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圖
【摘 要】 情境教學法對于營造濃郁的課堂氛圍以及提高古詩文教學效率來講是一種極其有效的途徑。本文結合情境教學法探討初中古詩文教學的有效方法,希望能借助情境激活學生古詩文學習能動性,提高古詩文教學質量。
【關鍵詞】 情境教學? 古詩文? 方法
引言:在初中古詩文教學時,為了助力學生進一步與賢人“對話”,了解賢人情操及思想,教師往往都會通過塑造情境來剖析人物角色,分析作品用語。通過情境教學,更能集聚學生注意力,將其迅速帶入到古詩詞文學習意境內,令其深入了解古詩文意蘊。
一、創設情境,助力理解作品
因時代背景不同、人生際遇不同,便造就了不同文人產生了不同思想及情懷,也因此塑造了無數文學佳作。為此,在當代初中古詩文教學之際,教師要注重介紹寫作背景,通過寫作背景帶領學生感受作者所處時代特色及人生經歷,加深對古詩文的理解。
例如,在教學《游山西村》時,整首詩篇主要講述了作者在“西村”旅途時發生的事情。作者通過前兩句的描寫展現了村民為作者提供了豐盛食物,體現出民風淳樸;而隨后的兩句又寫出了作者回憶來時路上的所思所想,通過“柳暗花明”展現村莊美景;之后在篇尾之處,展現了自己對鄉村的向往與熱愛。在初次讀這篇詩文時,仿佛這只是一篇寫景文章,以及表達了作者對古樸民風的贊揚和對農村生活的喜愛。然而,若能結合作者所處的社會大環境以及他的人生遭遇,便可發現在寫景之外還流露著作者的滿腔抱負。作為愛國主義詩人,作者借著描繪民風的淳樸,通過展現山水之景色,抒發個人的偉大抱負以及對國家大環境的憧憬 。為此,在教學之際,教師就要結合作者時代背景創設教學情境,以促使學生全面了解古詩文內涵,感受作者“借物抒情”及“借物言志”的巧妙之處,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
二、把握語境,打造感悟情境
學生在既往學習過程中,就已接觸過古人“推敲用詞”的典故,這實則也說明了古人非常講究用詞的精妙性。所以,在具體教學時,教師應把握古詩文中的關鍵字詞,深層挖掘古詩文中每一個字詞的內涵,以此為切入點,營造教學情境,加深學生對詩文的了解。
例如,在教學《破陣子》時,在全文中作者通過“壯”來展現“悲”,借助聯想中的雄心襯托現實的骨感與悲涼,每一字每一句都充滿了悲憤,為自己的滿身抱負無處可施而感到蒼涼。在作者描寫軍中作戰情形時,巧妙地應用令一些“動詞”,其中的“挑燈看劍”,就通過了一個“挑”字形象地展現了詩人夜不能寐的狀態,而又通過“翻”字呈現了雄偉戰歌,展現了官兵們的戰斗之態。接著,又用“點兵”一詞描繪了戰士之雄壯。為此,在教學時,教師就應指導學生觀察古詩文中的重點字詞,進而感受這個詞背后的意蘊,不斷豐富學生用詞造句的功底。
三、應用意境,深化情感體驗
古代先人在創作文學作品時,不只是講究字詞的美妙以及韻律的和諧,更注重“意境”。所以,在教學時,教師還要抓住古詩文的意境特色,通過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呈現作者眼中的意境景象,從而將學生帶入到前所未有的情感體驗情境內。
例如,在教學《小石潭記》時,作者通過“移步換景”等手法展現了小石潭中石頭的形態以及樹木的青蔥,見其字就可想象其動態之畫面。隨之,作者又通過小魚的“動”與“不動”來襯托小石潭的沉靜。接著,作者還通過應用側面描寫手法,展示小石潭之美,借助“如鳴佩環”等展示小石潭的聲音,通過“參差披拂”等表現小石潭周邊的郁郁青蔥景象。在整篇詩文中,每一處都在寫景,而每一處又都是引人入勝的情境。所以,在具體教學的時候,教師就要通過多媒體設備等輔助教學,結合詩人的描繪手法,展示小石潭情境,促使學生在感受美景之余了解作者凄涼心境。如上所述,全面了解“意境”,是學生深刻品悟古詩文的重要手段,在讀懂“意境”后,才能了解全文意蘊。
四、角色扮演,升華作品感悟
在初中古詩文教學課堂上,教師應全面了解學生學習訴求,選擇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施教。例如,教師可以針對古詩文展開改編,將其改編成劇本,指導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切實感受作者思想,在此基礎上加深學生對作品的印象以及感悟。
如,在教學《賣油翁》時,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分別扮演“賣油翁”和“陳堯咨”的角色,進而感受“陳堯咨”的浮躁與炫耀,以及感悟“賣油翁”技藝的精湛與從容沉著。在角色扮演后,就可以鮮明對比古詩文中兩大人物的性格,進而意識到我們要做到“熟能生巧”,并且要養成謙虛與低調的品質。由此一來,學生可以在學習古詩文內容時,不僅能掌握知識,還能提高個人品質。另外,教師也可以指導學生改編古詩文內容,為文中添加一些原本不存在的人物或者場景。
結束語:綜上所述,古詩文是我國先人的智慧結晶,充滿著文學知識與德育元素。在目前教學古詩文時,教師應牢牢把握古詩文寫作特色,科學創設情境,以此加深學生的理解,深化人文精神,令其在吸收古詩文內容時,提高作品感悟能力及文字鑒賞能力,為日后深入學習古文夯實基礎。
參考文獻
[1] 劉鈺.借助情境教學? 激發學生活力——情境教學法在初中古詩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新課程,2021(14):117.
[2] 褚萬群.借“境”激趣? “智”在其中——情境教學法在初中古詩文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8(29):99+101.
[3] 王曉花.談情境教學法在初中語文古詩文教學中的應用[J].中華少年,2018(08):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