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善芳
(建湖縣蘆溝鎮農業農村局 江蘇 鹽城 224711)
建湖縣蘆溝鎮共16 個村(居)、89 個村民小組,共擁有耕地0.38 萬hm2、固定資產總額3 701.36 萬元,其中集體經營資產1 273.94 萬元,占34.41%。2020 年蘆溝鎮實現經營資產租賃盈利105.20 萬元。蘆溝鎮在遵循集體產權流轉交易秩序的基礎上,保障交易各方合法權益,為周邊鄉鎮及全國類似鄉鎮提供了借鑒。蘆溝鎮四級聯動、“一網四化”的交易管理模式效果尤為顯著,深度挖掘了集體資產的資源潛力,而且有效遏制了農村基層腐敗問題,讓農村集體產權公開交易透明化得以實現。
“一網四化”中,“一網”主要是指在互聯網技術支持下,將農村集體“三資”管理、供求對接在線交易軟件、村務服務平臺、相關手機APP 等軟件、系統集中歸屬于統一平臺,實現農村集體產權交易與農村“三資”管理融合在一張網絡里的新產權(資產)管理理念與模式[1]。在這一管理模式的系統、全面鏈接構筑下,農村集體產權交易操作更加簡便,安全性有所提升,采用此模式后,農村集體產權交易數量得到較大幅度上漲。2020 年蘆溝鎮累計交易量251 宗,是前兩年交易數量總和的1.13 倍,交易數量提升十分可觀。
“一網四化”農村集體產權公開交易模式不僅擁有“一網”,讓各種集體產權交易載體得到集中管理、系統分配(流程任務),而且在“四化”中體現出了其促進產權交易的內涵。“四化”是參與交易的農村集體資產公開化、平臺交易流程的規范化、市場交易行為的標準化、各項監管問責實施的常規化。有了這“四化”,農村集體產權公開交易公開性更加凸顯,使產權交易金額實現了上漲。2020 年,建湖縣蘆溝鎮251 宗交易累計溢價175.03 萬元,總溢價率6.1%,較前兩年的平均值凈增長1.1 個百分點。這一模式為我國農村集體產權交易制度改革帶來了方向,值得更多農村集體關注和借鑒。
一直以來,由于農村集體產權公開交易存在基層權力濫用、監督工作不深入等問題,導致相關信訪舉報數量居高不下。自從一網通平臺建立和“四化”得到落實,農村集體的財務收支情況、資產投入運行情況、合同簽訂與變更、產權交易等數據信息基本完成了上傳和共享,監督工作的開展形式實現了根本性變革,使籠統模糊的監督變得更加全面、具體。
人們可以隨時、隨地對交易情況進行監督,讓農村基層產權“家底”得到了整理、規范,使進入到公開交易市場中的集體產權明細清晰,有效遏制了多年以來基層機構的“暗箱操作”行為,保障了農民收益。自2018 年起,蘆溝鎮舉報信訪案件逐年遞減,2020 年全年未接到信訪舉報案件。
集體資產公開是農村集體產權交易透明化的基礎。只有推動農村集體資產公開,組織各村核實清楚集體資產存量和使用情況,才能在平臺上對相關財產實現科學分類,產權交易也才更合法、合規。《鹽城市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方案》《鹽城市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清產核資辦法》都對集體資產公開化的方法作出了說明,即需要依照“發動群眾、全面啟動、分類指導、分步實施、全面徹底”等原則實施公開,避免因落實不徹底導致資產信息不明確等情況。
“一網四化”模式的核心技術在于對各種交易軟件、服務平臺的集中匯總,使農村集體產權進場交易符合“應進必進”的要求,使有關管理滿足“應規范必規范”的要求。大數據技術作為“一網四化”模式功能的有效支撐,可以整合資產資源管理、資金財務管理與核算,以及經濟合同、產權交易細節等方面的內容,并借助“產權交易+‘三資’管理”平臺的搭建,讓“三資”管理、供應對接、在線交易、智能監督預警等信息在相關服務公眾號、手機APP 通過同一平臺實現數據共享,簡化數據管理流程[2]。在保證操作過程簡單的同時,相關人員還要對內容細致劃分,以增進更多服務開展。
為保證市場交易的公開、透明,對市場環境與交易行為的規范要先行。在市場建設方面,《鹽城市農村集體產權交易市場平臺建設標準》作出了有關說明,提出了“五有”“四統一”“三潔”“三度”的執行標準,旨在維護和保障交易市場的專業性、規范性,強調交易流程的公平性與統一,并將廉潔與群眾滿意度納入其中,也從側面反映出標準的細致程度。在交易行為規范方面,強化監管系統是必要的前提。不論是資產管理,還是資金管理,都要被納入7 大項、37 個子項的預警清單。
體現農村集體資產公開交易的透明性,不僅要對交易過程及環境進行有效規范與監管,還要對不符合規定的交易進行嚴格追究問責[3]。2017 年,在排查農村集體產權交易與“三資”管理風險點方面,建湖縣紀委、縣委農村工作辦公室與監察局共同出臺了《關于對農村集體產權流轉交易違規行為進行責任追究的通知》,統一了該地區農村集體產權的涵蓋范圍,明確了應進未進等9 種違規情況,對違規行為進行嚴格問責處理,較大程度降低了交易違規行為出現的頻率。
隨著審核工作的深入發展,集體資產數據變動情況受到了全體村民關注。很多農民群眾逐漸養成了每天觀看資產運轉情況的習慣,時常點開產權交易線上平臺,瀏覽關心的信息。“一網四化”模式有效扭轉了以往集體產權使用信息公布不及時、農民無法維護自身權益的情況。平臺的建設與管理者要抓好未明晰的產權資源,對相關數據進行錄入,做好清理核實工作,為動態完整呈現數據和監管做好鋪墊。
在“產權交易+‘三資’管理”結合模式與市、縣、鎮、村“四級聯動”的支持下,產權交易平臺還要進一步深化建設,拓展更多功能,充分發揮其數據整合、信息管理、分析語境、在線對接交易等作用,使這些作用在一體化運營中得到完整呈現。當前,農民群眾最為關心資產出租出售、資源流轉發包、交易費用承擔以及政府補貼補助等。平臺的建設與管理者應針對此類信息加設平臺版塊,將相關信息及時上傳、更新,根據客戶信息的大數據情況將信息精準送到客戶處,以全面提升交易便利性。除此之外,集體賬戶還應解繳村級資金收入,以避免坐收坐支、公款私用等情況發生。
雖然蘆溝鎮在集體產權交易市場規范方面下足了功夫,但在交易行為預警方面仍存在風險。相關人員需要進一步擴大交易行為的管理預警范圍,促進平臺中供求模塊對接和信息推送的安全性、精準性。目前,比較科學合理的強化方法是“四議四公開一監督”,其特點在于能有效組織群眾參與交易管理,從群眾角度提升“三資”管理水平。在此基礎上,借助互聯網平臺與大數據技術,提升對交易的動態監管,以實時監管為優勢,保證上傳的所有資產變更情況都能在系統上找到追溯痕跡。
交易資金監管主要針對當前農村集體公開交易資產現存的追責問題展開,比如不經集體產權交易的對外公開交易,需要對相關負責人員進行追責。這就需要相關人員補充完善村級非現金資金結算與“村務卡”制度,通過加強對“村務卡”與村級基本賬戶使用情況的監控,對非現金的違規交易進行監督和控制。
同時,借助平臺預結算模塊,推動村級資金收支“兩條線”管理,把握村級費用支出,減少不良債務等情況發生,在減輕村級管理人員負擔的前提下,保證村級收支平衡。當然,相關管理人員還要不斷對交易違規行為進行挖掘和處理,以增進監督管理工作的公平性。
隨著城鎮化建設不斷推進,農村逐步摸索出了適合自身經濟發展的新形式。為滿足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需要,農村集體產權公開交易透明化成為了當前農村“三資”管理規范化改革的目標。大數據在農村集體產權公開交易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通過建立公開交易平臺,使集體資產數據、運轉流程和相關監督管理實現了公開。要實現交易透明化,還應在此基礎上強化基礎審核工作及交易監督管理,使交易流程更加簡潔,使交易過程和結果更加規范、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