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暉慧 李魏 吳飛龍
摘要:在現如今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高校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等方面都產生了新的變化。這給高校的輔導員工作帶來了機遇和挑戰。輔導員作為學校與學生之間聯系的橋梁,學生各方面的有效改善依賴于輔導員工作方面的創新跟進。
關鍵詞:疫情防控常態化;大學生;助力引領學生發展;工作創新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要“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宣傳教育和輿論引導工作”。本文基于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探討新冠疫情對高校學生生活學習的影響;進而深化研究輔導員在工作中對大學生問題的解決方式;從而分析高校輔導員工作的實施路徑創新,以提高培養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實效性。
一、探討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大學生生活學習的現狀
(一)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學生受社會因素之影響
隨著我國信息化建設的不斷深入,人們對互聯網的使用越來越頻繁與固定,互聯網對人們日常生活的滲透性也越來越強。因為開放的互聯網世界魚龍混雜,一些復雜的思想以及西方多元化思潮的沖擊,一些大學生意識形態領域斗爭激烈,并且還存在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歷史虛無主義等思想問題,不利于他們健康成長。
疫情的出現,這是全世界都在面對的挑戰。全世界都會在互聯網上報道這方面的新聞。在這樣的一個大環境下,學生們的生活學習備受沖擊,為應對這一沖擊,學校必須加強與學生的溝通,這時候就靠輔導員線下線上與學生聯系,以輔導員這一身份深入到大學生中去,找到其中的問題所在,最終處理好這兩者之間的聯系,使其相互融合,相互促進,從而使得輔導員能夠真正適應當前背景,取得工作創新。
(二)大學生在該背景下生活學習之現狀
因為疫情,大多數高校采取“非必要不出校,出入校門佩戴口罩”的半封閉式教育,放假在家也是采取“非必要不出門”,大大縮小了大學生的活動范圍,達到降低感染的風險。但大學生活動范圍的縮小,必然會減少日常生活中的娛樂,不管是大學生還是其他人,長期待在縮小后的范圍,他們對正常的娛樂活動有著一定的心理和行為需求,需求得不到滿足,必定對防控產生一定的矛盾心理,從而造成劇烈的思想波動,不利于學生良好發展。諸如此類問題,大大的提高了輔導員的工作要求。
二、深化研究輔導員在工作中對大學生問題的解決方式
(一)起到“輔”作用,讓學生緩解焦慮
在面對突發疫情產生適度恐慌是每個人的正常反應,但是有些同學出現過度恐慌,很容易被外界負面的消息所誤導,在面對大量的負面信息時,沒有找到渠道稀釋這些信息,一直在心里堆積壓抑著,就會莫名的慌亂難以解決。
對此,輔導員應當發揮“輔”作用,對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習加以關心,采用微信、QQ、約談等方式,站在朋友的角度傾聽學生的焦慮,明確指導學生,耐心訴說當前環境沒有那么嚴重,在學校安心聽學校安排,一切都在慢慢變好。這會讓輔導員深刻體會“輔”的意義,輔助學生成長,讓學生接納自己的負面情緒,引導他們理性面對自己的焦慮。
(二)堵不如疏,面對大學生頻發的心理問題應當將其“導”出
疫情防控期間,大量的心理問題不斷在大學生群體中出現,這與大學生的年齡與天性有關,大學生正處于一生中最有朝氣,思想最為活躍的階段,面對社會、面對新事物有著強烈的求知欲,疫情防控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他們的所求,從而出現了一些心理問題。
輔導員可以與之溝通,喚起大學生的接納情緒。這樣的治理辦法雖然對心理健康有一定程度的治愈,但是僅僅只能起到治標不治本的辦法。面對這樣頻繁的問題,我結合自身的工作想出了對源頭疏“導”的辦法,大學生心理問題頻發的原因是自身的娛樂需求得不到滿足,自身的行為習慣被強制改變,那么我們就對大學生的娛樂渠道加以擴充,緩解大學生的心理。如放假在家時,創辦“讀書月”活動,在今年的寒假期間,組織大學生在家中閱讀書籍,對個人喜歡的書進行總結,以發微博推薦給他人,收獲共同讀書的樂趣。與平?;顒硬煌氖牵瑒撧k的娛樂活動必須要考慮疫情防控的要求,又要考慮到大學生的娛樂需求。以盡量避開人員密集為前提,幫助大學生獲得娛樂性,對此疏“導”大學生心理。
三、高校輔導員工作的實施路徑創新
(一)準確把握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的核心主題,拓展并夯實輔導員教育工作
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高校學生的生活與學習充滿變數。作為學生成長成才路上的人生導師和健康生活上的知心良友,要使命在肩,勇挑重擔。作為高校的輔導員,結合學院防控領導小組的要求以及順應國家疫情防控安排,不斷開拓創新。在疫情的防控實踐中,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例如:釘釘群、騰訊會議、微信、QQ等方式,通過了解抗疫感人行動,在線上召開主題班會等行動。響應國家號召“停課不停學”在線上開展教學,以學生認可的上課軟件,以別樣的上課氛圍積極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做好學習自律,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在思政工作上,弘揚正能量,傳達學院最新的疫情防控信息,引導學生不信謠不傳謠,安撫好學生異樣的情緒。在疫情防控的大社會背景下,我們要讓學生知道有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有強大的動員能力和雄厚的綜合實力,有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的團結奮斗,我們必然徹底戰勝疫情。
(二)認識到人需“敬畏自然”
疫情防控這場總體戰,是關系人民健康安全和身體健康,關系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總體性和全局性的工作。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和全球蔓延,凸顯當今時代人與自然的緊張關系。普雷斯頓(RichardM.Preston)指出:“因為所有活物都攜帶病毒。病毒走出一個生態系統之后,往往會在人類群體中波浪式傳播,仿佛是正在衰亡的生物圈的回聲。”當前疫情正處于常態化,防疫工作任重而道遠,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實踐下,因為不知道新冠病毒的源頭在哪從而大大減少了野生動物的交易;因為知道寵物也會感染新冠從而降低了因為防疫或其他原因殘忍對待寵物。我們輔導員要起帶頭作用,積極宣傳維護生態文明系統。促進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在自然的歷史長河下,我們人類著實非常渺小,敬畏自然不該是句漂亮的空話,人類應當攜手共創美好家園。同時,輔導員要切實關注學生“戰場”,以提高培養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努力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宣傳教育和輿論引導工作.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20年.
[2]康振海.《在疫情防控總體戰中彰顯制度優勢》.《中國社會科學報》.2020年3月18日.
[3]武漢大學國家發展戰略研究院新冠病毒疫情防控研究課題組.抗擊新冠病毒疫情的中國經驗[J].學習與實踐.2020年4月.23-25
[4]董彥達.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高校思政工作推進路徑創新.蘇州科技大學研究生部.江蘇蘇州215011.淮陰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報).2021年9月
[5]魏鵬.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創新研究.
[6]趙俊海,劉永謀.重申“敬畏自然”——新冠肺炎疫情下的自然倫理學[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年5月
作者簡介:謝暉慧,女,1980年3月3日,漢,江西石城,贛南科技學院,講師,華南師范大學,研究生,傳播學,研究方向:媒介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