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 撼,焦向陽,湯林偉
(1.鄧州市春風學校 河南 南陽 474150;2.南陽師范學院 河南 南陽 473000)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鄉村振興戰略。觀光農業發展為這一戰略實施提供了有力的產業支撐。南陽市山川秀麗,地形復雜多樣,鄉村氛圍濃郁,發展觀光農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南陽市可以利用這一優勢發展觀光農業,提高本市經濟水平,滿足人們對健康生活的追求。
發展觀光農業打破了傳統單一的農業模式,能夠促進大學生回鄉、科技人員下鄉,有利于引導惠農政策實施,引導金融資金和社會資本投入新農村建設,推動公共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促進美麗鄉村建設[1]。
南陽市作為南水北調工程水源地,工業發展受限,農業效益低下。南陽市發展農業觀光能改變農民傳統的生活方式,提高農業生產效益,充分利用其地理區位和資源優勢,有效提高當地經濟水平。
南陽市于2015 年制定了《南陽都市生態農業發展規劃》,指導全市都市生態農業穩步健康發展,逐步形成了近郊休閑觀光圈、遠郊綠色產業圈、山區生態涵養圈,以及G312 休閑農業產業帶、G207 生態農業產業帶、白河休閑觀光產業帶和南水北調中線干渠觀光產業帶等都市生態農業。
南陽花卉苗木休閑觀光示范區、南陽國家高新科技農業示范區、宛城休閑農園示范區等十大都市農業示范區,帶動了南陽市農業全面發展。玉蘭生態園曾獲得河南省都市生態農業試點項目資金的支持,設有設施農業區、青少年認知區、拓展訓練區、燒烤自助區等。中原荷花博覽園集蓮藕種植、選種繁育、科研開發、休閑觀光為一體,顯現出生態觀光農業的魅力,整體發展態勢良好。
人們生活水平提升、國家加強農村公路建設、現代化交通工具普及等,為南陽市觀光農業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2]。南陽市觀光農業發展時間較短,軟硬件設施不到位,開發程度不高,品牌效應有待提升。
南陽市觀光農業的發展得益于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但在實際發展過程中仍存在軟硬件設施不到位的情況。
硬件設施不到位主要表現在從市區到各觀光園區的道路缺乏及時維護,部分路段的路況較差;鄉村公路路面窄,逢年過節穿過集鎮的公路上堵車嚴重,農忙時節公路上曬糧打谷影響交通;農業觀光園區內衛生條件差,很少有觀光園能夠提供住宿,能夠提供住宿的也因熱水供應、設施配套、周邊環境等方面存在不足之處而入住率不高[3]。
軟件設施不到位主要表現在觀光園內網絡信號差,缺乏娛樂設施;服務人員多是留守中老年人,服務意識差。這些因素導致觀光農業園區最終演變為農家樂。消費渠道單一化導致觀光農業園區收入不高、效益低下,部分觀光農業園區整年處于停擺狀態。
南陽市觀光農業在政府支持下迅速發展,但整體規模小、特色不明顯、同質化嚴重,其根本原因是開發程度低。當前南陽市農業觀光園區經營模式以農家樂為主,沒有對其他項目進行深度挖掘,沒有與生態農業、農業旅游、傳統農耕文化、民俗風情、科普教育等結合起來,缺乏長遠謀劃和整體規劃。同質化、重復化建設導致觀光園區不能給游客帶來全新的體驗,很難吸引和留住游客[4]。
南陽市觀光農業普遍缺乏根據園區基地情況和周邊環境進行分區域產業規劃設計、道路系統規劃設計及空間景觀規劃設計等,這使得觀光園區缺乏應有的美感,影響游客的旅游體驗。
缺乏合理的規劃設計,使得觀光農業與傳統農業一樣受季節性影響較大[5]。例如草莓采摘園、蓮花觀賞園等在景觀季節過后,整個園區陷入荒蕪落寞的狀態,限制了觀光園區的規模經濟效益。如何規劃設計觀光園區,增加觀光農業園區一年內不同季節的經營內容,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近些年南陽市各縣(區)都在積極發展觀光農業,但形成品牌的園區并不多。這不僅與當地觀光農業園區發展規模和服務質量有關,也與宣傳力度不足、宣傳方式單一有關。
大部分觀光農業園區把消費群體定位在周邊區域,自身特色不鮮明,輻射力不強,吸引力不夠,僅靠口口相傳的營銷方式難以吸引遠距離的客戶。前期基礎設施建設完備、經營特色鮮明的觀光農業園區急需加大宣傳力度,擴大知名度,提升品牌效應。
通過對南陽市觀光農業發展狀況的系統調研,借鑒國內外觀光農業發展的先進經驗,針對南陽市觀光農業發展面臨的問題,可從政府和觀光農業園區兩方面入手,提升南陽市觀光農業發展水平。政府應從政策、籌資、用地、基礎設施、稅收等方面給予支持,實現觀光農業可持續發展。觀光農業園區可擴大經營規模,提升服務水平,與傳統農耕文化結合,多渠道開展宣傳。
觀光農業發展離不開軟硬件設施投資,而這些投資必然需要大量資金,這就需要調動多方社會資源參與建設。
3.1.1 硬件建設方面
首先,政府要對區域內觀光農業資源進行整合規劃,避免觀光農業同質化發展和重復投資。其次,政府要把觀光農業建設與美麗鄉村建設結合起來,主動承擔起外圍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包括鄉村公路建設與及時維護、通水、通電、基礎通信網絡建設等。再次,引入多主體參與、多種模式并存的方式發展觀光農業。以農業龍頭企業為主體、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村互助組等為輔助,多渠道籌集觀光農業園區建設資金。
3.1.2 軟件建設方面
應加大對從業人員的培訓力度,提升其服務水平??梢越柚r民工返鄉創業等政府培訓平臺,對從事觀光農業服務人員進行標準化、流程化、專業化的培訓,從而使顧客獲得更好的體驗。
要想將南陽市觀光農業以農家樂為主要經營模式轉變為集吃、住、購、娛、游于一體的多種經營模式,需要對觀光農業進行深度開發。
從政府層面來說,應聯合高校、科研院所,結合各地資源,把生態農業、農業旅游、農耕文化、民俗風情、科普教育等進行有機結合。針對城市缺乏對青少年開展動植物科普教育基地的現狀,可以專門在部分觀光園區開辟出科普教育基地,形成多元化、差異化的農業觀光園區,滿足不同層次、不同群體的需求。
從農業觀光園區來說,需把觀光園區發展同相關農業產業發展相結合,如釣魚觀光園與養魚產業相結合、荷花觀光園與蓮藕產業相結合等,提升經濟效益,實現觀光園的可持續發展。同時,最大限度調動農戶參與的積極性,讓農戶以土地、資金等方式參股、入股,解決資金投入不足的問題。吸引農戶參與農耕文化展示、民俗表演等,延伸農業觀光產業鏈,增加農戶收入,豐富客戶體驗。
觀光農業園區建設應建立在長遠發展、合理規劃的基礎上。在觀光農業園區建設前,應結合基地情況和周邊環境進行分區域產業發展規劃設計、道路系統規劃設計及空間景觀規劃設計。觀光農業園區可在專業調研的基礎上,聘請專業的設計團隊進行園區發展規劃設計。對觀光農業發展進行科學合理規劃,不僅是農業觀光園區自身的事情,也需要政府積極參與。政府積極參與能夠從宏觀上把控南陽市觀光農業發展的整體情況,避免重復建設,確保各觀光園區的特色,還能夠協調多方資源,引導多部門支持觀光農業的發展。
應從知名度、信譽度、美譽度3 方面入手提升南陽市觀光農業品牌效應。首先,提升知名度需加大宣傳力度。政府應為觀光農業宣傳提供推介平臺,在政府網站等提供專欄,通過線下商業活動等為觀光園區提供宣傳機會。觀光園區在利用好政府提供的宣傳平臺和機會的同時,應充分發揮好網絡宣傳優勢,采用自建平臺、群推廣、軟文推廣、博客推廣、搜索引擎推廣等方法加大宣傳力度。其次,提升信譽度不僅需要政府部門的規劃、完善標準和督促檢查,更需要觀光園區的誠實守信和優質服務。再次,提升美譽度可通過創新產品服務、關注特殊顧客需求、激活顧客參與感等方式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