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春玲
摘要:如何在有效的課堂教學中,構建高效的教學效率是教師都在思考的問題。數學是學生學習過程中一門始終陪伴的基礎學科,對于提升學生的素養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目前的高中學習過程中,教師需要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素養的訓練。通過給學生探索知識內容的機會,可以鍛煉他們的邏輯思維,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這個過程中,還可以構建一個有效的教學室。高中數學具有知識復雜、邏輯性強的特點。大多數學生害怕數學科目的學習。因此,數學教師必須在高中不斷改革教學方式,實現有效課堂,滿足學生學習需求。文章探討了高中數學教學的高效課程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高中;數學;高效課堂;教學策略
前言:高中階段是學生綜合學習能力培育的關鍵時期,是培養學生綜合素養能力的重要階段。教師不僅要樹立學生良好的學習品格,更要加強學生的道德素質建設,使學生在德、智、體三方面都能學有所成。藝術和技巧得到了廣泛的發展,使學生在人生轉折點的過程中可以做出更明智的選擇。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構建有效課堂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合理使用教學設備,直觀地向學生展示知識內容,從而有效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思維模式的形成。其知識內容的框架結構。教師可以在提高學生邏輯思維嚴謹性的過程中加強與學生的互動和交流。
一、運用信息技術,構建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在高中數學學習中,教師的教學任務多,學生的學習任務也更重。如果只由教師進行知識的講解,將對提高課堂效率產生重大影響。因此,在信息技術廣泛使用的現狀下,我們也可以有效地將信息技術的運用整合到準備過程中,無論是通過教材的搜集、教學資源的整合,還是課堂教學背景的構建,信息技術都可以為提高當前課堂教學效率創造便利,同時可以促進學生知識學習的進一步拓展,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實踐數學知識,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促進課堂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使教師在準備使用工作時必須能夠充分整合教學內容,以達到有效利用信息技術的目的。
例如:在“集合的概念”這一節的學習中。教師就可以在課堂準備工作中,利用多媒體技術和互聯網平臺來搜集優質的教學資源,在學習和借鑒的基礎上與自己的教學風格進行一定的融合,為這部分知識的學習,創造更加完整的教學情境。另外,教師在課堂上也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課件播放,從一步步問題情景的引入,讓學生根據教材內容進行循序漸進的學習。多媒體技術的利用相對來說是一個構建教學背景的過程。節省教師的板書書寫時間。同時也能夠為學生展示更加清楚的數學知識,方便學生的進一步理解,那么在信息技術所提供的多樣便利條件下,就可以推動課堂效率的進一步提升,從高效課堂的構建來說,是發揮了很大作用的。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課件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創建思維導圖,為學生說明什么是集合,集合這一概念具體是什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投入到本節課的學習當中,這也是提升學習效率的一種方式,所以教師要積極加以利用。
二、開展有效的課堂訓練,提升學生自主探究素養
在高效的高中數學課堂構建實踐中,開展課堂訓練尤為重要,它可以起到鞏固已學知識,反饋教學問題等功能。教師通過設計相應的題目,開展針對性的訓練,能夠有效的激發學生的思維。首先,課堂訓練需要體現實際的教學目標以及相應的教學重難點。要求教師對設計的訓練題目難度適中,數量適中,并且有代表性以及啟發作用,而不是簡單的題海訓練。其次,訓練要具有重要的變式特征,在訓練中設計一題多變以及多題一解的數學訓練課題,讓學生通過聯系認清數學知識的本質,對相應的知識和解題方法有實質的理解。在一題多變和多題一解的實際訓練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教材開展試題改編,以此讓學生更接近課本內容。第三,訓練要具備層次性的特征,開展層次性的試題聯系,能夠契合學生的發展特征,能夠讓優生、差生、中等生能夠找到自己的所長,從而實現針對性教學。
經過一段時間的開展,教師發現探究性活動沒有效果,基于此情況的出現一般都是教師的過渡干預,沒有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出來。為了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教師要把握好參與的尺度,對于學生的疑難點以點撥為主,切記直接告訴學生答案,而要讓學生通過自己的點撥深入的探究,并在探究中形成良好的習慣,進而推動學生的有效學習。比如在“正方體截面”的數學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用橡皮泥塑造正方體開展“正方體截面”探究的實驗,有的學生在自主操作中提出了問題:正方體截面有幾種不同情況?有的學生說:如何截才能得到一個等邊三角形呢?問題一出,教師引導學生開展小組討論,抑或者動手操作,探尋問題的答案。在這樣的探究性數學活動中,學生會形成良好的探究習慣,并掌握探究的方法。
三、開展高效教學,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自主能力是不依靠外力利用自覺性進行學習的能力,是學生在學中需要重點培養的能力之一。高中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可以調動學習的激情,在充滿活動的狀態中學習,從而可以增強對數學知識的記憶,促進數學學習的進程。教師如果在數學的實際教學中,教學方法較為單一,不能滿足高中學生自主學習的實際要求,這樣也會讓高中學生的高效數學學習得到限制。所以,為促進高中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育,教師可以通過設立小組教學的形式去教育高中生。例如:教師在教學“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的過程中,可以先將高中學生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為學習小組講解基礎性的知識,再讓學習小組自主進行探究學習。即,學習小組在了解“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的基本含義后,通過分析、探究能夠列舉出“充分條件可為,天下雨了,地面一定是濕的,但是地面濕不一定是下雨造成的。必要條件可為,地面濕了,天下雨了。”等例子,從而可以深入理解“充分條件的含義是由條件a推出條件b,但是條件b并不一定能推出條件a。必要條件的含義為由后一個條件推出前一個條件,但是前一個條件一定能推出后一個條件。”的數學知識。高中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分成不同的小組,可以融合學習的能力,在相互討論中得出相關結論,從而不僅能夠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還能夠增強邏輯推理能力,發展數學的核心素養。教師在數學教學中運用小組教學的方式教導高中學生,還可以激發高中學生學習的活力,培養高中學生學習的潛能,促進高中學生學習的有效發展。
四、結語
綜上所述,高中學生處于時刻備戰高考的學習狀態之中,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提升學習的效率,能夠在短時間內理解并記憶更多的數學知識,增強學習的能力,為高考成績的提升奠定基礎。高中數學教師要樹立起高效課堂的教育觀念,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程度,充分地開發和利用各種形式的教學資源,豐富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知,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從而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提升,逐漸落實高效課堂的構建。
參考文獻:
[1]凌廣靜.高中數學高效課堂的核心素養指向[J].數學教學通訊,2020(33):54-59.
[2]馮德梅.高中數學高效課堂教學有方[J].青海教育,2020(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