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南
(吉林藝術學院藝術教育學院,吉林長春 130021)
當代社會越來越重視美育,希望通過高質量的音樂作品提高人們的精神境界,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巴洛克時期的音樂作品是當代歌唱家重點研究的方向之一,仔細分析當時音樂作品與當時社會文化之間的碰撞,把握音樂創作模式,進行高質量的音樂創作。
在分析巴洛克時期的相關藝術特征時,我們首先應該研究此地的地域文化背景。“巴洛克”來自 西班牙語,在西班牙語的解釋中,巴洛克其實是一個貶義詞,主要帶指“離經叛道”的意思。但是后來隨著時間的演變之后,巴洛克逐漸成為時代藝術風格的代名詞。因為在這一時期,思想文化爭議是非常多的,而且戰爭的數量也非常多。到了16世紀末到17世紀初的時候,當地傳統的封建思想有一定的改變。教會也選擇了不同的宣傳方式,各方面的變化給當時社會的主流思想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伴隨當時資產階級的力量不斷增加在當時時代的藝術形式的整體是非常浮夸的,更多表現出來的是及時享樂的思想。后來隨著社會科學的進步和發展,人們的思想發生了一定的變化,人們逐漸開始認清自己,矛盾心理也由此出現。在這一時期中,各類思想文化的數量是非常多的,不同思想文化之間相互交錯,因此,巴洛克時期承載著歐洲百年的歷史和發展,在后續的發展和變化中,國家體現了歐洲社會的人文主義思想,開始向古典主義變化。
研究完巴洛克時期的地域文化背景之后,對于當時社會的音樂風格和意識形態也要進行研究。由于當時社會的矛盾以及意識形態的差異性,于是產生了激情與豪放并存的獨特音樂風格,無論是從音樂的基本載體,還是音樂的創作內容和表現形式,都能夠非常明顯地感受到世俗性的音樂風格。
分析巴洛克時期的聲樂演唱特點,首先比較明顯的是歌唱的靈活性。其實當時的作曲家在實際進行創作時,就已經開始強調主題所涉及的音樂性和旋律性,所以在實際進行作品和情感表達的時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是由于較高的聲樂要求,所以導致當時作品整體的聲線是非常平滑的,而且大多數的音樂作品走的是甜美的風格,歌手演唱的時候會把歌曲中的情感清晰地表達出來。在實際進行歌曲演唱的時候,演唱者會更加注重完整性和完美性的表達,準確地把控歌曲的節奏。另外會靈活地對氣息進行控制,從而使歌曲演唱的整個過程充滿韻味和欣賞意境。
第二方面的演唱特點是裝飾性,在巴洛克時期,大多數的音樂作品都具有非常明顯的裝飾性特征,這也是歌曲本身的重要標志之一。創作者在進行歌曲創作時融入裝飾性的特點,能夠有效地推動巴洛克時期的音樂發展。且歌手在演唱的過程中加入自己的演唱特色之后,希望贏得觀眾的喜好。
一般來說,歌手在完成歌曲時會用顫音作為結尾。各種因素的使用,讓整首歌曲更加的華麗有趣,帶給觀眾更加精彩的音樂欣賞。對歌曲進行裝飾性的演奏不僅在于讓歌手能夠更好地進行情感的表達,讓觀眾能夠了解歌手演唱的音樂內容。但是伴隨時代的演變,以及各位歌手的過分表演,導致后來很長一段時間的歌曲太過浮夸,整體的表演和裝飾技巧毫無感情可言,整體內容太過空洞。
在巴洛克時期,除了正常的演唱表演之外,即興演唱也是作曲家非常喜歡的另一種表演方式,當時的人更多的將其看作是一種聲樂藝術的表現形式,究其本質是裝飾性演唱方式。在當時,作曲家創作演繹作品時,在確定作品主題的基礎上,創建作品框架,再進行即興演唱表演,從而將作品表達出來。當時的歌手已經將即興演唱作為一種主要的表現形式,新演唱的表現形式也是對當時歌手的一種考驗,用于檢查歌手的演唱能力和表現能力。
巴洛克時期音樂作品的特征,比較明顯的是人文性的特征。其實在巴洛克時期,人們更多的是希望將自身的情感表達出來。從最初利用宗教題材來表述情感,到后來人們在陸續創作一些能夠表達感情的作品。早在這一時期,聲樂作品就已經不再受到宗教等思想的控制,人們開始有了自己的思想,聲樂作品創作中注入了人文主義思想的內容。伴隨后續歌劇的興起,給聲樂藝術的發展帶來了極大的推動作用。也正是在那一時期,開始有大量的聲樂作品出現,極大地豐富了聲樂體裁,給當時人們的音樂欣賞帶來了更多的選擇。
第二方面的特征是詩歌性的特征,詩歌性的特征可以簡單地理解成巴洛克音樂作品,歌詞在創作的時候將其寫作成詩歌式形式。其實在當時,很多作曲家都會選擇與詩人合作,歌曲創作者和詩人進行合作之后,從而產出了詩歌。兩者在進行合作的過程中共同完成歌曲中的唱詞部分,另外,這一時期人們更加注重聲樂作品的欣賞。通過為社會帶來高質量的聲樂作品來提高人們的審美能力,全面提高聲樂作品的審美價值。在進行歌詞創作時,一般會用唱詞來代表整首歌曲的藝術性。還會對歌曲的旋律進行研究,讓整體的旋律體現出來的是流暢性和華麗性。
巴洛克音樂作品的第三大特征是旋律在自行變化和發展過程中從而產生的情感,對于其他的特征而言,情感性的特征更為突出。其實對于聲樂作品可以將其看作是利用旋律來表達一種抒情的方式,選擇合適的旋律能夠高效的將創作者的情感表達出來。作曲家在進行歌曲創作時,希望能夠通過自己對旋律的編排,喚醒人們深處的情感。在巴洛克時期,創作者在進行聲樂作品和旋律創作時,非常強調旋律的靈活性和優美性。在對旋律進行研究創作時,給予旋律的抒情特定,在聲樂作品演奏和展示中,也會充分發揮裝飾的特性,對各種音符進行連續使用。
第四大特征是巴洛克聲樂作品在表現時的多樣性特征,伴隨后續歌劇的出現,聲樂的體裁和種類得到了明顯的豐富。聲樂在表現形式上也打破了傳統的單一表現模式,從整體上來看,聲樂已經進入了黃金發展的巔峰期[4]。在之前,聲樂在表現時還會與器樂相互依附,但是歌劇出現之后,打破了這種表現模式,器樂和聲樂進行了有效的分離,它們站在了同一水平線上進行平行發展。到了17世紀下半葉之后,聲樂和器樂轉換成了競爭的模式,正是由于在競爭的環境下的發展,所以兩者進步的速度都非常快。
巴洛克聲樂作品的第五大表現特征是伴奏的靈活性,早在巴洛克時期就已經出現了低音通奏,也正是從這一時期開始,主調音樂迎來了大好發展。這是由于主調音樂的興起,和聲和復調音樂的發展,得到了一定的解放,更加突出主旋律的表現。在這一時期的音樂創作中,各種旋律的轉化發展給創作者帶來了較大的創作空間。另外,通奏低音的發展打破了傳統的發展模式,實現了聲樂和器樂的互相結合,當時的聲樂作品創作和風格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在巴洛克時期,相關歌手在進行聲樂演唱時,所使用的技巧是非常豐富的,而這些技巧象征著當時時代個性情感的解放和無拘無束。受當時資本主義萌芽的影響,世俗音樂戰勝了代表統治階級的宗教音樂,也正是在這一背景下,世俗音樂代表中的話劇,因緣而生。在當時,部分人所信奉的“神”已經失去了一定的意義和價值,不能再對人們的思想進行控制和約束。所以,聲樂技巧在傳統世俗音樂的作用下獲得了較大的發展,嚴重影響封建神權的地位。
在當時,創作者在進行歌曲演唱時,首先表現的是人類個性解放和思想解放的進行演唱的模式。在這種即興演唱模式下,散發出來的是傳統裝飾性的演唱方法。這種傳統經典的演唱模式,推動了美聲唱法的黃金發展,在當時對聲樂作品的發展有實質性的幫助。后續這種演唱模式得到了更加廣泛的應用,許多歌唱家和音樂家也逐漸意識到裝飾性演唱的重要性,真正發現裝飾性演唱的魅力,并將這種演唱方式真正帶到歐洲的舞臺。
巴洛克時期,音樂作品的呈現,并不局限于作品的內容,作品的表演形式和創作者身份也都具有多樣性,而這種多元性、多樣化恰恰反映了當時社會的思潮和人文思想。經過文藝復興的影響之后,人文思想得到了快速的發展,而且,人文思想在當時的發展具有非常鮮明的娛樂和審美的意義。到后來歌劇出現之后,創作者從演唱風格出發,在演唱風格的基礎上,對聲樂作品的演唱風格進行創作,更加強調人的意義。
巴洛克時期,舞臺風格已經呈現多元化的表現形式,而且多元化的表現形式更加象征著當時人們的視覺審美逐漸豐富。在歌劇真正誕生之前,當時的人們更多的會在教堂舉行音樂活動,但是后來伴隨歌劇出現之后,音樂活動的表現性逐漸加強,所以音樂活動的表現場所也有了一定的轉變,傳統的教堂轉變成了舞臺。歌劇在當時對聲樂作品和音樂的發展影響是非常大的,首先對當時大眾的審美造成了很大的轉變。歌劇的服飾是非常華麗的,所以歌劇的服飾出現之后就迅速受到了當時人的喜歡。但是當時演員們在實際表現的時候,對于服飾的華麗性追求太過明顯,而且在舞臺布景方面也相對夸張,舞臺表現時過分夸張的裝飾傳統的音樂表現形成了非常鮮明的對比。其次,戲劇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變得更加的現實化。在當時,是追求欣賞的真實性。所以舞臺上在進行歌曲表演時,使用的許多道具都是真實的,這種轉變會給觀眾帶來更好的觀看體驗。
總的來說,巴洛克時期的音樂作品表現發生了較多的變化,傳統的音樂風格在戲劇出現之后發生了很大的轉變,對當時人們的審美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衍生出即興表演等表現形式,推動了當時聲樂的發展,也為后續的聲樂教育奠定了一定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