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聚強
摘要:提高學生誦讀能力所采取的教學策略,通過課堂教學培養和激勵使學生會誦讀,愛誦讀;構建“讀——說——寫”的誦讀形式,我手寫我心;由讀生發演,提升學生愿意自我展示的陽光心態。
關鍵詞:提高;農村小學生;能力。
誦讀是口語交際的一種重要形式。在推進語文新課程的征程中,教師要讓每個學生做閱讀的主人,讓他們都喜歡讀書、主動讀書,進而視讀書為一種樂趣、一種享受。只有這樣,在有限的讀文時間內,學生的誦讀能力才能提高,理解能力才會增強,從而展現自我,抒發性情。
而薄弱農學校村,由于各方面條件的制約,教師在指導學生誦讀方面留有疑惑,學生誦讀興趣和能力存在不足,因此,如何科學有效地指導學生學會誦讀,提高誦讀能力,便顯得尤為重要。
我們在誦讀實踐中探索出一套提高農村小學生誦讀能力的有效策略:通過課堂教學培養和激勵使學生會誦讀,愛誦讀;構建“讀——說——寫”的誦讀形式,我手寫我心;由讀生發演,提升學生愿意自我展示的陽光心態。
一、課堂教學讓學生學會誦讀,愛上誦讀。
(一)保證讀書時間
留給學生足夠的朗讀時間,去掉煩瑣的分析,注重讓學生在讀中感悟;教師根據教材特點安排好每節課的朗讀時間,把朗讀時間交還給學生,要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正確地讀課文,要讓全班的學生讀完、讀好,切不可玩“花架子”“走過場”。要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反復的地讀,讀出感覺,讀出味道,讀出情趣。要鼓勵學生多讀,最為重要的是在朗讀教學中教師不能以自己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朗讀,一定要把讀書、思考的時間還原給學生。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他們多讀書,讓學生通過所讀的文字自己去體會,去領悟,讓此時的學生由“聽者”變成真正的“讀者”,充分的讀,在讀書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感受情感的熏陶”。
(二)加強范讀引領
教師可通過聲情并茂的范讀引起學生的想象,讓學生與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激發學生朗讀的欲望。教育家葉圣陶先生也說過:“設身處地,激昂處還他激昂,委婉處還他委婉……務必盡情地發揮作者當時的情感,讀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當時說些什么,而且與作者的心靈相通。”
(三)適時創設情境
創設恰當的情境,營造氛圍。音樂渲染情境,激發朗讀靈感;語言描繪情境,獲得情感體驗 ;圖畫再現情境,體會文章情感;借助生活實踐,想象創設情境 。
(四)多元化的評價
老師不經意間的一句贊揚,會對學生產生巨大的動力,從而使他們在學習上產生興趣和動力。教師要認真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使用賞識性評價;由于自身的素質,家庭條件,生活經驗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學生感悟的角度不同,對朗讀的處理也各有千秋,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關注學生的感受。施以個性化評價,有效的發揮學生的潛能,幫助學生樹立自信,促使每位學生全力投入,盡情發揮,取得進步;
二、構建“讀——說——寫”的誦讀形式,我手寫我心;
為避免學生不求甚解,只求朗朗上口,依據小學生的身心特點,著眼“熏陶”,注重“感悟”,在學生海量閱讀的基礎上,把誦讀由課內向課外延伸,參加“清北閱讀”、“挑戰自我 相約九一”等活動,學生熟讀能誦,耳熟能詳,因讀而生發說,說對學生讀、寫、記有促進作用,說能提高學生讀、寫、記的積極性,并且能提高學生讀、寫、記的質量。因說而愿意我手寫我心書寫感悟。
三、由讀生發演。
在閱讀教學中,讓學生即興表演,是促進其對課文進行全身心感受的有效手段。在初步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表演,把抽象的語言文字轉化為形象的表情身姿運動,提高的不僅僅是對課文的深入理解程度,而且是整體的語文素質。
學生在海量閱讀的基礎上由讀生發演,通過演課本劇、講故事等活動從而提高學生誦讀能力。學生也愿意從誦讀“尋言以明象”,由誦讀生發展示,從課內向課外延伸,參加“講故事”,“中華誦 經典誦”等各種活動,從而提高學生誦讀能力。
本文系邢臺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提高農村小學生誦讀能力的對策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立項編號181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