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君
(揚州市職業大學,江蘇 揚州 225009)
茶文化的主觀性強,每個人心中茶文化的定義可能都不同。通常來說,茶文化是指茶與國人精神層面相融合而形成的文化。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會有一種將實物賦予特殊思想特質的對應,即某種精神或者思想正好與某一事物的外在形象相吻合,那這個實物就被賦予這種精神或思想內涵。如:荷花出淤泥而不染,象征著高潔的人格。同樣的,茶也因為自身的特性被賦予精神象征。茶具有醒腦的作用,思想清醒就成為了茶的象征。
文化廣泛與藝術、宗教、文學、哲學、建筑、歷史等學科融合,涉及精神層面和物質層面。茶文化的發展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并非構成其內涵的框架結構。茶文化具有充分的包容性,融會貫通中華文化。
一般來說,高職輔導員與學生的關系比專業教師更親近,是一種亦師亦友的特殊師生關系。這種關系對專業課教師而言,更多是傾向于情感、主觀意愿的影響,對未來的專業能力提高的影響,相對薄弱。高職輔導員影響力是高職院校輔導員在高職教育系列活動中,通過課堂教學、高職課內外實踐活動等在思想和行為上對高職學生的一系列影響。作為高職輔導員不但要教書育人,更要努力修身正己,使自己盡快成長為學生成長的領路人。
在傳統的茶文化里,烹茶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烹茶的過程是一個需要專注、認真的過程,也是一個緩慢的追求烹茶質量的過程,無關時間長短。高職輔導員學生思政教育中融入茶文化,可以教導高職學生專注當下,減少高職學生浮躁心理,改善做事態度,避免畏難情緒,樹立自信心,實現自己的價值。
高職輔導員對學生的影響力不止口頭說教,還要用于實際。同樣的在平時的工作中,也要創新思政教育的方式方法,充分將茶文化與思政教育融合,充分展現茶文化的美德、底蘊,培養高職學生的人文道德精神,促進高職學生全面發展。
隨著微網絡的發展,高職學生可以通過自媒體、各類手機app獲得各種信息,這些信息中包含有消極作用的負面信息,高職學生可能會受不良信息的影響形成不恰當的價值觀念。如網絡對“中性”的過分推崇,可能影響學生的兩性觀念,女生穿著偏向男性化,男生行為也更女性化,其行為舉止也更加中性化甚至出現認識的偏差。
通過學習具有豐富內涵的傳統茶文化,可以幫助高職學生根據自身實際樹立正確的奮斗目標,建立正向的價值觀念,提升個人綜合素養。節儉和修養一直是茶文化追求的觀念,高職院校的教育活動中將茶文化追求的觀念應用于實踐,可以培養學生正向價值的形成,提升高職學生人格魅力。
近年來的高職學生管理中,同班同學矛盾或宿舍同學間的矛盾是輔導員工作中經常要處理的同伴矛盾。現在高職學生都是2000年以后出生,多數為家庭中的獨生子女,從小缺少與同齡人相處的智慧,在家里多數是父母的掌中寶,更多以自我需求為核心,缺少換位思考,因此離開父母來到高職院校學習后就容易出現不適應的狀況,同學關系也容易緊張。茶文化注重“和”,是中華民族禮儀的體現,在高職院校的新手入學教育中融入茶文化,學會與同學溝通和交流的技能,促進良好同學關系、師生關系的建立。
高職學生多數是分數達不到本科錄取線的學生,他們的基礎更差,學習能力更弱,自控性也更差,因此跟本科學生相比,高職學生更需要輔導員和任課教師的關心和幫助。現實情況是,很多高職院校因為空間有限,無法給任課教師配備辦公室,任課教師上課結束后就離校,學生的教育工作主要就落在了高職輔導員身上。高職輔導員工作繁瑣,每天被大量事務性工作纏身,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隨時隨地掌握每一個學生的思想狀況。
部分高職輔導員受邊緣文化的沖擊,對輔導員工作的責任心不足。有些高職輔導員因為崗位晉升空間小,對工作產生倦怠情緒,故覺得只要完成上級部門布置的事務工作即可,忽視高職學生的思想引導教育。
以江蘇省為例,大多數公立高職院校輔導員通過公開招聘選用。高職院校大多數專業的輔導員非本專業出身,有部分輔導員是教育學、心理學、思想政治教育相關專業出身,也有部分輔導員無相關的教育經歷。這就說明高職院校輔導員的知識儲備結構是不同的,有一部分知識夠用,也會有一部分人不夠用。隨著工作的開展,需要學習的知識也越來越多。現實的情況是,大量的工作讓高職輔導員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系統學習。
隨著國培、省培計劃的推進和校本培訓的開展,高職教師有了越來越多的外出學習機會,但對于高職輔導員來說,限制頗多。首先,工作日的培訓專任教師可以通過調課的方式自由選擇培訓項目和時間,而高職輔導員“一個蘿卜一個坑”,自己的工作基本上很難調節,這就會失去很多機會。高職學生群體中出現的某些問題,輔導員可能不能及時給與指導,這就弱化了高職輔導員在學生中的影響力。
面對每天源源不斷的工作任務,很多高職輔導員為了提高工作效率,有時使用自身權利來管理學生,缺乏人文關懷。個別有性格的高職學生可能會有反感情緒,在日常生活可能會與輔導員對著干,甚至拉幫結派阻礙班級工作的順利開展。
高職輔導員可以將茶文化中的豁達、融會貫通等精神融入日常工作中,在與高職學生的相處中,讓高職學生體會這種豁達的思想可以帶來良好的人際關系,當高職學生遇到矛盾、煩惱、困難、競爭時,能用健康的心態解決各種難題。
眾所周知,高職輔導員不僅負責學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同時要需要給高職學生上一定數量的心理、創業、就業輔導等課程。高職輔導員可以將茶文化的相關內容和內涵融入到心理課程和創業就業課程中,讓高職學生掌握傳統文化的同時也能熟悉中國的傳統文化,并將這些傳統文化中蘊含的精髓運用到為人處事中。
隨著時代的進步茶文化的含義也在不斷變化。中國的茶文化也在隨著大眾理解的不同而與時俱進。茶飲是多數高職學生喜歡的飲料,尤其現在各種品類的奶茶更是受到高職學生的熱愛,但是高職學生對茶文化的了解并不算多,因此在高職校園活動中組織各類與茶相關的實踐活動,既貼近高職學生生活又能讓高職學生直接的了解傳統文化。高職輔導員在組織各類活動時,可將茶文化融入學生活動,讓高職學校充分了解目前的茶文化基礎知識,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讓高職學生對茶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或許可以激發高職學生學習相關文化知識的興趣,營造出良好的高職校園文化。如:高職院校開設茶文化專題講座,向高職學生介紹茶文化的歷史和發展,飲茶風氣的形成和傳播,中國茶道思想的精華,茶文化的對外傳播等,了解文化歷史知識的同時建立民族文化自信感。
茶是人們生活中的常備品,也是多數高職輔導員家庭長用,但并不是每個高職輔導員都對茶文化有充分地了解,這就需要高職輔導員首先加強自身學習,熟悉圍繞日常生活的茶文化基本內涵和發展脈絡,最大程度的挖掘茶文化對高職學生的教育意義。高職輔導員利用學習優秀的茶文化與高職教育融合的案例,提高其對自身工作的運用能力。
高職院校也要為輔導員提供相應的培訓機會,讓高職輔導員有更好的知識儲備來做好輔導員工作;另外組織高職輔導員集體備課加強高職輔導員對茶文化的交流,促進茶文化與高職學生教育的碰撞,實現茶文化教育的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