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忠奎
(白城市洮北區現代農業服務中心 吉林 白城 137000)
家庭承包方式在農業資源整合方面存在一定不足,農民專業合作社能夠突破這些不足,在促進農業增產、提升組織化程度、促進農民增收等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是現階段我國經營制度創新的形式[1]。在部分地區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運行當中,因在融資方面存在不足,對其作用發揮產生了較大影響,需要準確把握存在的問題,采取針對性的措施解決融資難題。
農業產業的生產周期較長且受自然條件影響較大,經濟效益不高,使農業成為相對弱質的產業。我國農業產業具有基礎設施落后、投入不足、勞動力文化程度偏低與保護體系不健全等問題,而且農產品相似度較高,面臨較大的競爭壓力[2-3]。盡管許多農產品類型不同,但價格相互抑制情況較為嚴重,因此導致我國農業在與外國農業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回報率較低,很多投資者不愿意將資金投入到農業產業中。
與普通企業相比,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市場準入條件比較寬松,因此部分農民專業合作社在運行方面存在“先天不足”的情況。很多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規章制度流于形式,甚至沒有管理制度,在組織管理方面嚴重不足[4]。
部分農民專業合作社沒有真正落實民主管理,單純通過個人權威維系組織運轉,在日常運作與事務決策時,由合作社社長決定,社員缺少決策權與管理權,導致農民專業合作社在面臨問題時很難同心協力。同時,存在著只將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一個空殼機構來爭取國家項目支持或政策優惠工具的行為,這些問題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造成阻礙。
農民專業合作社是聯系農民與農業的重要紐帶,也是近年來我國金融機構開展信貸服務的重要對象。但就目前來說,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金融實力較為薄弱,缺少承擔長期大額資金需求的能力。
在農民專業合作社運行中,政策支持十分關鍵。但就目前來說,我國相關政策扶持還存在不足,雖然已經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但農民專業合作社缺少科學的發展意見與規劃、嚴格的監督考核機制,單純注重形式與數量,并不注重發展質量與內涵,可持續發展能力不強[5]。
同時,各級政府在農民專業合作社扶持資金方面存在不足,尤其是在農民專業合作社數量較多的情況下,每一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獲得的扶持資金十分有限,且在具體運營當中出現了分頭管理的問題,對合作社的發展造成阻礙。我國部分農民專業合作社是在政府直接干預與管理下建立的,在運行中經常會受到來自行政因素的干預,雖能夠在短時間內緩解農民專業合作社融資難的問題,但違背了市場經濟發展規律,不利于農民專業合作社長期發展。
建立健全擔保體系,能夠有效解決農民專業合作社貸款難的問題。首先,創新擔保形式,建立與健全涉及貸款擔保財產的管理評估機制,積極探索大型農用設備抵押貸款,擴大擔保物范圍,積極開展股權庫存商品存單抵押貸款。其次,做好擔保機構建設,由地方政府建立貸款擔?;?,吸引農民與企業入股,或由地方政府金融機構與龍頭企業共同成立擔保公司,使有條件的機構認購再擔?;穑纬缮鐔T資金、財政資金、商業資金共同承擔風險的擔保體系,在提升擔保風險控制水平的基礎上擴大擔保規模[6]。再次,創新保險與擔保機制,推行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聯保制度,使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內部成員間經濟合作形成多樣化的擔保聯盟,也可以積極鼓勵其他擔保公司為農民專業合作社提供擔保服務,建立多元互助合作機制。
在農民專業合作社運行當中,做好配套服務十分關鍵。要積極支持、鼓勵專業擔保公司將農民專業合作社納入到服務范圍,形成多主體協同的信用擔保模式,以解決農民專業合作社擔保能力不足的問題。同時,要積極鼓勵農民專業合作社以內部信用合作的方式提高信用等級,支持具有條件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興辦資金互助社,探索新的融資模式。在原有基礎上,可以建立專門從事農業風險研究的機構,健全風險信息傳播渠道、風險預警系統,及時向農戶與農業部門發出報警信號,提升決策的正確性。加強宣傳,引起各級政府的重視和社會關注,使更多人了解農民專業合作社,充分發揮群眾主體作用,使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健康發展。此外,需要整合相關資源,通過建立有效的協調機制,多部門聯動,對產業發展形成合力。
第一,建立擔?;?、聯?;鸬嚷摵显鲂欧绞剑茝V不需要抵押擔保的農戶聯保貸款與農戶小額信用貸款,擴大農戶貸款覆蓋面,更好地滿足農戶貸款需求。
第二,完善訂單貸款管理制度,對信用履約、有效執行與合理定價等方面形成利益保障機制,做好產業鏈融資產品設計,積極深入推進農戶公司信貸結合的管理模式,優化信貸的投入方向,使其在農業產業化經營當中能更好地發揮帶動作用,以解決農民專業合作社擔保難、貸款難的問題,進一步提升信貸資源配置效率。同時,強化與保險公司的合作,積極探索抵押貸款等創新產品類型,讓滿足條件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能夠優先享用金融服務產品,建立防范機制,有效防范與控制涉農信貸風險。
第三,做好信貸組合管理,允許商業性銀行與政策性銀行等機構通過農戶小額信用批發貸款的方式降低小額信用貸款交易成本,切實提升其參與農村金融市場的熱情。同時,鼓勵上述機構積極參股農村資金互助社、村鎮銀行。
第四,鼓勵滿足有條件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在債券市場發行債券,由各類擔保機構提供擔保,與國有商業銀行與政策性銀行在咨詢、顧問服務等方面加強合作。該方式使資信狀況良好、經營業績突出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能夠通過融資平臺解決資金不足的問題。
第五,完善金融配套服務,相關部門積極制定利于合作互助發展的相關政策,為農民專業合作社良好運行搭建平臺。同時,積極鼓勵合作互助金融組織參與市場融資當中,為進入資本市場、貨幣市場創設條件,使農民互助社資金能夠進入金融市場。
第六,鼓勵投資基金為農村資金互助社等微型金融組織提供融資,進一步拓寬資金來源額度與廣度。組織相關部門提供資產評估、法律援助、信用評級等服務,在農民專業合作社運行決策方面給予支撐。
在農民專業合作社運行當中,農業是其發展的主要產業,具體成員是農民,農民在市場中處于相對弱勢的地位,需要給予政策支持。
第一,各級農業部門加大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支持力度,提高資金管理水平,保證資金能夠專門用于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人員培訓、農產品銷售、農產品認證等方面。積極鼓勵地方政府安排專項扶持資金,為農民專業合作社經濟組織建設提供支持。
第二,要適當增加農業補貼的傾斜程度。各?。ㄗ灾螀^、直轄市)在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具體實施時,應當按照《財政部、農業部關于全面推開農業“三項補貼”改革工作的通知》(財農〔2016〕26 號)要求,結合本地實際具體確定補貼對象、補貼方式、補貼標準,鼓勵各地逐步將補貼發放與土地確權面積掛鉤,鼓勵各地創新方式方法,以綠色生態為導向,探索將補貼發放與耕地保護責任落實掛鉤的機制,引導農民自覺提升耕地地力。地方在確定具體補貼方案時,可按農戶實際種植面積兌付,體現“誰種地,補貼誰”,切實保護好農民種糧利益。對于流轉土地的補貼對象,一般通過雙方流轉協議確定補貼對象;如果協議沒有明確,原則上補貼發放給擁有耕地承包權的農民。
第三,加大稅收優惠力度,在農民專業合作社農產品稅收方面提供優惠,做好信貸保險支持,通過發揮稅收作用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
第四,轉變支農方式,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積極安排農民專業合作社參與相關涉農項目,尤其是國家財政專項投資項目。
農民專業合作社是我國農業發展當中的重要創新主體,對于農村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實際發展當中,希望政府相關部門給予足夠重視,拓寬融資渠道,解決融資難問題,使農民專業合作社能夠健康、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