53)歲;病程15~56 天;平均(25.68±2.37)天。經各項對比研究,對兩組患者一般基線數據相比P>0.05,可展開比較。
納入標準:(1)均符合該疾病診斷標準;(2)可進行正常語言溝通;(3)資料完整;(4)均確診為腦卒中,存在呼吸困難、肢體無力的癥狀;(5)均了解研究的內容,并自愿參與。
排除標準:(1)排除肝功能腎功能有障礙的患者;(2)排除資料不完整的患者;(3)排除認知功能有障礙的患者;(4)排除有惡性腫瘤以及有嚴重精神疾病的患者。
常規組:對所有常規組患者采取基礎康復治療,主要包含預防感染、根據患者癥狀對癥治療等。
觀察組:對所有觀察組患者采取簡易康復治療,主要包括以下:
(1)心理干預:醫護工作人員以熱情、陽光、積極的態度與患者交流、溝通,并根據其經濟、性格特征以及病情等因素展開一對一的心理疏導,消除其緊張、不安、抑郁等負性情緒。
(2)體位護理:醫護人員要實時變換和移動患者的體位,減少褥瘡以及下肢靜脈血栓出現的概率,并結合轉換情況,展開有效的護理干預。但是患者采取臥位的時候,為了防止其肢體出現外旋的情況,可以在患者的下肢和臀部放上軟的支撐枕,并做手指伸展練習。同時還可結合患者的實際病情予以其適宜的坐位訓練,第一次訓練堅持10 分鐘以上,每天練習2 次,如果出現惡心和頭痛等現象,要及時停止訓練,應該在患者能忍受的范圍內實施護理干預,通過適當的訓練能有效地恢復其肢體功能,對病情好轉也非常有利。
(3)穴位按摩:依據經絡理論,醫護人員可以針對患者患病部位的太沖穴、關元穴以及足三里等以不同的方向進行揉捏、按摩,并結合患者的病情狀況配合一指彈、揉法還有推拿手法,每天堅持按摩相應的穴位,每次兩分鐘。通過進行穴位按摩能夠起到緩解酸、疼、痛、舒筋活絡和調節氣血的作用,進而改善其臨床癥狀。
(4)站立鍛煉:醫護人員叮囑患者保持站立位,上肢要向前伸,把機體重心向前傾,然后再幫助其患側慢慢向下拉動。
(5)平常的生活能力訓練:要想提早恢復偏癱患者社交能力與生活自理能力,醫護人員對其必須實施相關的訓練。例如:指導偏癱患者穿脫衣服、進食和如廁等,每日1 到2次。
統計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肢體功能評分和并發癥發生概率。
①治療有效率:主要包含顯效、有效、無效等3 個項目,有效表示患者治療后癥狀改善較大;顯效表示患者癥狀解除;無效表示患者臨床癥狀沒有得到任何的緩解。
②并發癥發生率:主要包含有壓瘡、發燒、胸悶、心律失常以及感染等5 個項目。
數據資料均以SPSS24.0 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n/(%)]表示,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用t 進行檢驗,若P<0.05 時,說明數據分析具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后,觀察組有效率顯著高于常規組,且P<0.05,如表1 所示。

表1 治療總有效率比較[n/(%)]
治療前,兩組患者肢體功能評分差異并不明顯,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肢體功能評分明顯比常規組高,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且P<0.05,如表2 所示。
表2 肢體功能評分(,分)

表2 肢體功能評分(,分)
組別
予以簡易康復治療后,觀察組總發生率明顯低于常規組,且P<0.05,如表3 所示。

表3 術后并發癥比較[n/(%)]
腦卒中在臨床上是比較常見的疾病,該疾病有著一定的高危性,并且致殘率和致死率也比較高,患者患有此病后會表現出昏厥、失語或肢體偏癱等癥狀,如果不及時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還會造成患者殘疾和死亡,并且有85%以上的患者由于遺留下程度不同的肢體障礙,不能恢復到正常的生活與工作中,而且由于此病癥后期治療的費用比較高,所以既增加了家庭的經濟負擔,還增加了社會的負擔。過去在治療該疾病時,主要是采取溶栓治療的方式,但是術后患者很容易發生偏癱,所以就現階段來說,該疾病已成為了危及患者生活質量以及身心健康十分重要的疾病。因此醫護人員必須采取科學有效的治療方法,確保治療的效果。
所以在治療期間采取康復治療是不可或缺的治療措施,適合用在術后康復治療中。而且一些患者在社區內也能完成相應的功能康復鍛煉,有著簡單、便捷的優勢。另外,簡易康復治療還能通過家人的協助去完成,不僅降低了醫療成本,還大大減輕了患者的家庭經濟壓力。因此臨床上目前應用的簡易康復治療技術受到了大多數患者的信任。
在此次研究中,予以簡易康復治療后,觀察組(100.00%)與常規組(77.78%)相比,觀察組治療有效率比常規組明顯較高,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概率明顯低于常規組,P<0.05;同時觀察組肢體功能評分顯著高于常規組,P<0.05。表明簡易康復治療有著很高的安全性。在具體治療的過程當中,護理工作人員與康復治療醫師必須不斷地提高自身操作技能,根據患者的實際狀況來采取合理有效的指導措施,從而幫助其盡快恢復健康。
由此可見,該疾病患者采納簡易康復治療可有效提高其肢體運動功能,同時還能減少并發癥發生概率,對治療也起到了較好地輔助作用,而且安全性較高,因此值得在臨床中廣泛推廣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