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智
(江蘇省南京市秦淮實驗小學,江蘇南京 210000)
在現代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開展拔高性教育,還要關注學生對基礎性內容的掌握情況,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和數學思維,發散和拓展學生的思維,為學生提升數學素養奠定良好的基礎。數學閱讀是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學生如果不能清楚地審題或者通過閱讀理解數學的含義,就不能有效掌握數學知識,提高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
數學閱讀實際上就是一種數學語言活動和認知活動,也可以看作數學文化的體現。數學閱讀過程是一個轉化的過程,是掌握新知識,實現新舊知識銜接的過程。數學閱讀通常要求學生靈活轉化閱讀內容,如把一項抽象的內容轉化為具體的或不那么抽象的內容;把用符號語言或圖式語言表述的關系轉化為文字語言的形式,及把文字語言表述的關系轉化為符號或圖式語言;用自己的語言來闡述問題或定理等。從教育的角度來看,數學閱讀就是運用數學思維來解決問題,直接影響著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對學生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有一定的影響。而在小學數學閱讀中,同樣分為主動閱讀和被動閱讀[1]。被動閱讀是指學生通過視覺來搜索信息并接收信息,然后通過思維加工的方式得出結論,掌握知識。而主動閱讀則是學生通過主動思考的方式,逐漸探討問題中隱藏的關系,主動探究知識,這是學生參與課堂的重要體現,是學生掌握更多數學知識的重要基礎,也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一種有效學習方式。
數學閱讀能力是學生掌握數學技能、提升數學素養的一項基本功,因此,教師一定要轉變傳統課堂教學模式,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一些數學教師對數學閱讀存在誤解。
首先,很多數學教師認為傳統的數學課堂能夠節省教學時間,讓學生進行閱讀是浪費時間,因此,給予學生閱讀題目或閱讀數學概念的時間較少,導致學生對數學概念的理解不透徹。
其次,一些教師會針對一道比較難的題目,反復地進行講解,但不注重對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在布置閱讀任務時敷衍了事,沒有重點關注學生閱讀能力的發展,不利于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教師要明白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定要給予其充分重視。
小學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基礎性階段。因此,教師在數學閱讀的分類指導過程中,首先,應讓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讓學生讀懂書中的概念、符號等內容。其次,教師要讓學生讀數學題。解題是檢驗學生學習成果的關鍵環節,而審題能力的培養需要通過閱讀,所以,教師要培養學生養成一字一句、邊讀邊想的閱讀習慣。最后,教師要讓學生學會閱讀數學圖表。圖表是數學學習中經常出現的一種形式,能夠鍛煉學生圖文結合的能力。理解數學關系、解決數學問題的關鍵是讓學生讀懂數學文化,而數學文化是數學的內涵和底蘊。教師要想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信心,就要讓學生讀懂數學文化,進一步提升數學素養[2]。
教師應明確,不能單純地讓學生進行數學公式、概念的閱讀,而是要通過數學閱讀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利用數學文化內容帶領學生開展數學閱讀活動,讓學生了解數學家的故事,幫助學生將教學概念、公式和問題結合起來。教師可以開展“數學文化大講堂”活動,讓學生把自己了解的數學家的故事,分享給其他學生,這不僅能豐富學生的知識積累,還能幫助其他學生拓展數學知識,使其更好地感受數學文化,提升數學閱讀能力。
蘇教版教材中每單元設計有“找規律”的內容,教師一定要利用好這個環節,讓學生發現和尋找數學規律,為更好地解決數學問題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師可以給學生一組數字,讓學生學會找規律,尋找數字中的奧秘,以及其中的規律。通過仔細觀察和閱讀,學生能從不同的方面找出數字的規律,提升數字閱讀能力。在學習四年級下冊“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等內容時,教師可讓學生找一找圖形之間的規律,利用“找規律”的形式,更好地提升學生的閱讀和觀察能力。
生活實例的融合能讓小學生主動投入課堂學習中,激發數學學習興趣。由于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往往不會主動將數學知識與生活結合在一起。但是,學生對生活有基本的認知能力,通過生活實例的閱讀,能更好地激發數學學習興趣,進而為自身閱讀能力提升添磚加瓦。
例如,在教學蘇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時、分、秒”這一部分內容時,教師要想更好地讓學生理解時、分、秒之間的關系,就要讓學生結合自己在生活中的切實體驗開展閱讀活動。教師可以設計相關的環節,讓學生聯系自身實際,對時、分、秒之間的時間差有初步了解,并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細致閱讀教材內容。這種閱讀形式能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是和生活緊密相連的,明白觀察生活的重要性。同時,教師借助生活化情境,能讓學生愛上閱讀,利用貼近生活的想法和語言,能更好地展示數學閱讀的內容,發揮閱讀的價值。
數學閱讀能力對小學生的數學學習和終身發展具有重要作用,能提升學生的數學認知能力及理解能力,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在數學課堂上營造良好的氛圍,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激發學生的數學閱讀興趣;在閱讀課本的基礎上,帶領學生透徹理解所學內容;指點方法,使學生深入理解數學知識等[3]。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閱讀數學內容,進行自主學習,從而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數學閱讀能力,調動自身的學習積極性,進而提升自身的數學素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