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鵬
(南京理工大學 江蘇 南京 210094)
改革開放的推進,促使我國經濟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明顯提升,但隨著社會時代的發展,城市與鄉村之間差距逐漸增大。新時代,城鄉融合以及鄉村振興是一項促進城市與鄉村共同發展的舉措,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城市與鄉村的有效互補,相關單位可以通過落實城鄉融合發展政策、完善配套設施等方式,提升鄉村自身的吸引力,增強城市的反哺作用,進一步促進城市與鄉村的可持續發展。
新時代,城鄉融合與鄉村振興能在較大程度上推動小康社會的全面建成,為實現城市與鄉村共同發展發揮出重要作用,具體來看,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其一,縮小城鄉發展差距,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目前,我國經濟正處于高速發展階段,農業發展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這一過程中,農村的青壯年勞動力不斷向城市中轉移,致使出現城市勞動力過剩,農村勞動力缺乏的情況,導致農村發展衰退,在農村地區,大都是老人、兒童留守,這就對農村的發展產生較大的阻礙。而開展有效的城鄉融合及鄉村振興工作,則能夠改善上述情況。在落實城鄉融合以及鄉村振興時,相關政府部門應結合農村發展的實際情況,出臺更多的優惠政策,借此為農村引進更多的優秀技術人才,并且政府部門也應針對農村經濟的實際發展需求,提供一定的資金支持,在這種情況下,城鄉之間發展差距就會慢慢縮短,從而促進城鄉之間的融合發展[1]。
其二,補足鄉村發展缺陷,促進鄉村的可持續發展。在小康社會的全面建設過程中,存在農村發展滯后這一問題,致使城鄉之間的融合發展受到不良影響。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我國當前的社會主要矛盾已經逐漸轉化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與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間的矛盾。所謂的不平衡,就是指在民生發展過程中,城市與鄉村兩個區域,在發展水平、收入分配這兩個方面仍然存在較大的差距;而不充分則是指,農村地區的發展效益、創新發展能力等多個方面都有待提升。面對這種情況,相關單位部門若想促進城鄉之間的有效融合,實現二者的共同發展,促進鄉村的有效振興,就需要落實好相關發展舉措,結合實際情況,采用科學合理的措施,促進城市與鄉村的長遠發展[2]。
從全局的角度來看,城鄉之間的融合發展與鄉村振興之間有著比較緊密的聯系,二者之間能夠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相關單位在對鄉村振興戰略進行落實時,需要立足于城鄉融合發展的基礎上,若是城鄉融合的有關措施沒有得到有效落實,就會對城鄉二元化的經濟結構造成不良影響,不僅不會使其達到預期的效果,甚至還會致使問題加重,以至于城市化建設的經濟發展產生馬太效應。相關單位若想將鄉村振興戰略落到實處,則應該利用點軸開發理論,并結合實際情況對城市以及鄉村之間的空間布局進行科學優化,同時還要構建完善的軸線網絡,以此實現城市與鄉村資源之間的雙向流動[3]。另外,我國城鄉在融合發展過程中,還需要落實相應的鄉村振興工作,其中農業農村就是鄉村振興中的主體,鄉村振興戰略的順利實施,能夠對農業農村發展進行補償,有關單位可以從人文、生態以及經濟等方面,制訂出科學合理的措施并高效落實,借此補足城鄉之間的發展短板,提高城市與鄉村融合發展的平衡性,促進二者的協同發展。
相關單位若想推動城市與鄉村的共同發展,需要加強對“點-軸”擴散發展網絡的重視,并對其進行科學完善,借助城市資源對鄉村發展進行輻射帶動。就實際情況來看,我國當前的大多數鄉村地區發展系統,通常都是圍繞城市或者是“城市圈”,形成城鄉一體化的發展格局,但由于增長本身存在一定的負面效應,會對城鄉融合發展產生不良影響,所以相關單位要對城鄉融合發展的一般規律予以明確與充分利用,借此強化城市與鄉村的互動,使得“點”的分布更加合理,進而對鄉村發展進行有效帶動。比如,有關單位可以結合鄉村的地域文化特點,構建“特色小鎮”,對小鎮中的各種優勢資源予以充分挖掘以及優化,這樣不僅能夠帶動當地旅游業的發展,還能夠提升農民自身的收入水平,為該地區的創業及就業提供更多機會[4]。
在城鄉的同一地域系統之中,存在多種人文資源以及自然要素,并且在同一方面也有著較大的差異。比如,在歷史方面,城市與鄉村之間的發展就存在著較大的不同;在生態環境方面,鄉村多為自然生態環境,而城市多為人工生態環境。面對這種情況,相關單位若想實現鄉村振興,則要結合鄉村發展的實際情況,構建出合適的振興模式,在這一過程中,需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比如,溫州在開展鄉村振興工作時,構建了以現代化產業創新為重點的振興模式,通過對古村落、古鎮的開發與保護,建立起完善的特色小鎮,帶動了鄉村旅游業發展的同時也促進了鄉村的振興發展[5]。
就當前城鄉發展的具體情況來看,我國部分鄉村的實力有限,若想實現鄉村振興發展,就需要相關城市資源的支持。因此,不同地區的政府部門應該對新時代的國家城鄉發展標準予以明確,并將其落實到位,同時還要將我國社會主義體制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借助工業反哺農業。在鄉村振興過程中,相關單位要注重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對于農業增產增收加大扶持力度,借此推動新農村的建設發展,提高農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建設出更加美好富裕的鄉村,這樣也能夠在較大程度上,加快城鄉一體化的建設進程,并且還能夠消除城鄉之間的二元結構。同時,為了促進城鄉之間的共同發展,逐漸放開農民落戶城市的有關條件。另外,對于新型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這三者之間的關系也要進行有效協調,實現工農之間的合理互動,增強城鄉之間的緊密聯系。長此以往,城鄉之間的發展差距就會逐漸縮小,且城鄉居民的基礎性權益也會變得更加公平,真正實現城鄉之間的融合性發展[6]。
(1)土地體制的有效改革。相關單位應該在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的基礎上,加大對農村家庭經營主體地位的維護力度,對土地承包期進行科學的設置,同時還要對土地確權登記流程予以明確,對于農村“三權”進行合理分置,實現對農村土地資源的合理分配。
(2)合理變革集體產權體制。有關單位在對農村集體產權體制進行改革時,需要對組織集體的有關資產進行全面清查以及核實,對于集體的家底數量予以明確,同時還要設立合理的集體成員資格標準要求,加強對農村居民集體財產權益的有效維護,保障農民基本權益的公正性以及公平性[7-8]。另外,對于原有的經營機制予以科學調整,在調整過程中,要對當下的市場經濟情況予以充分考量,以此對集體經營運行機制進行設置,借此對農村各類資源要素進行協調配置,進而提升多種資源的利用率,為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3)加大對人才的培養。相關單位在開展城鄉融合及鄉村振興工作時,需要更多的優秀人才,其需具備較高專業工作能力及素養,能夠在該工作中發揮出重要作用[9-10]。因此,相關單位應該加強對人才的重視,并且要做好人才利用及培養工作,結合實際工作需求及培養需求,設置專業化的培訓活動及實踐平臺,同時還要制訂人才引進制度,提供更加優厚的福利待遇,借此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使其能夠積極主動地投身于城鄉的建設發展工作之中,進一步促進城鄉融合發展。
有效實施城鄉融合以及鄉村振興的發展戰略,不僅能縮小城鄉二者之間的差距,還能夠維持二者之間的平衡,這對于全面小康社會的建設能夠起到積極作用。因此,相關單位應該提高對城鄉融合以及鄉村振興發展戰略的重視程度,而且要立足于鄉村振興戰略,對城鄉融合發展的相關政策進行科學完善,在新時代下實現城鄉之間的有效融合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