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郝高峰
【課前思考】
打破學科壁壘,實現課程融合是目前小學數學教學面臨的重要課題。自古文理相通,卻又“情”“理”難兩全!作為傳統意義上的兩大主學科——語文和數學如何邁出融整的第一步至關重要。為此,我們學校編寫了“梧桐之聲”特色課程校本教材《數學之旅》。其中“整合篇”主要致力于數學與其他學科融合的探索。而數學與語文學科的整合主要由我來負責。本課就是我們關于此方面的一次嘗試。
詩歌是我國人民喜聞樂見的文學形式,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詩歌創作的技巧很多,數字入詩就是技巧之一;而有些詩歌本身就是一道數學題。這就為小學生體會數學與詩歌的融合提供了一定的基礎。實踐中,我們遇到了兩個具體的問題:一是數學學科如何與詩歌較為完美地融合,卻又葆有數學的學科本色;二是在解決對歌問題時是側重于具體方法技巧的提煉,還是重視“嘗試——調整”過程的自覺體悟。經過實踐和思考,我選擇了后者!
【教學過程】
一、數與形:詩歌中的數學
師:有人說,詩歌是火熱的藝術而數學是冰冷的科學。那么,當數學與詩歌(板書課題)相遇的時候,又會擦出怎樣的火花呢?
師:看到這個題目,你想到了哪些跟數學相關的詩句?
生: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
師:你聽到了哪兒跟數學相關呢?
生:我聽到了“一”。
師:數是我們數學研究的一項重要內容。(板書:數)
生: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師:短短的一首絕句,竟然包含了一到十共計十個數。數的加入使得鄉村生活的那份恬適躍然紙上,別有一番風味。
生:一片二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無數片,飛入梅中都不見。
師:前三句乍一看簡直就是數的依次累積,但最后一句“飛入梅中都不見”一出,就有了詩的——
生:味道!
師:是的,意境全出!可如果沒有前三句近乎直白的鋪陳,也就襯托不出整首詩的意蘊了!大家再讀讀這首詩,體會一下數與詩的巧妙結合。
師:(出示: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你看到了哪些地方和數學相關呢?
生:一個“兩”,一個“一”,有兩個數。
生:我看到了“個”和“行”兩個單位。
師:除了看到“數”,看到“單位”,你還發現了什么和數學相關呢?數學研究兩大內容,一個是“數”,另一個是——
生:形。(板書:“形”)
師:誰能從這兩句詩中看出“形”來?遠遠望去,兩個黃鸝就可以看作——那一行白鷺就好像——
生:我覺得那兩個黃鸝就像兩個“點”,一行白鷺就是一條“線”。
師:點和線都是數學研究,還有什么詩句中有“形”呢?
生: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生:我看到了煙像一條“直線”,落日就是“圓形”。
師:在我們交流的這些詩句中,有時有“數”的出現,有時有“形”的加入,使得感性的詩句有了一種別樣的味道,多了一份理性之美,簡潔之韻。據說,一部《唐詩三百首》,嵌入數的詩就有一百三十首之多!什么感覺?
生:我感覺到古詩當中,有大約二分之一都是含有數的!
生:我覺得含有數的詩特別有意思。
師:到底是“數學”裝點了“詩歌”,還是“詩歌”裝飾了“數學”,誰又能說得清呢!
二、錯與對:山歌中的數學
1.嘗試:且將新火試新茶。
師:剛才聊了“詩”,接下來我們說說“歌”。有一個人,據說她的山歌唱得最棒,名字中也有一個數,她是誰呢?
生:劉三姐!(播放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片段)
師:據說,劉三姐生活的山寨有一個財主莫老爺,經常欺壓百姓。劉三姐就以山歌做武器,替窮人說話。這可氣壞了莫老爺!這天,莫老爺請來了陶、李、羅三位秀才和劉三姐他們對歌。
師:這幾句歌詞大概是什么意思呢?說說你的理解。

生:要平均分300 條狗,因為題目說“三百條狗交給你”“看你怎樣分得均”。
師:一個“均”字,說明可能和“平均分”相關。(教師板書“300=”)
生:把300 分成四份,其中一份少,其余三份多。(教師繼續板書:“300=□+〇+〇+〇”,同時在□內寫“少”,〇內寫“多”)
生:分的四個數還得是“單數”,不能是“雙數”。
師:那么,給你分3 條行嗎?4條呢?100 條呢?101 條呢?
生:我來總結一下,就是把300 條狗,分成“一少三多”的四份,而且這四份都是單數。
師:你更厲害!能注意到題目中的所有要求。這里三份多的還得一樣。同學們,敢不敢嘗試一下,回答這秀才的挑釁?
2.出錯:不識廬山真面目。
師:誰愿意把自己嘗試的過程跟大家匯報一下?
生:300=30+90+90+90。
師:你能不能上講臺給大家說說你的想法?
生:請大家看這里,我是這樣想的,我把300 分成30 與三個90相加。它們的和是300,也符合300 條狗的條件。“一少三多四下分”,一個少三個多,這樣它們符合了第一個條件。還有“不要雙數要單數”,這個30 和90 都是單數。“看你怎樣分得均”,一個30,三個90 合起來就是300。誰有什么問題,請舉手!
生:30 和90 是雙數!能被2除盡的是雙數。30 除以2 等于15,90 除以2 等于45,都能除盡,所以30 和90 都是雙數。
師:你剛才說“除盡”不對,應該是——整除,是嗎?你現在認為你的結果對嗎?能不能回答秀才的問題?
生:不能!因為“不要雙數要單數”那里不符合。
師:三組條件,你的答案滿足了兩組,“三百條狗交給你”“一少三多四下分”都符合!只是“不要雙數要單數”出了點問題。大家掌聲送同學回座位。
3.調整:吹盡狂沙始到金。
(1)化錯:讓錯誤成為學習資源。
師:請大家看看王余亮同學這個結果。誰能稍微調整調整,(板書:調整),就可以同時滿足三組條件?
生1:把30 改成15,這時總和就減少了15。然后再把三個90都改成95。
生2:她是用了移多補少的方法,把減少的15 平均分給了后面的三個90,這樣總和不變。
生3:我是給30 減9 等于21,然后再給那三個90 每個多加3 變成300=21+93+93+93。
生4:我是給30 減去3,然后給三個90 都加1,這樣總和還是300。
師:大家觀察這些不同的調法,你發現了什么呢?
生1:我發現給90 加的是5、3、1,都是單數。這樣才能使三個90 變成單數!
生2:我發現給30 減的數必須是3 的倍數,然后再把這個數平均分成3 份分別加到后面的三個90 中,才能讓和一直是300。
生3:我覺得給30 加3 的倍數也可以,不過給90 就要減了。
生4:我認為學習中,有時錯了也不要緊!我們調整調整可能就對了!
師:是呀,錯誤其實并不可怕!華應龍老師有個很有名的“化錯”理論,強調把錯誤當學習資源,在錯誤中學習!所謂,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2)化對:正確也是重要的學習資源。
師:同學們,誰還愿意分享一下自己嘗試的結果?
生1:我把300 分成“一少”是45,“三多”是85。300=45+85+85+85。
師:大家檢驗下,對嗎?你怎么就試對了?
生1:我和王余亮一樣,開始也錯了,后來調整的!
師:有沒有一次就試對的?
生2:300=3+99+99+99。
師:你真厲害!怎么一次就試對了,有什么竅門嗎?
生2:題目說要單數,那就把較小的數減去,剩下的能平均分成3 份就好了。我選了個最好辦的3 試了一下,用300 減去3 得297,再除以3 剛好是99!
生3:我覺得他用3 試很好!說到小,為什么不用1 去試呢?
生4:我試了下,300 減去1 是299,299 不能正好平均分成3 份!
師:看來,試也不是盲目地瞎試;試也是有技巧、有策略的!這才叫嘗——試,也就是想著想著試!
生5:我覺得可以先把300 平均分成4 份,每份75,再去調整!
生6:我想把300 先分成三個100,再進行調整!
師:這些都不失為解決這個問題時調整的有效策略。前面我們是從錯誤的嘗試調整得出正確的結果。我們能否通過正確的嘗試(教師指著式子:3+99+99+99)調整出新的、正確的結果呢?
生1:把3 變成6,增加3,再給每個99 都減——不對!這樣都成雙數了!我修改下,把3 變成9,給每個99 都減2,變成97。
生2:我是調過來想,要使三個99 變成單數,最少得減2 是97,那么就要給3 加上3 個2,得9。
生3:我還可以給99 減去4,再給3 加上3 個4。得到300=15+95+95+95。
師:沒錯!這樣我們按照一定的方法去嘗試、去調整應該可以窮盡所有的答案。是這樣嗎?課后有興趣的同學可以進一步嘗試!原來,我們可以從錯誤的嘗試調整得到正確的答案;當然也可以從正確的嘗試調整得出新的正確答案,如果方法不對也可能調出錯誤的答案!對與錯就像是一對雙生子,它們也離得如此之近!
4.對歌:再聞已是曲中人。
師:同學們,我們通過“嘗試——調整”的方式找到了這么多不同的答案可以回擊三位秀才的刁難,你們真厲害!那么,劉三姐他們又是怎么對歌的呢?(播放對歌視頻后,課件出示)

生:劉三姐他們是把300 條狗分成了99+99+99+3。
師:劉三姐不但正確回答了三位秀才的問題,而且給予了巧妙地反擊!對得智慧,罵得痛快!當然,我們學習數學的目的不是為了罵人,而是為了——
生:幫助別人!
生:掌握知識,做一個有用的人!造福人類!
三、破與立:數學也可詩意行走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對數學又有什么新的體會呢?
生:我明白了數學也可以與語文結合在一起!
生:詩歌里面有數和形,也有數學的影子。
生:失敗乃成功之母!我明白了錯誤并不可怕,只要我們會調整,敢調整,就會走向正確。
生:我體會到了學好數學可以幫我們解決很多問題,并且數學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