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共產黨百年歷程中,涌現了一批燦若星辰的革命先烈和改革先鋒、勞模人物,他們以開拓者的無畏姿態,傳播馬克思主義,播撒革命的種子,為中國共產黨的創立和發展嘔心瀝血,鞠躬盡瘁,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中國工人》雜志特推出【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數風流人物】專欄,帶您走近那些在黨的百年歷程中,閃爍著、飛揚著的面孔。
馬萬水,河北深縣人,1950年全國勞動模范。曾任河北龍煙鐵礦“馬萬水小組”組長,東采礦部副主任,龍煙鋼鐵公司井巷工程公司副經理。
1949年,馬萬水來到河北龍煙鐵礦當工人,當時龍煙鐵礦是我國第一批恢復生產的大型鐵礦,但因為種種原因,被破壞得幾乎無法開展生產。
馬萬水靠著在廢墟中找來的廢舊鋼釬和錘頭,用樹干當錘把,肩扛手抬運碴,帶領工友開始了第一班生產。
作為組內唯一經驗豐富的熟練工,馬萬水一邊工作一邊教授相關技術,還開展愛國紅旗勞動競賽。在馬萬水“干勁加技術,石頭變豆腐!”的口號帶動下,僅一個月,全月掘進效率由1.7米提高到了6米。
1950年6月,馬萬水帶領掘進五組用鐵錘、鋼釬的手工操作,月進石英巖巷道23.7米,首創黑色金屬礦山掘進全國紀錄,五組也被正式命名為“馬萬水小組”。
此后,馬萬水帶領工作組,連續9次創造了全國黑色金屬礦山掘進的最高紀錄,創新改進了深孔作業法等200多項先進技術,形成了一套比較完整的快速掘進先進經驗。
礦山掘進取得了大進展,馬萬水卻積勞成疾,1961年8月12日,馬萬水因滑膜肉瘤在北京逝世,終年39歲。
馬恒昌,遼寧遼陽人,1950年在全國工農兵勞動模范代表會議上被授予“全國勞動模范”稱號。
1948年沈陽解放后,馬恒昌進入沈陽第五機床廠成為一名車工,并當選為車工一組組長。
當時工廠正在攻關制造高射炮閉鎖機,任務的要求高,完成的時間急,工廠把此任務交給了馬恒昌率領的小組,冒著敵機的轟炸騷擾,馬恒昌帶領小組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1949年3月,馬恒昌帶領小組在工廠舉辦的迎接紅五月勞動競賽中獲得“生產競賽模范班”的稱號。在工廠授旗儀式上,他帶領的小組被正式命名為“馬恒昌小組”。
1951年1月17日,馬恒昌小組向全國職工發出開展愛國主義勞動競賽的倡議。全國有1.8萬個小組200萬名職工應戰,愛國主義勞動競賽在全國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了。在這場競賽中,馬恒昌小組提前兩個半月完成了全年生產任務。全組工人創造了69次新紀錄,提出了23項合理化建議,給國家增產了相當于366噸糧食的財富。
29年中,“馬恒昌小組”的組長換了十幾任,組員換了十幾茬,但始終保持著敢打硬仗、勇挑重擔、創優質、奪高產、主動為國家多作貢獻的精神,成為全國機械工業戰線上的排頭兵。
王崇倫,遼寧遼陽人,全國勞動模范。曾為鞍鋼工人,后任鞍鋼工會主席,哈爾濱市委副書記,中華全國總工會副主席。
1949年8月,新中國成立前夕,年輕的王崇倫進入鞍鋼軋輥廠工作,成為一名刨工,是當時鞍鋼職工中為數不多的年輕高級技工之一。
1953年,王崇倫作為鞍鋼北部機修廠工具車間的刨工,相繼改進成功7種工具、卡具,發明了“萬能工具胎”,用一年時間完成了幾年的生產任務,成為全國最先完成第一個五年計劃的一線工人,被譽為“走在時間前面的人”。
上世紀60年代初,王崇倫又主動請纓,和同事們在設備簡陋的車間里搞技術革新,成功試制出大型軋輥等一些過去依靠進口的設備,填補了我國冶金史上的空白。
1980年,在擔任哈爾濱市委副書記期間,王崇倫得知了當地百姓吃豆腐難的問題,他一連40多天跑遍了城區的29個豆腐坊,解決了全市豆腐供應問題,后來又相繼解決了冬季鮮菜和雞蛋供不應求的難題。
2002年2月,王崇倫因病逝世。“走在時間前面的人”雖已遠去,卻永遠留在時間長河中,激勵一代代人奮勇爭先。
張秉貴,北京市人,全國勞動模范。生前系北京市百貨大樓售貨員。
1955年9月25日,新中國成立后全國第一座大型百貨商場—北京王府井百貨大樓建成開業。當時37歲的張秉貴報名參加招工考試,雖然已經嚴重“超齡”,但是他最終憑借優異的個人表現,拿到了錄取通知書。從此,張秉貴成為一名令人羨慕的國營商店售貨員,開始了全心全意為顧客服務的理想和追求。
在那個物資緊缺的年代,百貨大樓每天都要接待大量來自全國各地的顧客,張秉貴服務的糖果柜臺前經常排起長隊。他發現,糖果的銷售由于品種多、價格各異,稱糖和算賬兩個環節最耽誤工夫。
為提高稱糖速度,張秉貴經過長時間的刻苦練習,練就了稱糖“一抓準”的絕活,不管顧客要幾斤幾兩糖果,他僅憑上手抓,就能做到分毫不差,大大減少了購買時間。
為進一步提高服務質量,張秉貴還練就了“一口清”的本領。每筆交易,在商品稱好、包好的同時,價錢也就用心算計算出來了,分毫不差。
1987年,張秉貴因病去世。但他的精神始終像“一團火”一樣,溫暖著每一個顧客。
作 者:中國工人 編
出版社:中國工人出版社
本書收錄了馬萬水、馬恒昌、王崇倫、鄧稼先、戎冠秀、吳運鐸、張秉貴、時傳祥、孟泰、趙夢桃、倪志福、王進喜等12位開國勞模的故事,記述在那個年代他們的初心、理想、對待黨的忠誠,用自己的一生踐行自己的諾言的故事。
通過展現12位開國勞模的動人事跡,傳遞中國聲音,講述中國故事,讓全體人民以及廣大青少年懂得并踐行勞動最光榮、勞動者最偉大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