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雪
摘要:幼兒美術教學中思維發展創新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 是培養學生思考、推理、理解等心理活動的重要基石。很多教師在教學中也發現, 注重開放化教學引導, 引領幼兒在深入思考想象的過程中深入揣摩, 一方面, 能激活幼兒的學習創作激情和潛能, 鼓勵他們主動學習美術;另一方面, 能夠賦予美術教學內容更多的內涵, 便于幼兒在主動思考創作的過程中生成豐富表達素材。開放化模式運用, 能夠讓幼兒在不斷深入創造的前提下獲得深度感知, 利于其在真正融入發展創作的過程中產生多元化感思體驗。
關鍵詞:開放式美術教學;幼兒美術;美術實驗研究
開放式美術課堂的構建不僅是在教育方式上更加靈活, 還需要關注幼兒的個性成長, 在尊重自我和張揚個性的過程中培養幼兒的創新精神, 達到創新教學的目的。要如何構建開放式課堂是教師當前的主要思考任務, 以下對此進行詳細的分析。
一、注重激發幼兒的美術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教師在美術課堂上需要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美術是一種具有審美力的藝術學科, 因此教師在教授幼兒美術的過程中, 美術開放式課堂的構建首先調整教學內容, 找出幼兒感興趣和特別關注的事物。教師可以讓美術課堂教學變成一個故事會, 通過故事的形式引導幼兒對美術進行關注, 充分挖掘幼兒內在的興趣。例如, 教師可以以《海底世界》的故事為例, 讓幼兒認識各種動物, 用更多的故事情節吸引幼兒的注意力, 激發幼兒的好奇心理, 在講完故事之后讓幼兒按照自己對動物的了解和對海底世界的認識創作美術作品。另外也可以引用電視節目, 例如教師給幼兒布置觀看《動物世界》節目的任務, 然后把自己對看到的動物的認識用畫筆畫出來, 這能讓幼兒充分發揮想象能力, 將《海底世界》和《動物世界》結合在一起。這樣的方式對于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有著非常大的促進性作用。
二、圖畫想象, 豐富內容
運用圖畫聯想, 能夠敲開幼兒的思維想象大門。從相應的圖畫中找出與眾不同, 定能夠給他們形成多元化的認知。圖畫想象, 能夠讓幼兒在主動深入構思繪畫內容中產生不一樣的感觸。以圖畫想象為切入點, 能夠讓幼兒的創作更有深度和廣度, 讓他們在主動對比分析的過程中產生多樣化的理解。突出圖畫想象, 能夠給幼兒更多的感思與真切認知。
基于一定圖畫想象基礎上的拓展, 更能利于幼兒在深入構思的基礎上豐富感知。如, 在“美麗海洋”圖畫中, 教師不妨根據圖畫展現的內容, 建議幼兒觀察圖畫, 便宜他們思考:圖畫中有哪些美麗的魚兒?這些魚兒有怎樣的特征?很多小朋友結合自己的觀察, 能夠主動根據圖畫的內容進行深入揣摩, 能夠從相應的圖畫中找到更多的運用切入點。很多小朋友能夠圍繞海洋中的魚兒, 紛紛提出自己的想法, 有的小朋友說, 這些美麗的魚兒為什么會生活在海洋里;有的小朋友提出, 我們應該怎樣保護這些魚兒, 等等。同時, 建議小朋友運用自己手中的畫筆畫出自己心目中的美麗魚兒。
建議幼兒從相應的圖畫中深入想象, 利于他們在真正深入參與交流中找到更多的豐富內容, 利于其在深入嘗試作畫中形成豐富感知。結合圖畫的內容, 可引導幼兒有針對性深入想象, 鼓勵他們從圖畫的相關細節中找出更多的有價值信息。突出思維想象, 利于幼兒在不斷觀察物體中產生多樣化感知與真切體驗。
三、游戲活動, 深化創作
游戲互動, 能讓幼兒在盡情玩耍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的深刻認知, 利于幼兒在主動回味和提煉中形成深刻的認知。建議幼兒在游戲互動中多深入琢磨, 定能利于他們在總結反思的過程中形成多元化感知。游戲互動, 能讓幼兒的自我構思和實踐體驗能有針對性融入創作過程中, 利于他們獲得更為豐富的感思。
游戲互動, 能夠讓幼兒在輕松玩學的過程中形成多元化理解。如, 在“我給圓圈添衣服”的游戲中, 教師可在黑板上畫一個大圓圈, 可鼓勵小朋友發揮自己的想象, 讓他們運用剪剪貼貼、添添畫畫等美術活動, 選擇相應的彩色粉筆額, 給圓圈添圖形。有的小朋友給圓圈添曲線, 讓圓圈變成一個大笑臉;有的小朋友給圓圈添上直線, 變成了向上飛的氣球;有的小朋友給圓圈添上綠色版紙、黃色的花蕾, 讓圓圈成了一朵美麗花朵。在引導幼兒主動創作中, 不妨建議幼兒多深入嘗試, 讓他們從相應的自我創作中形成多樣化的圖形。
創設多樣化的游戲活動, 利于幼兒在主動融入互動過程中收獲更多的感思和真切體驗。從活動的過程中把握繪畫創作的切入點, 定能給幼兒更多的啟發和思考。游戲活動運用, 能夠讓幼兒在真正深入創作的基礎上形成多樣化理解。鼓勵幼兒根據游戲活動大膽創作, 定能利于其在有針對性提出相應的觀點中產生豐富的想象。
四、成果欣賞, 取長補短
有人說幼兒美術屬于“無錯誤的科學”。換而言之, 因為幼兒的認知心理和辨別能力有限, 定會有一定的錯誤, 但每一幅作品都有其值得欣賞的地方, 即便是丑陋的小板凳, 也會有其一定的突出之處。運用成果欣賞的方式引領幼兒進行深入展示, 定能幫助他們在主動對照執行的過程中獲得不一樣的深刻認知感悟。
借助美術創作的過程, 不妨多給幼兒更多的提示和展覽, 定能利于其在深入參與中發現精彩, 從而集思廣益。如, 在“美麗的小紅花”繪畫中, 針對幼兒對紅花的理解差異, 不妨建議幼兒結合各自的想象主動予以表現。有的小朋友畫出了紅花、綠葉, 并且在陽光的照射下的綻放美麗的花朵。有的小朋友則是給紅花點綴了一些黃色的斑點, 被稱之為花蕾。有的小朋友是給紅花裝上了花盆, 漂亮極了, 等等。對此, 教師不妨組織幼兒將自己的作品張貼在教室墻壁上, 鼓勵他們相互參觀點評。通過這樣的欣賞, 不斷激發幼兒潛在的動力, 不斷激發他們創造靈感, 充分挖掘幼兒無限的創造力, 更利于他們在備受關注的過程中產生無窮的思維想象力。
幼兒的作品被欣賞展露, 不僅能調動他們創作的激情, 更利于其在主動深入表現中產生無限的潛能。成果欣賞的過程, 就是幼兒不斷取長補短的過程, 就是其自身理解感知不斷豐富的過程。運用成果欣賞, 多請家長、老師指出精彩處, 多幫助幼兒分析不足之處, 激活他們創作激情和信心。
總而言之, 在開放化的情境中學習和運用美術, 定能利于幼兒在深入嘗試和主動探知的過程中發現更多的趣味。多帶領幼兒走出課堂, 多給他們相應的指點, 定能利于他們在深入開闊認知視野和思維的基礎上獲得深度感知。以開放的情境引導幼兒深入探索嘗試, 定會給他們更多的無窮想象, 讓美術教育更有情境、趣味。
參考文獻:
[1]幼兒園美術教學活動中的誤區與有效性策略[J]. 馬媛,尋舒珊. ?教育與教學研究. 2014(07)
[2]淺談幼兒園美術教育生活化的策略[J]. 李菲. 美術教育研究. 20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