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飛
(澤州縣川底鎮人民政府 山西 晉城 048019)
目前,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發展的背景之下,農村產權制度面臨新的困境,同時在改革方面所暴露出的問題則逐漸增多,比如農村集體產權制度不夠完善,土地資源開發利用不合理等,加之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集體經濟的組織結構和資產規模等都發生了全新的變化,導致農村產權制度的改革發展出現了諸多新問題[1]。
現如今,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調整生產關系可謂是迫在眉睫,因為只有調整好了生產關系,才能進一步推動城鎮化的發展,做好工業化建設工作,切實改善廣大農民群眾的生產生活現狀,使生產關系滿足生產力的發展要求[2]。但是結合當前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現狀,其存在有沒有形成統一管理的經濟組織問題,在其他方面也有諸多缺陷和不足,因此,導致農村的市場經濟發展水平遠遠落后于城市,工業化建設速度較慢。
此外,在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村委會的作用至關重要,其是農村經濟的主要負責人。但實際上許多地區的村委會都沒有發揮自身的作用,部分農村地區的村委會存在有少數人控制集體經濟的問題,村民對當地經濟發展現狀不了解,缺乏發言權[3]。長期性持續這種情況,極易出現管理不當,成員管理混亂等方面的問題,無法有效保證廣大農民群眾的切實利益。
當前農村的股份制改革速度十分緩慢,尤其是在股權設置方面的問題十分突出[4]。此外,各個農村地區對集體股權的設置標準也存在較大差異,比如說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較高,集體股權給村民帶來的收益較高。而在西部地區,農村經濟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集體股權帶給村民的收益相對較低。各個地區為了更好地推進自身的發展和進步,對于股權的分配方法也存在明顯差異。我國在相關領域的立法處于起步階段,法律漏洞比較多,各個地區往往是依靠地方性的政策或是條例等分配股權,這種分配方式容易導致農民的基本利益無法得到有效保障[5]。
對于廣大農村地區來說,產權流轉是自身建設發展的新需求。隨著改革的深入發展,進城務工的農民群眾逐年增長,農村地區的主要留守人員為老人和孩子。同時農村地區閑置資源不斷增多,大量田地荒蕪,土地資源的作用未能充分發揮。但是與之相對的城市土地資源十分緊張。
對于農村地區來說,要想實現自身更快、更好地發展,應做好產權流轉工作,只有這樣才能優化各種資源配置,保證農村經濟能更好地融入到市場中,使得資源效益最大化,以此發揮更大的價值。但實際上農村集體產權在流轉過程中存在明顯的流轉困難特點,比如農村地區雖然有著豐富的土地資源,但是由于地形、交通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土地資源很難被集約化利用,嚴重阻礙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的進程[6]。
結合當前的社會發展現狀,農村產權制度改革迫在眉睫,是社會發展進步的要求,可以有效地推進現代農業發展進步。當前,隨著城鎮化進程的速度不斷加快,許多地區以務農為生的生存方式已經無法適應新時代的需求。
過去的小農經濟模式下,農民群眾只能以種田為生。土地是其主要經濟來源,但是現如今外出務工的居民不斷增多,種田的農民數量銳減,進城務工的農民數量逐年增多。因此,應針對農村地區豐富的土地資源,采取集約化處理的方式,更好地發揮各項資源的作用與價值,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最大化[7]。
在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的過程中,要想使改革工作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就需要加大改革宣傳力度,實現制度改革的作用與價值。因為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絕非一朝一夕能做好,其也并非僅依靠某一個人的力量就可以實現,必須要將廣大農民群眾的力量集合在一起,才能真正的做好該項工作。
由于農民群眾的文化水平普遍不是很高,對于農村產權制度改革處于一知半解的狀態,因此參與的積極性并不是很高。必須加大宣傳力度,通過宣傳提高廣大農民群眾對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的理解和認識,使得相關工作朝著更好的方向推進。
在農村產權制度改革過程中,如果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地位不夠明晰,許多工作都無法高效順利的提升。在具體改革過程中,需要加強各個部門的交流和溝通,明確改革中各個主體應承擔的責任。如村委會與集體經濟組織的職能不同,在具體的工作中不能將二者混淆。同時還需要強化參與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工作人員的責任意識。
產權制度改革事關重大,將會對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社會結構等產生深刻的影響,改革過程中任何一個決定都可能會對產權制度改革的走向產生影響,必須提高其履責意識,保證工作人員能以嚴肅、謹慎的態度對待改革工作,發現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時,及時優化工作質量,解決問題[8]。
在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的過程中,將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困境,順利推行改革的各項工作都將會因此而受到影響。針對農村產權制度所面臨的產權流轉困境,農村地區首先應建立適合自身發展需要的農村產權交易市場,在建立市場時需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結合當地的經濟發展現狀及農民群眾的需求和意愿等。同時針對產權流轉封閉性問題也需要提高重視,并及時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處理。當前農村由于村民認識、經濟環境及地理位置等多種因素的制約,還存在產權制度發展不夠完善的問題。
由于農民具有強烈的鄉土情懷,即便是外出務工,導致大量土地荒蕪,但是在其心中城市并非是自己的歸屬地,在自己未來年老之時,依然要回到農村從事農業生產,這也使得農民對土地有一種較強烈的執念感。農村產權交易市場的建設可以有效解決產權封閉的問題,進一步宣傳產權流轉的思想。
當前,市場經濟飛速發展,各個行業都逐漸實現了股份合作制,農村地區相關工業也在如火如荼地建設。為了更好地推進自身的發展,發揮股份制的積極作用,做好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工作,農村地區必須加強對股份合作制的研究和分析,明確農村經濟發展與城市經濟發展之間的差異,然后因地制宜做好股份制改革工作[9]。
在落實農村集體經濟向股份制改革時,要做好資產核算與管理工作,以保證資本與勞動能夠有效結合。當前農村地區實際上有著較豐富的勞動力,但是在許多農村地區勞動力外流的現象十分嚴重,在改革的過程中應對農村現有資產進行核算,尋求資本介入,為當地農民群眾提供廣闊的就業機會,有效調動農民群眾參與改革的積極性。此外在改革過程中還應充分收集和調查民意,了解群眾的需求,否則可能會對改革的順利實施產生不良影響[10]。
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工作實施過程中,針對農村經濟組織中管理混亂的問題,最為有效的解決措施就是盡早優化集體經濟組織結構,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首先,在經濟組織管理結構優化過程中要緊跟黨的方針政策,了解我黨當前針對農村產權制度改革,集體經濟組織管理結構優化做出了哪些要求和說明,要緊跟相關政策開展工作。其次,安排對相關工作有豐富經驗的人員參與該項工作。目前,一些農村地區的現有工作人員綜合素質較低,對相關工作的了解認識有限,所以必須安排高素質且專業的工作人員負責。再次,政府相關審計部門要加強對集體經濟組織管理結構的監督管理,針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要及時責令改進。
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可以有效發展和解放生產力,推進農村地區的經濟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但是改革也絕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在改革過程中還將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要想真正做好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工作,就必須要堅定改革的方向,始終將廣大農民群眾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堅定不移的維護農民群眾利益,這樣才能推進改革工作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