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碎萍
摘要:武隆依靠獨特的生態資源,走出了一條獨特的生態旅游發展之路。通過堅持保護與開發并重,積極扶持群眾參與等,提高了武隆生態旅游的知名度,改變了群眾生產生活。研究武隆生態旅游建設,以期為其他地區發展生態旅游提供一些經驗。
關鍵詞:生態旅游;成效;經驗啟示
一、武隆區生態旅游的發展階段
(一)1994年—2008年:起步階段
基于特殊的地理環境,20世紀90年代之前,武隆人民收入來源主要有兩種途徑,一是發展第一產業,依靠種植玉米、紅薯、土豆等農作物以及飼養豬、牛、羊等,二是外出務工。閉塞的環境,落后的經濟,讓武隆成了貧困地區。隨著1993年芙蓉洞的發現,武隆旅游開始嶄露頭角,逐漸走上了一條“生態+旅游”的道路。用時一年時間,芙蓉洞正式對外開放。此后,縣委縣政府決定大力發展旅游,將旅游作為一項支柱性產業。自此,武隆依靠良好的生態環境真正走上了旅游發展之路。
(二)2009年—2017年:“二次創業”階段
從2009年開始,武隆以“做大游客總量,做強旅游經濟”為核心,開始實施“二次創業”。自此,武隆生態旅游開始進入第二發展階段——二次創業階段。一是加大了財政投入。從2009年開始,財政每年預算安排旅游發展專項資金3000萬元,主要用于旅游宣傳營銷、各種獎勵扶持政策兌現等。二是不斷加強旅游改革創新。結合武隆旅游發展實際情況,創造性的進行了“1+3+N”的旅游綜合執法體制改革,并成功創建了“國家級旅游業改革創新先行區”。三是大力促進生態旅游和其他產業之間的融合發展。利用生態優勢,促進“旅游+文化”發展,打造了大型山水實體演出——《印象武隆》,既展示了武隆生態美,又呈現了一場川江號子的視聽盛宴。四是開始走上生態旅游扶貧之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武隆依靠山水走上了生態旅游扶貧之路,讓老百姓吃上了旅游飯,走上了旅游致富之路。2017年11月,武隆順利退出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75個市級貧困村全部實現脫貧銷號。
(三)2018年—2021年:全面發展階段
2018年—2021年,武隆生態旅游業進入了全面發展階段。在這一階段,區委區政府繼續堅持深耕仙女山戰略,同時,提出“深耕仙女山、錯位發展白馬山、以點帶面發展鄉村旅游”的旅游業發展總體思路。在這一思路指導之下,武隆生態旅游業蓬勃發展,特別是2019年,來武旅游人數增長到了3700萬人次,比1994年開發之初,增長了300倍,極大了鼓舞了全區人民的斗志。一是鄉村旅游蓬勃興起。全區將大旅游和鄉村旅游有機結合,用大旅游促進鄉村旅游,用鄉村旅游填補大旅游。二是堅持生態旅游鞏固脫貧成果。目前,全區已經有10萬余農民靠旅游增收,武隆將繼續堅持發展生態旅游以鞏固脫貧成果。三是基礎設施不斷完善。2018年至2021年之間,武隆不斷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增強生態旅游“底氣”。
二、武隆區發展生態旅游的經驗啟示
(一)堅持黨委政府領導,確保生態旅游有“核心”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之所以能夠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其成功秘訣之一便在于充分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越性,不管是我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贏脫貧攻堅戰,還是我們在短短三個月之內就戰勝新冠疫情,都是集中力量辦大事所取得的成果。武隆在發展生態旅游過程中,不管是原來的縣委縣政府還是現在的區委區政府,都將生態旅游作為武隆的一項支柱性產業來發展,堅持黨委政府一把手負總責。不管是旅游開發,還是生態環境保護,都從頂層做起,從頂層落實。正是在黨委政府的集中統一領導之下,武隆生態旅游才能在短時間內起步,才能成功申報世界自然遺產,并成功走向世界。
(二)堅持規劃先行,確保生態旅游有“方向”
規劃能夠確保生態旅游不偏航,能夠沿著正確的道路發展。一是要因地制宜,制定規劃方案。在生態旅游開發前期,要劃定生態保護范圍,沿著生態保護范圍制定可行的規劃。武隆在發展生態旅游過程中,吸收借鑒其他地區旅游發展經驗,先后邀請了國內外諸多旅游專家“把脈問診”,實地考察武隆,制定可行的規劃。二是要嚴格落實規劃內容。近年來,武隆充分吸收借鑒各知名旅游專家的意見建議,將各個建議與武隆實際結合起來,走出了一條特具山水魅力的武隆生態旅游之路。
(三)堅持統分結合,確保大旅游和鄉村旅游有“聯系”
發展生態旅游,不能僅開發知名景區景點,還要結合實際,打造一批符合本地特色的鄉村旅游。當前,全國正在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造鄉村旅游景點是推動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以及組織振興的有力舉措。一方面可以發展一批鄉村產業,留住人才,推動產業和人才振興,另一方面可以通過“旅游+文化”的模式,推動鄉村生態旅游發展,實現生態與文化振興,而這其中所凝聚起來的組織力量,可以推動鄉村實現組織振興。武隆在發展生態旅游的過程中,很好的推進了鄉村旅游建設,打造了一大批具有武隆生態特色的鄉村旅游景點,喚起城鎮人口的鄉愁,吸引城鎮人口前往鄉村,增進鄉村旅游創收。
(四)堅持宣傳營銷,確保生態旅游有“名氣”
“養在深閨無人識”,是發展生態旅游的禁忌。生態旅游更多偏向于休閑觀光游,不同于體驗型旅游,因此,需要運用可行的宣傳營銷手段,把生態美宣傳出去,做足做深宣傳廣告,吸引一批又一批游客前往“打卡”。一是以景區景色為內容進行宣傳。立足于本地優美的生態環境,武隆花費大量廣告費,在中央電視頻道播放廣告,打響了“自然的遺產·世界的武隆”的稱號。同時,在高速公路廣告牌、景區景點、區內各宣傳廣告欄等,張貼武隆旅游的圖片,播放武隆旅游的視頻。二是以舉辦活動為內容進行宣傳。武隆每年通過舉辦國際風箏節、國際山地戶外運動、仙女山音樂節和仙女山冰雪季等大型活動,擴大了影響力和知名度。
參考文獻:
[1]包曉斌.生態宜居鄉村建設的策略研究[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15(03).
[2]石映昕,楊尚勤.傳統文化觀與現代生態旅游的融合發展價值及路徑[J].社會科學家,2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