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 博
(山西林業職業技術學院 山西 太原 030009)
保護森林公園是落實國家環境保護國策的重要手段,也是發展城市旅游業、提高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有效舉措。
一般來說,發展森林公園旅游產業,吸引外地游客,增加收益,需要對景區進行包裝,利用名人效應等提高當地森林公園景區的文化附加值,在不破壞環境的基礎上對森林公園景點分布、樹木種類等進行創意設計,形成獨特景觀。
森林資源對旅游業的意義主要在于獨特的空氣條件。經過細心保護的森林公園景觀往往具備良好的空氣環境,對于長久居住在城市的游客來說,森林公園景觀具備更高的旅游價值,且因樹木的存在,森林公園景觀會隨氣溫、空氣濕度、天氣環境、季節的變化而變化,具備獨特的觀賞價值。所以,無論是在環境保護上還是旅游開發上,森林景觀都有其獨特優勢。政府和企業應當提高環境保護意識,正確開發森林資源,實現林木類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對當地的森林資源進行深入研究,在不破壞環境的基礎上進行符合當地人文特色的創意設計,加強森林公園景區對游客的吸引力,最大程度利用森林公園景觀增加經濟收入[1]。
森林資源資產的評估測算非常復雜,如果只是按照樹木的種類進行評價,對不同森林資源的評估就會有較大出入。
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記》給予人們極大的想象空間,很多人對這樣的凈土充滿向往,希望在繁重的工作之余得到一片休憩的空間。對類似于“桃花源”的開發和打造,森林景觀中必須要有足夠的自然資源,樹木的可持續再生能力也是應重點注意的環節。比如四川省的峨眉山被開發為旅游景點之前,山勢險峻、綠樹成蔭,金頂之上一片生機盎然,蒼翠欲滴的樹冠以及蜿蜒盤旋的山麓都能帶給人們美的感受。同時,隨著海拔高度的增加,山體不同位置生長的植物類型和數量也大不相同,有的樹冠甚至會倒掛在山腰,形成“倒著長”的獨特景象。
在后期的景區開發過程中,這些有趣的自然資源就是應該重點保留的部分。另外,山中的一些珍稀藥材也是開發部門需要考慮的重點[2]。
對于森林公園景觀資源的開發,必須要保障人們的身體適應能力,如果森林中的天氣情況過于惡劣,就不適宜建造公園項目。小橋流水、山間風光、十里桃花的“浪漫長廊”等,都可以成為游客穿梭其中的重要原因。因此,漂亮的外觀、宜人的條件,都是打造森林公園景觀所考慮的必要條件。比如熱帶氣候區就不適合打造公園景觀,因為熱帶高溫潮濕,植物長勢喜人,游客從下面經過時,可能會被樹冠上落下的果實砸傷。事實上,在廣州的部分林蔭道中,已然發生類似事件。另外,由于熱帶蛇蟲蚊蟻的毒性較大,如果開發公園景區,會給游客游玩帶來嚴重的安全隱患。
開發森林公園后,想要在吸引眾多游客,可以對當地的民間故事和歷史進行挖掘,根據當地的特色打造相應的公園景觀。游客可能被故事吸引而前來游玩。因此,挖掘森林資源中的素材也是開發部門的重要職責。比如在驪山風景區,可以宣傳唐玄宗和楊貴妃動人的愛情故事,景區內大量的石榴樹則是唐玄宗寵愛楊貴妃的表現,因為石榴樹寓意“多子多孫”。游客可以根據這些森林資源和歷史文化更深刻地了解當年的浪漫故事,從而對驪山風景區產生更加深刻的認識[3]。
3.1.1 為森林公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由于森林公園對生態環境的要求較高,在一定程度上會抑制制造業的發展,且森林公園初期成本高、收益慢,不利于吸收民間資本,需要政府在經濟發展中發揮引導作用,向企業宣傳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指出森林公園建成后對當地經濟產生的促進作用,拓寬融資渠道。
相關部門要加快森林公園的建設進度,獲得政府政策與資金支持,制定相關法律法規,保護當地森林資源的安全,減少不利于保護環境的工業活動,鼓勵企業發展森林公園旅游業,同時吸引更多民間投資,促進森林公園基礎設施建設,劃分更多公園場地,增加城市綠化面積。
政府還應培育、扶持一部分開發森林資源、打造森林公園景觀的企業,使森林公園項目創造經濟效益,讓民間企業看到森林公園項目在未來市場環境中的發展前景[4]。
3.1.2 加大經濟投入,引進專業人才
經濟投入是推動森林公園發展不可忽略的內容,完善基礎設施、改善社會環境,都需要一定的經濟條件作為保障。由于我國對森林景觀資源開發的經驗不足,在景區規劃布局、景區選址、森林保護、協調森林公園發展同其他產業發展的關系等方面都需要專業的管理人員,所以除了要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外,政府要加大人才引進力度,投入更多資金,提高人員的福利待遇,積極同高校合作,為森林公園項目的發展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持。
旅游業對經濟的作用除了體現在景點創造的經濟收益外,還體現在推動其他相關產業發展方面,例如交通、食品、酒店等,這些產業的完善程度會影響游客的消費體驗。
以桂林為例,桂林將旅游景點作為當地經濟發展的關鍵內容,但桂林主要的經濟收入來源為酒店、飯店、游船等旅游衍生產業,這些衍生產業發展日益完善,提高了桂林旅游景點的附加值。所以,要想推動森林公園發展,就要重視其衍生產業的完善,例如當地的交通條件、酒店服務、娛樂產業,將森林公園景觀同城市服務行業相結合,起到互相促進的作用[5]。
植物資源是森林公園景觀的主要組成部分,也是森林公園景區區別于其他景區的重點。政府要建設森林公園景觀,兼顧“綠水金山”與“金山銀山”,首先就要加大對植物資源的開發力度。除了要正確認識當地的氣候和地勢條件、保護森林植被外,還要從經濟發展的角度出發,在不破壞生態環境的基礎上,栽種多種植物,通過合理搭配多種植被,提高森林公園的觀賞性[6]。
在森林公園景觀建設中,除了重視植物資源外,動物資源也不可忽視。保護動物資源既能維持森林生態平衡,保護森林環境,還能增加森林公園景觀的多樣性,提高景區的趣味性。但目前相關部門在森林資源開發中的保護和監管力度不足,經常出現動物死亡的情況,所以政府應當樹立正確的思想,重視森林動物資源,通過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等方式保護森林動物資源,既能維持森林生態平衡,又有助于提高森林公園景區對游客的吸引程度。
首先,要從當地的市場環境出發,結合森林公園景區的經濟發展條件,明確森林公園的占地規模和建設規模,通過明確的開發戰略吸引更多資金。其次,豐富森林公園的游玩內容,在不破壞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增加娛樂設施,提高公園的附加值,完善公園基礎設施,為游客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再次,深入挖掘當地的風土人情特色,在森林公園景觀的開發設計中加入能彰顯當地文化特色的元素,提高景區的競爭力。最后,要注重對森林公園的生態保護,避免因景區開發對森林環境造成破壞。
開發森林景觀、建設森林公園的成本較高,要及時回攏資金,鼓勵企業踐行“綠水金山”理念,做好廣告宣傳工作,提高森林公園景區的知名度,充分展示景區中的特色景觀和游玩項目,以吸引游客。可以通過名人效應、高鐵廣告或網絡傳播等方式進行宣傳,提高景區知名度,增加游客游覽量。
我國進入了歷史發展新時期,除了物質需求外,人們的環保意識不斷提高。森林公園景觀開發作為能兼顧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代表性項目之一,成為城市發展的熱點。隨著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未來旅游業擁有更強大的市場潛力。所以,政府和民間企業都應重視對森林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加強思想認識,加大經濟投入,以建設森林公園的方式實現地方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