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雨桐
(江西科技學院,江西 南昌 330098)
從廣義層面來看,文化是指一種與茶相關的文化符號;從狹義層面來看,茶文化主要是以茶作為核心價值體系的一種文化。在此前的研究當中就有部分學者對茶文化進行詳盡解釋,茶文化的主要精神是和中華民族傳統精神內核相一致,尤其是道家思想,講求天人合一、厚生愛民。而茶文化英語主要是指與茶文化相關的英語表達,借助英語向全世界傳遞茶文化,同時這也是一種中華民族傳統的生活習慣和價值體系的傳達。在上個世紀80年代,語言學已經成為我國研究學者重點研究的內容之一,從語言學的角度來看,已經逐漸將我國的傳統文化進行細分,當作概念體系進行相關研究,以此體現其實際的價值和意義。因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下,受到多元化文化的影響,即便在表達相同事物時,在不同語境當中也會存在較大的差異。
上個世紀50年代,許多國外專家學者就對語言做出過較為詳盡的定論。語言作為非客觀主義概念符號,它并不受人類的感知和認知的影響,而是自成一體的交往體系。在上個世紀80年代,語言學的非客觀主義在逐漸研究的過程當中形成了自身的哲學基礎,并對客觀主義存在的問題給予糾正,非客觀主義哲學認為,語言是理性的產物,無論是在實踐當中,還是在交往過程當中,語言同人的生理基礎密切相關。從本質層面來看,語言能力也是人的一種認知能力,同時也是人類與其他動物進行區別的主要特征。所以我們在表達的過程當中,所要遵循的具體原則是以人的認知為根基。語言和句法在表達過程當中應當是合二為一的,并且在表達時是以詞義、詞匯作為相關基礎,通過邏輯思維對其進行連接,以此形成完整的體系。
許多語言學家認為,無論是哪一種語言都都對應特定的隱喻體系,并且將其作為一種交際符號,從更深層次體現獨特的文化價值。簡而言之,隱喻體系所代表的是特定群體的一種心理映合,同時也是群體的整合性思維方式,是群體的價值理念賦予了語言的價值。我們可以將隱喻進行類型的區分,共計為三個方面,分別為方位隱喻、實體隱喻、結構隱喻,三種類型的隱喻所對應的語言形式也有所不同。語言學專家認為,想要將語言學進行深入的探究,就需要對主觀認知進行了解,以此對語言背后所體現的隱喻進行深入的認知,解析語言價值以及思維。語言本身所體現的是不同地區的不同文化,其文化所蘊含的價值理念以及思維方式都傾入到語言體系當中。
茶文化作為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所體現的是先人的智慧,同時也在茶文化當中注入了傳統思想。近些年來,我國茶文化從低迷逐漸走向盛行。茶文化極具包容性,在其中除了蘊含我國傳統的文化體系外,還具有極為豐富的知識體系。茶文化當中所體現的中華民族傳統思想以及哲學思想,為中華民族至今都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茶文化歷經千年,在其發展過程中,逐漸將我國傳統文化中的儒家、釋家、佛家、道家理念均融入其中。茶文化的理念是一種相融之道,無論是對于個體的交往而言,還是對于國家之間的交往而言,都極具借鑒意義。
與此同時,茶文化當中還包含著我國的傳統禮儀。無論是茶具的擺放,還是飲茶的方式,都極為講究。而茶文化當中所蘊含的禮儀,對于我國和其他國家進行交往都極為有利,能夠更好的體現出禮儀之邦的風范。
我國茶文化的歷史悠久,其中包含了我國許多傳統文化的價值觀念以及道德認知。茶文化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其發揚光大也是對于茶文化進行學習的重要目的之一。我國自古以來就是農業大國,對于農業極為重視,在農耕時代,茶文化開始盛行,并逐漸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匯聚了我國人民的傳統智慧以及思想認知,對于群眾的生活產生了極為重要的影響。對于我國而言,茶葉、茶道等是一種文化體系,但其他國家卻認為茶本身是一種消費品,即便賦予相應的文化,也同消費文化共生。從這一點來看,我國人民對于茶文化的認知和其他國家對于茶文化的認知存在較大的差異。基于語言學視角大力發展茶文化英語教學,可以助力我國茶文化的推廣和發揚,全世界更多的人了解我國的茶文化,同時也能夠有效的將茶文化當中的價值觀念進行傳遞,讓其他國家的民眾對于我國的茶文化能夠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認知。
茶文化英語教學主要存在于高校和高職院校當中,而現階段茶文化,英語已經在我國的各大院校進行普及。茶文化本身是極具中華傳統文化特色的一種文化體系,這也導致學生在進行學習時,存在固有的中式思維,無法將其他國家的文化進行整合,并將茶文化的價值進行語言方面的轉換,導致我國的茶文化英語能力較低,無法向其他國家的人民更好的傳遞茶文化的思想和理念,提高其他國家對于我國茶文化的認可。基于語言學視角,茶文化英語教學可以進行跨文化的交際,將茶文化英語和其他國家的通用語言進行融合,以此提升學生在跨文化交流過程當中的交際能力,宣傳我國的茶文化。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推進,我國對外開放越來越深入,同其他國家的交際往來也日益頻繁。基于這一背景,加強茶文化英語應用人才的培養成為了我國對外開放政策中的重要任務之一。而英語的學習僅僅是要學會口語、閱讀、語法等各方面的內容,更需要清楚的知道英語國家的相關文化背景,所以在開展茶文化英語教學時,必須要采用跨文化的英語教學方式,與時俱進,培養更符合時代發展需求的茶文化英語人才。而現在階段,我國的茶文化英語教學存在較多的問題,無論是學生所使用的教材,還是整體的教學體系都不能很好地起到教學所應當起到的效能與作用。
在茶文化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對茶文化的理解不夠,不能夠根據實際情況,了解學生在學習當中的需求,因此教學效果并不明顯。在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針對茶文化的教學內容較為單一,主要將重點放在了詞匯方面,對于茶文化的價值以及理論并未給予相應的重視,忽略了茶文化英語教學當中所特有的文化屬性。
除此之外,在茶文化英語教學活動當中,教師也未能從推廣茶文化的角度進行茶文化英語的教學。不僅如此,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教師對于茶文化理念的認知較弱,限制了學生對于茶文化的學習視角,也并未對茶文化進行深入的認知。
茶文化當中蘊含著極為豐富的哲理以及價值理念,而作為我國的傳統文化之一,茶文化不僅體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在我國傳統的文學作品中也有所體現,教師可以借此機會將其融入教學內容,當學生可以通過對于有關茶文化的文學作品學習,提升自身的文化內涵。除此之外,我國有許多有關茶文化的藝術活動,教師也可以借此將其融入到教學內容當中,通過有關茶文化的詩歌、藝術活動等主要形式,讓學生能夠對我國的茶文化進行深入的了解,同時也能夠將其通過英語進行表達,以此領會茶文化的精髓。
許多國家都具有本地特色的茶文化,比如英國的下午茶文化、土耳其的紅茶文化等等,但中西方對于長發的理解有較大差異,這也造成了許多學生在對茶文化英語進行學習時存在較大的障礙。此前,教師在進行茶文化英語教學時對于這一差異并未給予相應的重視,這也造成了學生在了解其他國家茶文化的過程中,處于被動地位,并不利于我國茶文化的傳承與發揚。基于此,在開展相關教學活動時,可以通過具體細節來讓學生對于中西方茶文化的差異進行深入的認知。比如:中西方人對于喝茶的方式有何不同,雙方所喝茶的偏向是哪些?可以以常見的下午茶為例,以此對比我國的傳統茶道,讓學生有更為清晰的認知。
語言的學習本身就有一定的實踐性,想要大力開展而文化英語教學,不僅需要對相關的口語教學給予相應的重視,還應當加強對于茶文化英語的翻譯教學活動。茶文化以其獨特性造成了翻譯的困難,在進行翻譯時,需要注重互文性,以此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
除此之外,在翻譯的過程中,還需要重視歸化性,讓翻譯更加生動,通過西方的思維模式,將中華傳統的茶文化進行翻譯,提升翻譯的教學水平,嗯,外國人對于我國的茶文化能夠深入的了解,以此達到對于茶文化,英語翻譯教學的目標,將我國的傳統茶文化進行發揚,讓我國的茶文化能夠在國際的舞臺上煥發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