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及其不斷發展,市場環境更加開放,企業競爭更加激烈,充滿不確定性。作為經濟生活一大主體,企業在面對這種市場環境該如何進行策略選擇去保證經濟高質量發展,本文將通過博弈的視角來對其進行分析,本文基于納什定理,構建多個博弈模型來對企業策略選擇進行分析,提出企業有效發展的建議,來提高經濟發展效益。
關鍵詞:博弈;企業;納什均衡;智豬博弈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國經濟形式明顯好轉,國民生產總值逐年穩定增長,經濟發展呈現高質量穩定發展,國內與國際市場環境更加開放有序,給我國企業既帶來了機遇,又帶來了挑戰。企業間競爭不斷加強,要想在這種情勢下生存發展下去,企業發展戰略的制定至關重要。企業需要有合理的策略來應對其他企業策略的調整,各個企業為追逐利益最大化需要對自身的經營管理策略進行優化,在激烈的企業競爭下,改善與優化企業的經營管理,努力營造企業良性發展的氛圍刻不容緩。
一、博弈論與企業的含義
1.企業
企業是個人或多人的經濟組織,其最終目標是實現個人利益最大化,企業要想得到發展,無非要做好經營與管理兩項工作。但是企業的經營與管理是復雜的,企業經營面臨很多風險。企業經營管理對外必須要制定合適的發展戰略,有效應對其他企業帶來的沖擊,而對于企業自身管理則必須要優化企業內部治理結構。企業對內對外都要作出最正確的策略選擇。
2.博弈
博弈是個人或多人在面臨一定的環境下,遵守一定的規則下,依據已知的信息,一次或多次,同時或先后,進行策略選擇并加以實施,從中獲得結果及其收益的過程。在博弈中應該遵從三個假設。第一,各個博弈方是理性的,都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第二,共同知識假設,即參與者在無窮遞歸意義上均知的事實。
二、博弈模型下企業管理
在現代社會,企業的發展與博弈論已經脫不開關系,下面通過構造幾個模型來逐步分析。
1.小偷與守衛模型
企業與員工模型衍生于博弈論典型的小偷與守衛模型,該模型能很好地分析企業與員工的決策選擇,模型如下:員工進行生產產品時如果偷懶,且此時企業沒有認真負責檢查產品的質量,而是讓這部分低質量產品流入市場,那么該企業由于沒有發現生產中的問題所以會正常給員工發放工資。但產品被顧客使用后由于需要處理大量售后問題,設此時企業得益為-3000,員工進行偷懶時得益為5000。但如果在員工進行偷懶生產時,企業認真負責,嚴格檢查產品的質量,阻止了這批次質量產品流入市場,進而減少了該企業的售后問題,那么該員工的偷懶行為被發現,不僅不發工資還會給予一定的處罰,設員工偷懶時被發現得益為-7000,此時由于企業認真負責避免低質量產品流向市場,設此時的企業得益為0。相應的如果員工循規蹈矩,按部就班高質量完成,那么該員工的得益為2000。對于企業而言,當他認真負責時,不會有低質量產品流入市場其售后問題也不會有所增加,設其得益為0。但是當企業不認真負責時既沒有嚴格檢查產品的質量也不會有低質量產品流入市場,而且由于企業沒有認真檢查而是用這段時間去放松休息,設產生了2000的得益。基于以上假設,我們可以得知,企業在這個博弈中有“認真負責”和“不認真負責”兩種策略可以進行選擇,相應員工在這個博弈中也有“偷懶”和“不偷懶”兩種策略可以進行選擇,根據以上假設,我們可以得到其得益矩陣如表1所示。
對于此博弈而言,我們無法求得這個博弈的納什均衡。因為當員工進行生產選擇“偷懶”決策時,對于企業而言,其最佳的策略是“認真負責”,可以阻止低質量產品流入市場,進而最大程度減小其售后問題;但是當企業選擇“認真負責”策略時,員工為了避免受處罰,會選擇“不偷懶”而不是“偷懶”;如果員工在進行生產產品時,選擇的是“不偷懶”,那么顯而易見企業選擇“不認真負責”會更合算;相應的當企業選擇的是“不認真負責”這一策略,那么對于員工而言,不管他是否偷懶,都不會被發現,也不會被處罰,為了保證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員工會選擇“偷懶”這一策略……由此分析可知,這個博弈會進入一個永無休止的循環,無論是先從員工的選擇還是企業的選擇開始分析,其結果都是一樣的。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員工在進行生產時不同選擇對應不同概率的情況。如下圖1所示,橫軸表示員工選擇偷懶的概率P1,P1介于0和1 之間,相對應的,員工此時選擇“不偷懶”的概率為1-P;縱軸則表示在各種情況下企業選擇“不認真負責”時的得益情況。圖1中從2000到-3000連線的縱坐標就是在橫坐標相對的員工選擇“偷懶”決策的概率下,企業選擇“不認真負責”時的期望得益2000*(1-P1)+(-3000)P1。
由圖可知,在此博弈中該線與橫軸的交點0.4便是員工進行生產時選擇“偷懶”策略最合適的概率,因此“不偷懶”的最合適概率便是1-0.4 即0.6。倘若員工“偷懶”的概率大于0.4,企業“不認真負責”的期望得益就會小于0,那么對于企業而言,企業一定會選擇“認真負責”,進而員工偷懶一次就會被企業發現一次有賠無賺,所以員工“偷懶”的概率大于0.4時是不可取的。反過來,倘若員工“偷懶”的概率小于0.4,那么企業的期望得益就會大于0,企業選擇“不監管”更合適,即使當員工將“偷懶”的概率提高,但是只要不大于0.4,企業都會選擇“不認真負責”,此時員工就不用害怕被查而受處罰。在保證不被處罰的前提下,員工“偷懶”的概率越大時,他的得益也會越多,所以員工會盡量讓“偷懶”的概率等于0.4,對于此博弈而言,均衡點就是員工以概率0.4和0.6分別選擇“偷懶”策略與“不偷懶”策略來進行生產。此時對于企業而言,選擇“認真負責”策略和“不認真負責”策略來進行工作的期望得益都正好等于0,對于企業而言選擇純策略“認真負責”和“不認真負責”,或者混合策略的期望得益都是一樣的。但是為了讓員工生產更多的高質量產品,保證人民的生活物質所需,企業肯定要選擇混合策略特定概率分布的混合策略。
根據以上方法進行分析,圖2即為員工選擇“偷懶”策略的得益與企業選擇“認真負責”的概率,企業選擇認真負責的概率為0.5。
在此企業與員工的博弈中,員工分別以概率0.4和1-0.4=0.6選擇“偷懶”策略和“不偷懶”策略來進行生產,相應的企業分別以概率0.5和1-0.5=0.5隨機地選擇“不認真負責”和“認真負責”時,企業和員工均不能通過改變策略進而來提高自己的期望得益,所以構成了混合博弈的納什均衡,這也是對于這個博弈而言,唯一的納什均衡。
在這個企業與員工的混合策略中,也揭示了一種“激勵的悖論”。假設企業為了抑制員工偷懶生產低質量產品的現象進而對員工加大處罰,也就是將處罰5000元變得更大,假設將處罰變為7000元。那么如果企業不改變原均衡的混合策略概率分布,此時員工“偷懶”的期望得益就會變成負值,員工就會停止“偷懶”。但是在長期中企業加重對工廠的處罰最多只能抑制短期的員工偷懶現象,對于長期并沒有影響,長期作用是讓企業更多的不認真負責。但是加重對員工的懲罰力度還是有意義的,那就是企業可以獲得罰金,從而轉變為福利。
2.智豬博弈
在一個豬圈里有兩頭豬,一頭大豬,一頭小豬,兩只豬每天都在等著飼養員喂食,豬籠有一個開關,按了之后會有飼養員來喂食10個單位,但是按一次開關會有兩個單位的損失,且每天只能按一次。如果大豬按了開關,飼養員投入食物后,大豬可以在小豬沒吃完之前過來吃;如果小豬按了開關,大豬會風卷殘云地把食物吃完,小豬一點也吃不到。如果兩只豬都不選擇按開關,則它們都會被餓死。大豬與小豬的得益矩陣如表2所示。
顯然,大豬不能選擇等待,即使它按了開關,他也能搶到一些吃的,但是小豬只能選擇等待,如果小豬按了,必定吃不到食物,必定餓死。因此,最后博弈的結果是,大豬按開關,小豬只需在一旁乖乖等待便能吃到食物,因此這個博弈的納什均衡是(按,等待)。
“智豬博弈”具有三個假設。第一,豬是理性的;第二,必須有豬要放棄自身的利益;小豬不可能消耗完自身全部的得益。后兩點是客觀因素,而第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理性。如果大豬是理性的,在面臨這種情況下,即使會損耗自己的利益,讓小豬坐享其成,但是能保證自身不被餓死,所以會選擇去按開關。我們能看到這個博弈中,大豬只有愿意犧牲,愿意無私,才能保證都不被餓死,才能保證雙贏。
“智豬博弈”告訴我們,在競爭過程中,如果自身是較小實力的企業則不能主動出擊,要學會等待。需要借助自身的后發優勢,觀察實力較強的行為決策,等到合適時機再出擊,有很大可能能有所收獲。那些實力強大的企業則應該主動出擊。
實際上,“智豬博弈”還可以作如下假設。第一,可以將原來的食物投放數量減少到原來一半,這樣不管是大豬還是小豬都不會再去按開關。第二,可以將原來的食物投放數量增加一倍,這樣大豬小豬只要餓了都會想著去按開關,因為食物數量有很多,但這并不利于競爭。第三,將食物移到按開關的地方,這樣則顯得更加公平,誰愿意按開關,誰就能吃到食物,這樣大豬小豬都會搶著去按開關。因此,“智豬博弈”給企業帶來了員工激勵機制的啟示:企業在進行員工管理時,福利待遇不能很高,這樣如果每個人福利待遇都很高,不利于提升企業員工工作的積極性,但是待遇也不能太低,否則不管是有才能的員工(大豬)還是沒有才能的員工(小豬)都不屑于去努力。一定要使得企業員工之間的收入有一定差別,即按業績提成。只有員工業績越高,他們的待遇才越好,工資收入就越高,企業員工的積極性就會很高。
三、對于企業經營管理的建議
1.建立健全企業生產監管體系
企業在產品生產過程中,必須要有一套完善且高效的生產監管體系,對生產出來的產品質量進行嚴格檢查,對不合格產品要及時進行分析其問題所在然后銷毀,不能以次充好,要保證產品達到較高的合格率。企業可設立監管部門對工廠工作人員進行有效監管,避免車間生產人員偷懶,降低生產率。根據小偷與守衛模型,可以加強對工廠生產人員偷懶的處罰,提高監督人員的工作獎勵,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證企業生產部門的工作效率,提高其生產率。
2.對企業職員進行職業定向培訓
企業是一個擁有多部門且復雜的組織,每一個部門所進行的工作有所不同,企業管理者應該對每一個企業職員進行性格、能力、興趣愛好等測試,并根據測試的結果將員工分配到不同的部門,使得員工的個人目標對所在職位的目標一致,企業員工的人身觀和價值觀與其所在職位相符,同時也要對員工進行周期性的培訓,要使得員工能充分了解和認識所處職位,最后要向員工提供良好的發展前景和空間。
3.建立健全員工績效評估制度
一個企業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其員工必須要充滿活力,保持高漲的工作熱情與工作效率。那么如何能保持員工的工作效率呢?根據智豬博弈模型,我們分析得到要對員工采取績效評估。只有工作績效較高的員工,才能得到更好的待遇,避免出現高效率員工與低效率員工共同出現待遇一致問題的出現,要體現出差別化。對高效率的員工實行物質上和精神上的獎勵,對低效率的員工提出改進建議。
四、結語
在現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以及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增強的趨勢下,企業要在當今經濟形勢下有效發展,必須要針對自身進行最佳策略選擇,企業策略選擇一是對企業管理的策略選擇,二是對企業經營的策略選擇,只有企業能做好自身管理策略選擇,也能做好自身經營策略選擇。企業決策者則必須要具有較強的博弈思維,現代企業經營管理的過程也是一個個博弈的過程,企業決策者需要在這些博弈中準確判斷,作出最優選擇,企業才能良性發展,逐步實現利益的最大化。
參考文獻:
[1]曹輝.從“智豬模型”看團隊激勵機制[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007):156-158.
[2]程仁杰.基于博弈視角下我國民營企業良好政治關系的構建[D].湖北工業大學.
[3]徐建中,付靜雯.低碳背景下裝備制造企業碳減排研究:一個演化博弈視角.運籌與管理,2018(05):40-48.
[4]黃建甌,李鑫,張俊麗,蔡涯.工程質量監理的博弈模型研究.許昌學院學報,2011,030(002):45-48.
[5]謝洪波.生活中的博弈論[M].中國書店,2006.
[6]譚波,周德鑫.安全管理中“重處罰輕激勵”問題的博弈分析[J].工業安全與環保,2014(10):85-88.
[7]李磊.高知識型員工柔性績效評價激勵與流動機制研究[D].天津大學.
[8]白麗琴.北京SS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激勵體系優化設計[D].鄭州大學.
[9]梁運吉王姝瑤.基于成本效益的內部控制監督機制博弈模型構建[J].中國農業會計,2013(10):49-51.
作者簡介:張范翊(2000.03- ),男,漢族,河南省三門峽市人,山東工商學院經濟學院經濟學專業 2018級,本科在讀,研究方向:博弈論及其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