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共廁所是現代城市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在“公廁革命”浪潮推動下更加凸顯了國民數字以及政府的執政能力,其在設計的過程中需要將環境衛生問題、老幼病殘孕問題以及公共設施的維護問題考慮在內,由此將使得公共廁所的設計難度不斷加大。本文將基于國內城市公共廁所設計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提出優化展望。
關鍵詞:公共廁所;環境衛生文明建設;建筑設計
1 引言
公共廁所作為滿足日常生理需求的重要基礎,在設計的過程中更就需要將客觀需求與人性化需求融入其中,進而更好地凸顯整體上設計的特點。但由于受限于多重因素,使得公共廁所在設計的難度上也呈現不斷提升的現象,因此以下將基于我國公共廁所設計中的現狀、問題提出相應的優化路徑:
2 國內城市公共廁所設計現狀與問題
目前,國內城市的公共廁所在數量布點、規劃設置和建筑及室內設計等方面依然存在一定的問題,以下將對其進行分析:
2.1 公廁數量布點不均衡
按照GB 50337-2018關于3-5棟/平方公里的設置標準,許多城市和地區都不能滿足這一標準,并且對于旅游景點較多的地域,在旅游旺季以及人流數量較大的時候將會出現公共廁所數量不足、等候時間較長以及環境衛生維護困難的現象。
2.2 公廁設計仍存在缺陷
女廁所位數不能滿足使用要求,在相同條件下,女洗手間位數應為男洗手間位數的1.5倍,女廁所更需要私密性,但許多地區并未對其進行優化。此外洗手間內應為殘疾人、孕婦、嬰兒等特殊人群提供可以方便和照顧的空間。此外,有些輔助型公廁經常建在采光和通風不良的地方,導致公廁出現昏暗、不通風、氣味嚴重等問題。
2.3 公廁內設施不全或老舊情況嚴重
我國城市公廁設施大多配置不夠完善。其中許多公廁出現缺乏紙巾、干燥手部的設備缺乏、通風設施效果不佳,燈光照明設施不足等問題。伴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廁設施的綜合性能也需要不斷更新。在公廁里安裝座便器是非常必要的,因為老人或行動不方便的人都需要使用座便器。實踐中發現,不少人不愿用坐便器,即便是清潔的坐便器,許多人依然會有所抗拒,這將使得蹲廁的使用需求更大。
2.4 公共廁所的設計缺乏地域文化元素
城市公共廁所作為城市建筑藝術組成的一部分,其中所設計的內容和形象都與城市的造型特點、城市色彩、城市的自然以及社會密切相關,而其設計的優劣在某種程度上對城市景觀、文化產生了不可替代的影響。但當前,國內城市公廁大多在外觀設計上不能與周圍環境相協調、融為一體,由此使得公共廁所的整體呈現效果依然處于不佳的狀態,這也將帶給人們極大的不良視覺效果。所以將公廁設計與區域文化實現高度融合就顯得尤為重要,而如何把地域文化引入其中也是目前公共廁所管理人員和施工人員必須考慮的問題。
3 國內城市公共廁所設計改進措施
3.1 宏觀層面的布點規劃
公共公廁的規劃與布局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城市的規劃設計風格,其中需要依據城市人口的數量、地域人流特點以及布局做好相應的規劃設計,由此使得公共廁所能夠與城市建設項目相同步,逐步實現公廁布局合理、布局合理、目標明確、重點突出等,進而更好地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按照現行行業標準要求,按照規劃的土地性質確定公廁的設置數量和布局,使其能滿足每平方公里3-5平方米的要求,并對規劃公廁數量作出限制。
3.2 中觀層面的功能設計
公共廁所在選址上需要綜合考慮景觀要素以及人口流量,其中需要著重注意以下問題:
3.2.1 解決私密性和公共性的問題
公廁的私密性與公共性的雙重屬性決定了公共設計的矛盾。公廁內部設計要注重隱私的要求,明確室內和室外環境的邊界范圍,例如男、女廁的入口處,要盡可能迂回些,結合玄關的設計方法,必要時要設置窗口,以確保從周圍建筑的位置窺探出廁所內的情況。并且建筑物的外部位置和外觀設計要尊重公共性,要方便人們尋找公共廁所,不要設計在街道的隱蔽地帶,入口要朝向街口或拐角處,可以看得見人。公廁應清楚標明公廁位置,并清楚地標出,以便為行人提供指導。
3.2.2 解決通風和采光的問題
公廁應該設在有利于通風和采光的地方,對自然采光和通風也有一定的要求,否則,衛生間內很暗,會引起安全事故或犯罪等危險,而且衛生間內不通風會導致廁所內臭味嚴重。此外,洗手間的位置要避免風向和風向,不然洗手間會散發出臭味。當前,可采用機械通風、新風換氣系統、低位負壓管道等一系列人工工藝方法對廁所通風進行改造。
3.3.3 解決女性廁位不足的問題
為了滿足女性的使用需要,應該盡量增加女性廁所位置,按照國家標準,男女廁所位置的比例要達到1:1.5。同時,為了解決廁所數量不平衡的問題,部分城市陽臺公廁中,設置了可調整男女廁所數量的“潮汐廁所”,根據不同時段男女如廁人數,及時更換廁所。由于男、女廁所普遍使用,故考慮設計無性別廁所,內配蹲便器或座便器,門口注明為男女共用廁所,這種廁所必須要求有獨立隔間,使得使用者的隱私能夠得到有效保護。
3.3 微觀層面的功能設計
3.3.1 解決人性化提升問題
公共廁所里的衛生紙是不可或缺的衛生用品,但是在實際使用中,衛生紙被盜用、浪費的現象時有發生。針對這一問題,有些城市采用了智能紙取設備,每人每次只能取一定數量的紙漿,這樣既保證了供紙,又減輕了衛生紙丟失的現象。此外,在公廁中,居家式的服務體驗也應該逐漸應用,例如增加熱水洗手、移動電話充電、快干雙手等服務項目,與公廁相結合,為使用者提供附加服務。除此之外,利用大數據與“互聯網+”技術,實時顯示公廁位置,也是改善公廁人性化措施的一個重要手段,從而進一步方便市民查詢和使用。
3.3.2 融入地域文化特色
要把地方特色融入公廁細節設計中,營造城市風貌,抓住地方風俗和民俗,可以在公廁內墻壁、隔板、隔板等處展示文化特色。知名旅游城市杭州,其公廁在建筑和設計中采用淡淡的江南水墨彩繪,并在廁位的隔斷門板上做了一道美化處理,與運河文化相得益彰,進而更好地將文化特色充分凸顯出來。
4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我國公共廁所設計的過程中不僅需要滿足客觀需求,同時還需要將人性化的理念融入到設計工作中,將更好地凸顯公共廁所的實質性效用。在本文研究中主要針對我國公共廁所設計中公廁數量布點不均衡、公廁設計仍存在缺陷、公廁內設施不全或老舊情況嚴重以及公共廁所的設計缺乏地域文化元素等問題,從宏觀設計、中觀設計以及微觀設計層面著手提出相應的優化策略,進而更好地提升公共廁所的整體效用。
參考文獻:
[1]王名舸,陳雙霖.以宜昌市為例談全域旅游背景下城市公共廁所設計方法[J].山西建筑,2019,45(22):20-22.
[2]宋薇.城市公共廁所設計的現狀研究[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9(03):77-78.
[基金項目] 天津市藝術科學規劃項目:地域文化元素在旅游廁所設計中的融合策略研究——以天津為例,課題編號:E20010,項目負責人:康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