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琪琪,周晶容
(1.武漢紡織大學傳媒學院 湖北 武漢 430073;2.武漢紡織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湖北 武漢 430073)
2020 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農村是實現這一目標最艱難、最繁重的關鍵點,同時農村也具備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以及最大的潛能和動力[1]。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決策部署,指出要解決新時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和完成“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成就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必須解決“三農”問題,這對我國具有宏大而深厚的現實意義及歷史意義。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44 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9 年6 月,我國網絡視頻用戶人數達7.59 億人[2]。互聯網技術的成熟使短視頻行業迅猛發展,在網紅經濟蓬勃發展的背景下,通過短視頻走紅的人不勝枚舉。2020 年11 月,四川理塘縣土生土長的農村男孩丁真憑借一段7 s 的短視頻,在各個新媒體平臺火速爆紅。
21 世紀以前,鄉村文化的傳播處于單渠道輸出的階段,廣播電視等常規媒體引領著鄉村文化的傳播。農民依靠廣播電視滿足對娛樂和外部信息的需求,提高鄉村文化傳播的主動性以及自我展示和文化建設的意識淡薄。
在全球化背景下,網絡媒體所代表的互聯網和以手機為代表的移動通信媒體迅速崛起,在脫貧攻堅戰略的助力下,農村居民生活方式不斷改進,信息接收方式逐步多元化,鄉村文化的傳播逐漸趨于“去中心化”。這種“去中心化”是互聯網時代下農村關系的新形態,是農民主體意識萌發與短視頻行業快速進步、相互影響的產物。2020 年2 月,全面脫貧的甘孜牧民通過直播平臺與外界網友溝通,以獨特的藏族文化吸引了眾多網友的關注。記錄丁真生活的攝影師長期在四川甘孜地區進行拍攝,不經意闖入鏡頭里的丁真憑借著純真的笑容受到了網友的喜愛。丁真的走紅看似是個“意外”,其實也是必然,即使沒有丁真,也會有其他像丁真一樣的人出現在公眾的視野。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應將精準扶貧事業作為國家發展戰略中的關鍵一環。根據國務院扶貧辦統計,經過4 年多的脫貧攻堅,我國現行規范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從超過9 000 萬人下降到2019 年年底的5 000 萬人,貧困縣從832 個減少到2020 年3月的52 個[3]。2020 年,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現行規范下的貧困人口全面擺脫貧困。丁真及其家鄉甘孜站在脫貧的浪潮上,向全國人民展示了脫貧致富戰線的最新情況,也成為發展脫貧戰略的基石。
丁真走紅之后,四川省甘孜理塘縣文旅團在全國各個媒體平臺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將丁真收入麾下,使其成為當地的旅游形象大使,并拍攝了《丁真的世界》作為理塘縣的宣傳片。這種快速的決策一方面能保護丁真不被卷入市場化的潮流,避免其被過度消費,另一方面抓住了丁真走紅的熱潮,促進當地發展,給當地發展旅游經濟創造了商機,向更多人展現了理塘的雪山、草地和獨特的人文風景。同時,丁真也有了穩定的工作和不斷提升自我的機會,實現了由一個牧羊少年向文化傳播者與傳承者的蛻變,無論是對個人還是集體來說,這都是最佳決策。對理塘的優秀傳統文化進行探究,提高了鄉村文化自覺性,促使理塘鄉村文化重構,用文化的內生力量達到振興鄉村文化的目的。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鄉村文化是中華民族文明史的主體,村莊是這種文明的載體,耕讀文化是我們的軟實力。”數量龐大的鄉村承載著五千多年來中華文化的優良基因,助力鄉村文化建設,從而打贏脫貧攻堅收官之戰,成為當下鄉村建設的重中之重。抖音、快手等平臺所代表的短視頻行業迅速興起,短視頻的功能形態和內容類型不斷更新,使剛剛走出貧困的人們有了更多的路徑追求精神上的滿足,文化娛樂方式也更加多樣化。在技術和脫貧戰略的推動下,給本就發展迅猛的短視頻行業提供了助力。一段7 s 的短視頻就讓丁真——一個脫貧鄉村的普通牧羊少年受到了全國網友的關注,甚至在各文旅平臺引發了一場“搶人大戰”,由此可以看出人們對脫貧戰略實施現況的關注。抓住脫貧攻堅熱潮,助力本地文旅事業發展,這就是一個野性與甜美并存的牧羊少年受到高度關注的重要原因。
短視頻在人們的生活中得到了遍及,使鄉村文化實現了從開始的無人問津到現在搬上熒幕。在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受眾更加注重實際體驗感,逐漸走出熒幕被動接受傳播的狀態。受眾最初在短視頻中觀看并感受鄉村文化,現在轉變為深層次的溝通與交流,更加了解鄉村文化的細節與內涵,更注重線下體驗的參與感與共同感。
我國具有悠久的鄉村文化歷史,例如農耕、民俗、餐飲等各類文化類型,它們作為基礎與護盾,為鄉村開發鄉村旅游項目,推動鄉村經濟產業發展提供了契機。這些都是在脫貧攻堅戰略基礎之上的目標和期待,短視頻則為實現這個目標提供了全新的方式,普通村民就是這些網絡視頻的生產者。丁真的短視頻不僅展現了一個普通鄉村少年純真的笑容,也將理塘的鄉村風貌、鄉村生活、淳樸的村民個性通過網絡的方式呈現給大眾。
如何以脫貧攻堅作為最終目標,順利完成相關任務,并且鞏固現有的成果,是當前各個階層應該著重考慮的問題。貧困是由地理、環境、歷史遺留的社會形態等各方面因素導致的,這些貧困區域有著深厚的地域文化,可以文化扶貧作為扶貧戰略的支撐,保障經濟扶貧的穩定性和時效性。“文化扶貧激發人的內生動力,是精準扶貧戰略的題中應有之義,更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必經之路”[4]。2018 年年初,以快手為代表的短視頻平臺主打的“幸福鄉村戰略”投入實施。鄉村里的人、事、物、景都以短視頻的方式記錄下來,以現場直播和電商帶貨等方式出現在大眾視線中,并且成功在互聯網平臺上分得一杯羹,鄉村文化的特色得到了展現,引起了更多人的關注。從表面來看,雖然抖音短視頻給丁真走紅提供了有效途徑,但實質上其在鄉村脫貧及建設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幾秒鐘的短視頻使理塘獨特的服飾、人文特點進入了大眾的視野,在無形中改變了受眾對理塘等貧困鄉村的認識,吸引了外界對貧困鄉村獨特文化的關注,帶動了農村農貿產業的發展,加強了鄉村旅游產業的推廣,促進了農村經濟產業建設,加快了貧困農村現代化發展的速度[5]。
鄉村振興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實現,需要腳踏實地,在保障貧困鄉村實現內需供應自由化的基礎上,為我國發展提供強大動力。然而,脫貧并不是農村建設的終極目標,2020 年底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中提出了針對“第二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下一步戰略,其中對脫貧地區的后續發展提出了“五年過渡期”的策略。這5 年能讓剛走出貧困的鄉村休養生息,在確保不返貧的同時實現持續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短視頻平臺在實現自我發展的同時,要積極響應政府提出的“三農”政策,輔助新階段“三農”工作順利完成。一方面實現鄉村短視頻內容表達方式多元化,為鄉村自媒體提供多元化的專欄。拓寬鄉村短視頻創作者的創作空間及渠道,從而重塑農村形象,改善大眾心中對農村風貌、人文等方面的認知。
丁真是時代浪尖上的產兒,具有龐大人口基數的農村還需要樹立更多這樣的典型,形成部分帶動整體的強勢力量,實現農村經濟發展[6-7]。另一方面專注于鄉村傳統文化的深入發掘。文化是民族發展的積淀,應該被重視、被關注;文化也是精神寄托,是人類靈魂的家園。深入剖析獨特的民族文化,用民族文化魅力聚集資源,這是農村短視頻未來發展的必經之路,也是農村實現實質性改革的“快車道”。
在融媒體時代背景下,短視頻相對于圖文傳播的形式更具直觀性,能夠在短時間內將傳播內容表達得淋漓盡致,使“三農”政策更加具體。對于處于貧困且迫切需要走出貧困的鄉村來說,看到切實的成果比政府政策更能提高走出貧困的決心和信心,是脫貧致富路上的一粒“定心丸”。解決“三農”問題備受國人和外界的關注,短視頻不僅是實施舉措的工具之一,更是一個成果展示的平臺。脫貧攻堅不是閉門造車,而是要通過當前大眾所接受的方式傳播成果,展現國家決策的先進性,為全國、全世界看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提供新視角[8-9]。
以短視頻傳播鄉村文化作為主要形式,將其加入到國家脫貧扶困的政治任務中,能夠促進鄉村經濟增長,通過鄉村振興背后的文化邏輯傳播鄉村文化。丁真走紅事件反映出短視頻技術具備激發村民文化自覺的內生動力,村民開始主動融入鄉村文化的傳播與建設之中,并由此帶動鄉村產業繁榮,最終打贏脫貧攻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