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博飛
摘 ?要:蘇霍姆林斯基對音樂教育這樣認為:“音樂教育并不是音樂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新的音樂課程標準也告訴我們,培養的不是專業的音樂人才,而是更多合格的音樂聽眾。因此,如何讓更多的學生關來注音樂課,喜歡自己的音樂課,讓音樂課真正能夠成為學生與音樂之間的橋梁。教師必須先改變自己的教學理念,改變自己的音樂課堂,使學生熱愛音樂,感受音樂,真正融入音樂課堂,為學生打下扎實的音樂基礎。
關鍵詞:高中音樂;課堂教學;學生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音樂的美育、德育、智育及許多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功能正在被人們逐漸接受。音樂教學首先表現為一種美育教育,它的可感知性是其它美育教育手段所無法比擬的。同時,它還會起到輔助德育、智育的作用,對于青少年慧敏能力、感受力和永恒心的培養,特別對聯想力、創造力的培養是其它學科所不可取代的。
一、選擇性地使用教材,使教材更適合學生
作為一所學校的音樂教師最了解本校學生的音樂文化素質和實際水平,也了解本土的民間音樂藝術和學生的審美趣味。因此,絕大多數音樂教師都希望能夠選擇更適合本校具體情況的教材,這時教師就應該調整、補充一些教材內容,使我們的教學內容得到學生的喜歡,也使我們的音樂課程更加豐富多彩。記得有這么一句話:“一個善于思考的教師應該永遠沒有固定不變的教材,應該敢于昂首做學科的教育決策者?!币魳穼W科不是考試科目,對學生的學科評價權利“掌握”在教師的手中,我們不妨使用一下這個小小的權利,在原有教材的基礎上,教師可以“教教師所擅長的,教教師所愛好的,教學生所喜歡的?!弊屢魳方處熞浴皩煛钡慕巧赃x教材,從而肩負自己所教學生的音樂教育責任。
二、因材施教,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音樂的學習過程中,不同的學生可能對音樂有不同的認識和愛好,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性格和愛好,幫助他們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方向?,F在的高中音樂課的學習可以滿足不同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發展需求,調動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學生可以選取自己感興趣的課程模塊、選擇教師進行專業學習以滿足社會對個性化人才的需求。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就必須擺脫傳統教育的束縛,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利用開放性的多元化教育理念,培養學生的個性化思維和創新思維。學生由于天賦和生活背景的不同,每個人對音樂的理解和感受都不同,要鼓勵他們學會多角度思考問題。
三、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使教材更有活力
教學方法的轉變將會促使思維方式、生活方式甚至生存方式的改變,學生的自主性、獨立性、能動性和創造性將因此得到真正的張揚和提升。新課程改革非常強調改變教學方式,倡導教學方法多樣化,改變了以往傳統的接受式教學。不管是合作學習,還是個體獨立學習,也不管是探究學習,還是接受學習,都要體現學生主體性的精神。如何使教材真正“活”起來,某些程度上還取決于教師的教學方法。
(一)多媒體式教學方法:從一定意義上說,音樂新課程是現代教育理念、現代教育技術與音樂教育結合的產物。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材設計和教學資源的開發,有利于加速和改善學生對世界的理解,激發學習興趣,增加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活躍課堂教學,提高學習效率。因此,教師要努力運用多媒體教學方法,利用視聽結合、聲像一體、形象強、信息量大、資源寬廣等優點為教學服務。同時,教師要加強對學生在影視、廣播、網絡上學習音樂、搜集資料的指導。
(二)活動式教學方法:音樂學習既是一個認識過程,也是一個活動過程。這種活動是學生獲得充分發展的必需,課上讓教師隱退至后臺當“導演”,把活躍在舞臺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實施教學手段的多重組合,把緊張、枯燥的學習過程轉變成愉快的活動。“智慧是動作發端,活動是連接主客體的橋梁。”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設計多種多樣、靈活多變的教學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學習,在活動舞臺上獲得能力。
(三)合作式教學方法:合作精神是現代人所應具備的各種心理品質之一,在音樂教學活動中,有許多內容是合作性很強的,作為老師就應該千方百計地創設合作機會,使學生在合作中學習,在合作中體會集體的力量,在合作中學會與人交往的能力。
四、高中音樂教學改革的思路和對策
(一)適應歷史與社會發展的特點,更新中學音樂教材的內容
我們必須承認,流行音樂代表了一種音樂風格,自然有其存在的價值,也就有人去關心它、熱衷它。面對流行音樂的思潮,在教材中注意吸納一定數量的通俗音樂,還可引進一些學生喜歡的“校園歌曲”。這些音樂大多旋律優美、節奏多變、篇幅短小、風格新穎,很能引起學生的共鳴。當然還要著力提高學生對音樂基礎知識的掌握水平和對古典音樂文化的欣賞水平。學生在這種體貼入微的教育下,對傳統音樂作品就不會再敬而遠之,相反卻有了一種親近感。另一方面,教師要更新教育觀念、研究教育策略,加強正面引導,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警惕和消除流行音樂帶來的某些消極作用,使音樂課真正成為提高學生素質、培育一代新人的有用橋梁。
(二)為中學音樂教師提供寬松的教學環境,保證他們的自主性讓他們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人制宜地安排教學活動。學校要開展好第二課堂教學活動,豐富中學生課外業余文化生活,寓教于樂之中,使學生喜歡音樂,用心感受音樂,真正達到陶冶情操,教書育人的目的。音樂教師要針對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運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手段:比如讓學生看一部感人的電影,欣賞一段優美的舞蹈,聆聽一支抒情的歌(樂)曲,觀看一幅動人的圖畫等級。要盡一切可能讓學生多接觸有強烈感染力、震撼力的藝術佳作。從中陶冶性情、凈化心靈、提高修養、塑造人格。
總之,高中音樂教學是素質教育的一個新方向,需要不斷的探索和研究,教師們需要轉變自己的教學理念,不斷學習新的教學方法,豐富自己的人生閱歷,為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激發他們學習音樂的興趣,為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提供良好的環境,以達到最優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孫旭廷.高中音樂課堂教學探究[J].教育科學:,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