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西方文明特征,都來源于各自漫長的發展歷史。中國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是傳承著千年文明的華夏民族。中華傳統文明,始于夏商代周代盛于唐宋,后經不斷發展與變遷,逐漸形成了具有東方特色的文明和文化語境。本文重點通過剖析中西珠寶飾品設計元素、運用材料,并根據中西傳統文明對美的不同理解與認知,歸納并介紹了中西傳統文化差異及其與珠寶首飾之間的關聯。
關鍵詞:經濟發展;收藏評鑒;美美與共
在東西方不同歷史文化背景下,中西方首飾設計也各有不同。中國飾品起源于石器時代紅山、龍山、良渚文化古玉石,西洋飾品主要起源于金銀錠飾、青銅器。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迭代更新,世界各地飾品原材料也在逐步趨同,當代社會受到了不同歷史文化背景的共同影響,在珠寶飾品的設計上仍然有著較大差異。一件漂亮的飾品可以賦予消費者情感上歸屬共鳴感,有藝術價值的飾品則具備更濃郁的時代特征、個人氣質彰顯佩戴者的審美品位。現階段的精神消費和潮流意識也已成為了當代珠寶飾品的重點發展方向。
一、東西方文化背景差異
首飾自石器時代已經出現,隨著時間的流淌,物質條件日漸豐富,疫情內循環網絡背景下選擇的范圍更廣,首飾種類題材隨著時代的變遷,生活習慣隨著審美的更新而變化。首飾是承載一個國家,民族或某一區域文化內涵和文藝發展的藝術品。
截然不同的社會文化傳統特點在世界語境下文化多元融合與特色變得越來越關鍵,涉及文學、歷史、哲學、法律、社會傳統風俗等各個方面,是一個系統社會歷史文化總體。西方社會文明的產生都依靠當地人文的價值觀、宗教信念和規則。世界文明也因為這些文化差異而產生各國不同的審美和設計風格。古代中國封建色彩濃重且有著五千年傳統文明發展史的文化大國;西方國家的歷史文明則大多以文藝復興時期為源頭和工業革命顯現。由于激烈文化沖突較短時間發展為資本主義經濟富國、多元化國家。東部各國在對待人與自然的關系上,更注重的是人與自然和諧共處,而西方各國則更注重于征服大自然,并改變大自然。
二、珠寶設計中西方比較文明的影響
在中國現如今經濟社會發展中,人民的物質生活品質也獲得了明顯的提高。珠寶首飾作為一種文化消費品,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收藏和投資項目。珠寶設計師對標的也是國外奢侈品牌設計師對本土的品牌和設計并不太自信。在東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珠寶設計的風格和圖案也有很大的不同。
(一)對珠寶首飾材質的影響
東西方文明的差異導致了首飾設計和材質上區別。我國古代是農耕文化再加上黃河和黃土對中國人民的滋養,可能使中國人民對金色的感情原始自然強烈,中國人更喜歡千足金首飾。在中國古代,黃金是古代統治階級與權貴的標志,造成了現代一部分國人將黃金看成是顯示身份、地位的載體。而歐洲國家大多起源于游牧生活,比較注重于對大自然的征服,所以在飾品材料上更愿意在金銀中加入銀、黃銅甚至其他重金屬元素,再合成質量為18K的金屬首飾,他們可能更注重的是飾品的金屬硬度與抗破壞度。近年來世界文明多元化發展趨勢,國人的不接受廉價合金這種觀點也有所轉變,開始注重首飾設計與設計者企業文化價值,3D打印珠寶綜合材料等載體也逐漸出現在了我國的消費市場上。
中國傳統的珠寶主要包括有玉石、瑪瑙、和田玉等,而這些珠寶通常都是由各種微小礦物質所聚合而成性情與寶石一般有著強烈的包容性。而西方各國的傳統飾品,則以鉆石、紅寶石、水晶等為主要消費,由于西方注重理性精神、棱角分明,相信艷麗的顏色、水晶的質地都可以作為他們的代表。西方則注重的是與飾品的協調配合,因而比較注重首飾的裝飾設計上以文化精神為產品設計導向,比較注重飾品的整體外觀和個人藝術表現。
(二)對珠寶首飾色彩的影響
中西文化的不同使珠寶首飾設計風格的截然不同,使珠寶首飾更具有民族特色、時代感、地域性,同時也影響飾品的價值價格。
中西方差異對首飾色彩的影響尤為突出。東方喜愛綠與溫潤之色,這是東方渴望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體現;西方則喜歡用各種比較鮮艷的色彩,紫色在自然界是比較罕見的色彩,在西方宗教文化背景下是貴族代表符號。
(三)對珠寶首飾設計工藝的影響
在中國的古代飾品制造傳統技藝中,我國民族傳統的花絲、玉雕、文玩、景泰藍等具有我國特點博物館展陳古代珍品中常有遇見,江南和上海嘉定竹刻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對我國古代巨匠們精湛手藝的繼承和見證深受文人士大夫喜愛。花絲工藝技術是中國古代傳統珠寶首飾設計工藝一種,以金、銀等中國傳統貴金屬市場材質居多。工藝技術復雜層次感強烈,制作工序繁瑣冗長,備受中國古代華貴人群青睞。玉雕則在中國的傳統技藝中使用得最為廣泛。將每一件上好的玉器進行人工雕琢增加了玉石的附加魅力值。按照玉的色澤和造型,進行設計反復調整將其變成有時代精神和人文特色的藝術品,例如上海的海派玉雕融合了中西方文化和當代藝術創意匯聚闡述在國際舞臺中。
歐洲國家一般都是運用幾何結構美感和光學技術原理,來凸顯單結晶寶石的特征。把珠寶表層切割成矩形、橢圓形、圓形等不同造型,對晶體表面實行多面切削,著重視點、線、面的有機組合,由此形成了多個對稱的圖形,給人們的視覺帶來了美好的體驗,同時嚴格要求相鄰表面之間的夾角要小。利用光學原理,首飾表面能很好地折射光源,從而充分發揮了珠寶的優點。同時這些精確、繁復的加工技術工藝也適應了西方人的特點,表達著他們對改革大自然的強烈意識。
三、結語
珠寶首飾的時代感、地方特色、民族性,正是由各地的文明差異而產生。由于東西文化淵源區別對珠寶首飾的設計形態影響等亦懸殊。而東西差異對珠寶首飾設計的影響,目前主要表現在對飾品材料、配色、設計風格等方面。雖然現在是一個全球命運共同體時代也是一個文化大融合的時期,但根深蒂固的各自傳統歷史對人類的審美產生的深遠影響,卻是不容抹殺的。
參考文獻:
[1]時露露.淺析文化對中韓首飾設計的影響與對比[J].文藝生活·文藝理論,2017,000(008):176-177.
[2]王斯文.珠寶設計中東西方文化差異的影響分析[J].收藏與投資,2017,000(007):16.
[3]劉雯婷.芻議珠寶首飾設計中東西方文化差異的影響[J].微計算機信息,2014,000(012):129-129,137.
作者簡介:顧青,1986,女,漢,上海,職務職稱:CBSA高級商務策劃師,學歷:博士研究生,單位:上海洵源文化,研究方向:文化產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