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婷
摘? 要:本文介紹了作者對小學數學教學的趣味性研究和深入思考,并通過舉例和引用名人名言等來論證論點,體現了小學數學教學趣味性的重要性,提供了一些增強小學數學教學趣味性的具體策略,對小學數學教學具有很好的參考價值和實踐意義。
關鍵詞:小學; 數學; 教學;趣味性
數學是一門抽象、邏輯性強的學科,而小學生的注意力不穩定,具體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學習數學對他們來說無疑是一件困難的事情。然而課堂又是學生獲得知識的重要場所,作為教師的我們應如何把課堂教學設計得有趣,讓學生在樂中學,并將“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這是我們共同面臨的問題之一。最近作者對小學數學教學的趣味性進行了深入研究和思考,發現了幾個有效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趣味性的策略。
一、運用多媒體技術教學,創造精彩課堂
21世紀是一個信息化時代,多媒體技術應用于各行各業,更是為小學數學教學增光添彩。多媒體課件的有效運用,可以使學生置身于一種色彩斑斕,動靜結合的教學環境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旦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喚起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欲望和探索精神,從而大大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例如,在教學《認識圖形》一課時,教師可以準備了一些大小不一的圖形,如圓、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等,再用這些小圖形,組成一些大的圖案,讓學生說說這些圖案像什么,由什么圖形組成。這樣,教師運用多媒體技術教學寓教于樂,創造精彩課堂的同時,學生也在玩樂中們認識了圖形。
二、設計趣味性游戲,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認為:“游戲是由愉快原則促動的,它是滿足的源泉。雖然數學學科是抽象、枯燥的,但是教師可以利用小學生普遍喜歡玩游戲的特點,將數學知識融入游戲活動中。”這樣,能夠使枯燥乏味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有趣,使小學生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學得輕松、愉快。當然,選取小游戲時,還要結合教學內容的需要,選取那些易于操作、能夠激發學生參與積極性的游戲。例如,在教學《確定位置》一課時,教師喊口令:腳向前跨一步,向后跨一步,讓學生做出相應的動作。然后比一比,看誰的動作做得準確。學生在游戲活動中,能夠了解位置、方位等知識,為認識物體間的位置關系做好鋪墊。可見,將游戲融入數學學習中,能夠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利于學生在動手、動腦中獲得知識,發展數學思維,提高教學效率。
三、設計趣味性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果教師提出的問題非常有趣,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就能較好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中獲取知識,發展思維。這就要求教師認真研究教材,善于發掘教材中的趣味知識,并提出富有趣味的問題,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中掌握數學知識和解決問題的數學方法。以《圓的認識》為例,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創設問題情境:在一場賽車比賽中,共有3輛車,它們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同一方向出發,但是這3輛車的車輪形狀是不一樣的,它們的形狀分別是圓形、三角形、正方形。請問:哪一輛車最先到達終點?該問題情境圍繞教學內容《圓的認識》展開,問題雖然設計得很簡單,卻打破了學生原有的思維,因此,學生的探究積極性馬上被調動了起來,并且興致勃勃地參與交流討論。可見,根據教學內容設計富有趣味性的問題,能夠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讓學生覺得學習數學是非常有趣的,從而點燃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解決問題的情境中。
四、通過動手操作,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
教師應當為學生提供動手操作的機會,讓學生能在動手操作中自主探究,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有的數學知識較抽象,單憑教師的講解不能讓學生真正理解。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如擺一擺、分一分、做一做,圈一圈,指導學生制作一些與數學有關的模具、模型等,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數學知識和概念,提高學習興趣和動手操作能力。比如,教學《圓錐的體積》一課時,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在課前給學生準備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水、盤等學具,上課時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他們做一做、記一記、比一比。待活動結束后,再請學生們交流討論,說一說圓錐體積與圓柱體積之間的關系。在活動中,學生熱情高漲,參與度很高,不僅探討了圓柱與圓錐體積的關系,也養成了動手操作的習慣,突破了本節課難點。
五、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來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在設計教學內容時,教師要有意識地將所要學的理論知識與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聯系起來,使抽象的數學知識以直觀豐富的客觀事物為載體,增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親切感,使他們體會到數學知識就在身邊,生活中處處充滿著數學。如教學《認識鐘表》一課時,認讀鐘面上所表示的整時是這節課的一個難點,學生在生活中雖然能認識整時,但概念是模糊的。教學時可通過創設龜兔賽跑誰贏了的問題情境,使學生產生看時間的需要,并利用已有知識試認時間。
六、實施適當的教學評價,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
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生的發展是教學評價的重點。教學中教師適時的評價對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提高教學質量有積極的意義。教學實踐證明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和情緒與教學評價緊密相關,教師及時的正確評價有助于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教師要善于設法消除學生的緊張畏懼心理,對學生課堂的表現,采用激勵性的評價,并適當的表揚。激勵性的評價表揚能讓學生如沐春風,敢想敢問,敢想敢做。只有這樣課堂教學才能充滿趣味性,學生的個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現,學生的創新火花才能迸發。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開拓創新、不斷探索,從生活經驗入手,通過多種形式,讓學生在充滿趣味性的課堂教學中體驗到“學數學”的樂趣,使學生不僅獲得知識、形成技能、掌握數學方法,而且獲得積極的情境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從而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的最大化。
【本文系2020年度婁底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基于質量監測數據的學生數學學習興趣提升策略研究》的結題成果(課題編號:LJK202011)】
參考文獻:
[1]莊玉婷,數學游戲與數學課堂教學[U],重慶教育學院學報,2006(11).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8
[3]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6,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