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陸艾玲
在前測中,很多學生都認為平行四邊形面積是鄰邊相乘。那么如何突破學生的認知沖突?可以采用下面的教學過程。
提供素材:練習紙上印一個平行四邊形,底為6cm,斜邊為5cm,高為4cm。

提出任務:測量需要邊線的數據,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預設學生有兩種答案:
1.測量兩條鄰邊的長度,再相乘,6×5=30cm2。
2.測量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再相乘,6×4=24cm2。
呈現以上兩種答案,舉手表決贊同哪種方法。
提出要求:你贊同哪種方法?想辦法證明自己的方法是正確的,并說服對方。
思考:四根木條釘成的可拉動框架,從平行四邊形拉成長方形過程中,什么變了?什么沒有變?

圖1

圖2
小結:把平行四邊形拉成長方形,四根木條的長度沒有變,所以周長沒變。通過割補法發現在拉動過程中面積變大了,所以長方形面積>平行四邊形面積。因此“鄰邊×鄰邊”求的是長方形面積,平行四邊形則不能用“鄰邊×鄰邊”來計算。
把平行四邊形襯上格子圖,動態呈現剪拼的過程。(每個格子邊長是1cm)

思考:在剪拼過程中,什么變了?什么沒有變?
小結:在剪拼過程中,周長變短了,面積沒有變。把平行四邊形變成長是6cm、寬是4cm 的長方形,6×4=24cm2。
思考:平行四邊形有幾組對應的底和高,你能找一找、量一量、算一算嗎?
預設:兩種剪拼方法。
①

②

引導學生建立對應:長方形的長就是平行四邊形的底,長方形的寬就是平行四邊形的高,長方形面積=長×寬,對應得到平行四邊形面積=底×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