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鵬,陳碩琳,楊 奇,吳怡繁
(茅臺學院 貴州 遵義 564500)
2020 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指出,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后,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要“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推動鄉村振興,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茍壩村作為距離貴州遵義會議會址較近的鄉村紅色景區之一,其可持續發展是貴州省發展紅色旅游和鄉村旅游的重要一環。從知網文獻發表時間上看,我國紅色旅游主要有兩個發展階段,分別是2004 年之前和2005 年之后,國家頒布了一系列政策支持紅色旅游快速發展,學術界也開始注重對紅色旅游的研究。隨著政策不斷精進,鄉村紅色旅游逐漸走入人們的視野,“紅+綠”逐漸成為新時代的主題,社區參與是旅游發展的重要研究對象之一。
在響應國家號召與時代大背景下,發展紅色旅游是我國對國家歷史文化的繼承與傳播,以黨的奮斗精神激勵群眾,以革命先烈的英雄偉大事跡感化群眾,同時推動紅色旅游的進一步發展,傳播紅色文化。這可以加深人們對歷史的理解,增強人們的認同感與信念感[1]。
對茍壩村的歷史紅色文化背景和建設當地鄉村振興的意義開展調查。通過實地采訪,了解茍壩景區的社區參與程度并從中找出建設成功的原因,找出問題所在,提出對策,讓研究地的紅色文化傳承下去,使紅色資源得到更好的利用,實現鄉村振興。
2.1.1 紅色旅游
20 世紀50 年代,是紅色旅游萌發階段,旅游形式、模式單一。在目前學界的研究中,關于紅色旅游的概念使用還沒有達成統一。國內關于概念的研究多數由其發展背景與旅游內容決定,主要從國家、社會、個人3 個層面進行認識和分析。20 世紀80 年代中后期,是紅色旅游初期階段。農村革命圣地為主要旅游資源地區。20 世紀90 年代中后期,是紅色旅游加快發展階段,由國家主導、各種媒體為輔進行宣傳報道,政府秉持不大拆大建的原則,以保護為主,對革命文物、遺址進行開發,完善當地的基礎設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21 世紀初至今,是紅色旅游市場化發展階段。進一步擴大了紅色旅游內容的涉及范圍,紅色旅游進入全面市場化、產業鏈多元化發展,旅游目的地眾多,為紅色旅游的學術研究提供了一定的資源。
在官方對紅色旅游進行定義之前,第一次出現專有名詞“紅色旅游”是在1999 年,指以“訪共和國搖籃,尋共和國之根”為主題的愛國主義教育旅游活動。隨著“紅色旅游”概念的產生,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研究其概念,所以對于紅色旅游的定義較多[2]。
2004 年,雖然國家確立發布了紅色旅游的概念,但這也只是讓學者對紅色旅游概念爭論短暫停歇,之后學界也有更多的學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2010 年,國家進一步擴充了紅色旅游的概念。近年來,我國對紅色旅游的概念界定有了專門規定,其中最主要的特征是必須為革命遺跡的旅游產品,是以參觀革命戰爭時期形成的中國共產黨紀念地、標志物和該地區的革命歷史、紅色事跡、共產黨精神為內涵的主題式旅游活動。
2.1.2 社區參與
社區參與指社區中的每一位當地人加入到政府對其的工作中,以及自力更生在本地開設產業,增加經濟收入等[3]。社區參與是旅游景區中幫助管理的重要因素之一[4],學者對其的研究主要注重紅色旅游與當地建設之間的承接關系[5],當地的居民應利用國家政策支持,抓住機遇,把握就業機會,促使當地可持續發展。
2.2.1 文獻法
分析資料,整理關于茍壩村紅色旅游發展的文獻,并通過實地調研提出發現的茍壩紅色景區現存問題,從而提出建議,以實現茍壩紅色景區可持續發展。
2.2.2 訪談法
通過與調研人員訪談的方法,獲得較為真實的相關資料。團隊通過兩兩分組的形式,對當地的居民、工作人員、游客、私營業主及村委會成員等進行訪談。
2.3.1 村內資源
遵義市楓香鎮茍壩村距遵義縣城南白46 km,位于東部片區,是電視劇《花繁葉茂》的拍攝場地,為當地打開了知名度。
茍壩村生態良好、宜居宜游。茍壩村平均海拔1 240 m,常年氣溫16 ℃,接待游客量最多的季節是溫暖的春天和颯爽的秋天。
茍壩村區位優越、交通便捷。與高速國道相互交匯,遵義機場、茅臺機場左右環衛,運煤大道及白臘河橫穿而過。
茍壩村人口連片居住,村民友善。當地歷史文化悠久,富有文化底蘊。例如,一盞馬燈照亮了中國革命:1935 年3 月10—12 日,在中共中央紅軍二渡赤水再占遵義市之后,在茍壩村召開了著名的茍壩會議,該會議的歷史地位不言而喻。當地還有眾多革命歷史遺跡,例如朱德舊居、茍壩抗捐委員會舊址、黑神廟、長五間、茍壩老街、馬鬃嶺紅九軍團司令部駐地等。因此,對楓香鎮茍壩村展開調研有重大價值。
2.3.2 周邊資源
(1)楓香鎮楓香溫泉。茍壩村周邊的一大旅游資源當屬楓香溫泉,距離楓香鎮4 km,距茍壩會址8 km。當地已發現多處溫泉泉眼,形成了溫泉群。據專業部門測定,楓香溫泉水溫38~52 ℃,屬低礦化、硫酸鈣鎂型礦泉水,含硅酸、鍶、溴、氡和重碳酸等元素,還含有適量氟和鈉、鋰、硼、鍺、鉬、硒等多種有益于人體健康的微量元素,是一種優質的天然飲用礦泉水。溫泉度假中心依山傍水,景色宜人。在這里,游客既可以置身溫泉之中享受水氣氤氳,也可以觀賞綿延的山峰和崢嶸的峽谷。通過開發溫泉旅游,帶動了當地的無煙產業、朝陽產業。
(2)花茂村。位于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楓香鎮之東北部,距離鎮政府所在地6 km,東接樂山鎮新華村,西靠楓元村,南鄰土壩村,北抵茍壩村,總面積為9.8 km2。2017 年12 月,花茂村獲2017 年村影響力排行榜(300 佳)榮譽。2019 年3 月,以花茂村脫貧攻堅和新農村建設為背景的電視劇《花繁葉茂》開機儀式在花茂村舉行。2019 年7 月,文化和旅游部公布首批320 個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遵義市花茂村榜上有名。2015 年6 月,黨的十八大之后,習近平總書記首次到貴州考察調研。參觀了遵義會議會址后,總書記走進花茂村,實地了解這里發生的巨大變化。據當地干部介紹,隨著美麗鄉村建設,山花繁茂的花茂村已經成為婚紗拍攝地,吸引附近眾多市民到此拍照留念。鄉村小徑上鮮花怒放,道路兩旁房屋干凈整潔,總書記有感而發:“怪不得大家都來,在這里找到鄉愁了。”
自2013 年茍壩景區吹響開發的號角,當地的社區參與度不斷提高,其中的社區參與模式大致可分為3 個部分。
第一,土地流轉與租賃。隨著當地的不斷開發,公共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占用的土地越來越多,被規劃為道路、停車場等公共基礎設施的土地,居民大多轉讓了土地使用權或者租賃土地給政府。
第二,自主經營。在景區中,隨處可見當地居民開辦的民宿、農家樂、飯店等,大到如紅軍食堂、月亮山莊、楓香民宿,小到路邊販賣特色商品的攤位等,這些都是當地居民自主經營的真實寫照。
第三,擔任景區工作人員。當地居民的社區參與模式還體現在擔任景區工作人員上。在走訪調查中發現,景區的大部分工作人員都是當地或附近的村民。
當地政府主導開辦鄉村旅館、餐館,由政府主辦培訓課程,對衛生、餐飲等進行監督。社區工作人員表示,“政府助推旅游發展的方式,可以激勵村民通過自己的勤奮努力獲得更好的生活,鼓勵居民積極參與到鄉村的建設中,有效提高了居民的社區參與意愿”。
黨的十八大提倡的強國富民政策、扶貧政策惠及全國億萬人民,在茍壩村也有所體現,給茍壩村民帶來鄉村振興的希望。如今,面積716 km2的茍壩村是“貴州省100 個重點旅游景區”和“遵義市四大文化旅游園區”,被評為“2015 中國最美紅村”,被列入“中國傳統村落”,2016 年5 月被中國旅游協會休閑度假分會評為“度假社區”,2017 年列入中宣部紅色經典目錄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貴州省黨員干部黨性教育基地。目前,茍壩村依靠紅色文化發展鄉村旅游,僅民宿就有12 家,已經摸索出了一條成功之路。
蓬勃興起的紅色旅游讓游客們蜂擁而至,游客接受紅色文化的洗禮,充分感受到茍壩紅色文化和綠色生態環境,體驗風土人情。紅色旅游成為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的強力發動機。2014 年以來,茍壩紅創區和當地黨委、政府按照“把安置點變為特色街區”的思路,通過“景區+園區+農戶”聯營機制,引導群眾利用自家住房投資經營,讓每一棟黔北民居變為民宿。用“造血”式扶貧,讓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通過這樣的方式,提升村民對于景區的參與度。
茍壩村從普通貧窮的小山村逐漸變成風景優美的紅色旅游文化景區,生活環境和交通得到明顯改善。景區工作人員表示,2013 年以前這里是坑洼的田間小路,現在被改造成寬敞的柏油路,去往楓香鎮的路程由2 h 縮短到20 min。當地居民表示,未開發以前,常住的房屋破舊、山上的果蔬植被無人經營打理,自開發后,村民住進了政府修建的新房,壘起了院墻,家中的田地也得到了有效規劃。從經濟發展來看,在2013 年以前,本地居民的生活與傳統南方農村幾乎無異,家庭主要收入來源是外出務工和在家務農?!耙郧霸谕獾卮蚬?,不僅工作辛苦,還離家遠、社會地位低,跟現在真的沒法比?!痹谄垑未遄灾鲃摌I開辦民宿的陳先生依靠紅色旅游產業,在政府的幫助支持下,收入每年穩步增加。
通過對當地不同群體的訪談,發現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茍壩村發展紅色旅游仍面臨一定的困境。
第一,基礎設施尚不完善。游客下了高速路后仍需駕駛約9 km 才能到達茍壩村,具有一定的距離。換乘不便和乘車時間較長等問題是影響游客體驗感的一大因素。
第二,當地的配套設施相對落后,缺乏娛樂設施與體驗式活動項目。有部分游客明確表示,景區項目過于單一,除紅色旅游外,其他相關配套活動項目較少。缺少讓游客參與其中親身體驗的項目。
第三,居民的紅色文化宣傳度較低,紅色文化傳承“斷代”。訪談得知,社區很少組織居民開展活動,未培訓居民進行紅色文化的對外宣傳。
第四,缺乏規范化建設。體現在制度化與信息化建設兩方面。景區園內未安裝攝像頭,也沒有相關保衛人員看守,游客能隨意參觀,雖然可以增強游客的體驗感,但是缺乏對文物的安全保障制度。有游客明確表示,沒有自助講解系統,簡單參觀并不能充分了解相關知識。
紅色旅游文化是茍壩村發展旅游的核心,結合目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推動形成“紅+綠”的協調發展方向,實現可持續發展。
第一,“紅”是發展紅色旅游。對原有的紅色鄉村建筑加強保護修建,提高安全性,延長建筑物的壽命,同時對當地具有紅色意義的物品進行監督管理。信息共享,創新管理模式,實現景區運營過程步入信息帶動管理、信息促保護、信息增效益的良性循環軌道,從而提高景區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提升景區整體發展水平。
第二,“綠”是發展鄉村旅游。合理開發鄉村資源,對鄉村環境進行合理規劃,增加旅客視覺上的美感。由上級政府和遵義紅創文化旅游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共同統籌規劃,改善和提升茍壩村的居住環境、道路建設、基礎設施等,充分考慮游客的需求,為其提供便利,如當地洗手間和緊急就醫點的分布、道路或觀景點設計。
鄉村振興,紅色文化是核心。當地年輕人對當地的紅色文化了解甚微,很多的文化歷史僅停留在老一輩,出現了紅色文化傳承“斷代”的問題。為了實現持續發展,茍壩村利用如今的發展前景將外出打工的年輕人員吸引回來,與當地的紅色文化相結合,培養一批本地的領軍人員,帶領村民走上致富的道路,更好地改進和創新鄉村的發展方式。
茍壩村可結合自身的特色,創新文旅產品,加大宣傳力度,留住老游客,挖掘潛在游客。
第一,紅軍食堂可以豐富餐飲品種,搜集、篩選、整合當地各式各樣的菜品,結合地方特色創新菜式,供游客試吃,不斷改善菜系。
第二,收集當地已經開發的和還未開發具有特色的文旅紀念品,打造獨屬符合當地文化內涵的文旅紀念品。
文化是屬于當地每一位村民的,能夠打動人心的是純真的民土鄉情、質樸的熱情、真摯的情感,這是最有力的宣傳方式??梢源摦數丶t色文化,打造完整的歷史文化街區。應多組織開展對當地歷史文化的介紹活動,提高當地居民對本土歷史的了解度,提高文化自信。
重點培養一批本地的居民,讓他們來述說紅軍故事,這可以加深游客的了解,能夠更好地提高游客對當地紅色文化的體驗度,豐富游客的旅游體驗。
共同富裕,才是真的富裕。如果單一發展當地的鄉村旅游,很多設施、特色以及文化等面臨單一化,無論是對游客的吸引力還是體驗感均不佳,都可能會影響游客的旅游質量??梢酝诰蛑苓吿厣貐^實現連片發展,增加景區的多樣性及吸引力,實現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