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瑩
【摘 要】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傳統的高中歷史教育模式難以滿足學生的成長需求,教師應當緊密結合課程改革的相關內容,嘗試以生活化教學理念為指導,對高中歷史教學形式進行大膽創新。本文簡單分析了生活化教學理念指導下的高中歷史教學基本要求,結合筆者實際教育工作經驗,提出了生活化教學理念指導下的高中歷史教學有效策略。
【關鍵詞】 生活化理念? 高中歷史? 應用策略
引言:
歷史是高中階段一門重要的基礎性課程,高質量的歷史教育不僅要重視對教材中歷史知識現象的分析和講解,同時也應嘗試以生活化教學理念為指導,對于歷史教學形式進行大膽創新。當前許多教師對生活化教學理念的應用做出了相應的嘗試,但是由于對歷史學科的教學缺乏深入研究,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了解不足,導致實際教育效果與預期目標之間存在較大差距。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師應當積極學習生活化教學理念,在推動高中歷史教學與現實生活緊密融合的同時,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一、生活化教學理念下高中歷史教學的基本要求
(一)遵循真實性原則
在運用生活化教學理念開展高中歷史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當遵循真實性的原則,確保教師選擇的教學素材,具有較強的真實性,讓學生能夠聯系現實生活,更好地理解歷史知識的本質內涵。這就要求教師能夠充分了解高中生的學習特點,基于學生的成長環境,合理地開發教育資源,確保學生在接觸歷史知識的過程中能夠產生深刻的聯想。
(二)遵循主體性原則
以學生為主體是高中歷史教學的基本要求,同時也是有效應用生活化教學理念的基本保障,在積極推動生活化歷史教學建設的過程中,教師必須始終尊重學生主體地位,根據學生的真實學習需求,合理地調整和優化教學策略。除了圍繞學生的真實生活經歷選擇教育資源外,教師同樣需要重視對教學方法的創新和優化,考慮到學生的實際學習訴求,盡可能地增加課堂上的互動與交流。講解和分析歷史教學資料時,教師應當適當地提出開放性的問題,以問題為導向引發學生的深刻思考,讓學生能夠保持活躍的思維,圍繞歷史的相關知識進行深刻探究。
二、生活化教學理念指導下的高中歷史教學有效策略
(一)基于生活現象導入課堂
基于生活現象實施課堂導入,能夠極大地提高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效率,教師應當在講解和分析歷史知識之前,聯系現實生活中的實際現象進行課堂導入。教師首先需要結合自身豐富的教育經驗,在對高中歷史課文內容進行分析的基礎上選擇合理的課堂導入素材,既要尊重學生的生活經驗,同時也要確保課堂導入環節的趣味性。舉個例子,在講解高中歷史《影響世界的工業革命》一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在課堂導入環節隨機準備一些生活中的常見物品,引導學生結合課外了解的歷史知識思考這些物品是在什么時間發明的,教師選擇的材料可以包括蒸汽火車的模型、電燈泡等等。在與學生互動和交流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出第一次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相關知識概念,讓學生意識到生活中許多常見物品都是最初誕生在兩次工業革命時期,從而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二)巧妙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
創設情境能夠極大地調動學生形象思維,在開展高中歷史教學工作時,教師應當以信息技術為載體,為學生展示豐富的教育資源,通過這樣的形式調動學生的視聽感官,讓學生能夠在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中快速理解歷史知識。舉個例子,在講解高中歷史《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一課時,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向學生展示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相關紀錄片和宣傳素材,讓學生能夠意識到中國共產黨在百年間發展壯大的歷史經歷,以及偉大的中國共產黨為人民群眾的現實生活帶來的變革。在立體化教育素材的感染下,學生能夠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入于歷史學習,并且主動了解中國共產黨的黨史,在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中,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歷史教學的緊密融合。
(三)聯系現實生活開展實踐活動
高質量的歷史教育工作不僅要重視對理論知識的分析和講解,同時也要關注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為了有效凸顯生活化教學理念的價值,教師必須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讓學生能夠在現實生活中開展實踐,并且豐富學習體驗。這就要求教師自身具備較強的教育資源開發能力,結合本地區獨有的歷史文化教育資源,讓學生參與到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中。無論是參觀博物館還是實地考察,各種形式的實踐活動都能夠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獲得啟示,幫助學生鞏固歷史知識。
總結:
綜上所述,運用生活化教學理念開展高中歷史教學活動,這是提高歷史教育質量的重要保障,同時也是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的必然要求。教師應當在深入分析高中歷史知識的基礎上,對教學資源進行合理拓展,對教學方式進行大膽創新,讓現實生活與歷史教學緊密融合,以生活化的歷史教育工作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 陳燕.生活化教學理念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考試與評價,2021(02):65.
[2] 姜學松.生活化教學理念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天津教育,2021(01):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