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杰英
(廣東文藝職業學院,廣東廣州 510000)
隨著教育規劃綱要等重要政策文件的實施,我國已基本建成中國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提高現代職業教育的質量成為下一階段的任務。《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將職業教育擺在了突出的位置,把改革創新作為教育發展的強大動力,構建體系完備的終身教育。基于人們對職業教育的需求以及行業市場對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培養就業市場所需的復合型技能人才成為職業教育的重要任務。
國家戰略布局催化區域文化發展,區域文化發展已經成為國家重要的戰略布局。大灣區發展的多元化、科技化趨勢,對數字文化創意活動產業表現出巨大的普適性需求。“新冠”疫情期間,中國數字文化產業持續發展,短視頻、直播等新業態不斷涌現,數字技術與文化不斷融合,音樂文化的數字化傳播是大趨勢。根據《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規劃中的“建設一批引領改革、支撐發展、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職骨干專業群,筆者所在院校對接粵港澳大灣區數字文化創意活動產業,針對粵港澳大灣區文藝的需要,組建了以音樂傳播專業為主導的專業群,并于2020年成功立項為首批廣東省職業院校高水平專業群。專業群不僅順應從國家、區域、高職教育到專業升級的需求,還旨在解決數字文化創意活動產業中復合型專業人才緊缺的難題,符合國家十四五規劃、大灣區發展的多元化和科技化,以及數字技術與文化、傳統與高雅文化的數字化傳播趨勢。
自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以來,對中國各行業造成短期壓力和長時間影響,而文化產業市場更是首當其沖,受到巨大影響。由此,線下藝術文化消費供給開始嘗試數字化轉型。而面對疫情常態化的現狀,音樂文化企業更應思考如何拓展多元化經營模式。
新冠疫情助推了中國數字文化產業的持續發展,就業市場對短視頻、直播等新媒體內容的數量、規格、質量和結構的要求大大提高,對音樂傳播專業人才而言是難得的機會與市場風口。因此,行業需要一批懂音樂、懂策劃、會經營、會組織,熟悉新媒體業務,具有開闊視野和推廣能力的音樂傳播人才,為省內外音樂產業的振興提供人力支持。
音樂傳播專業為新增專業,由廣東文藝職業學院在2016年成功申請專業代碼,2017年作為新專業首次招生,目前廣東文藝職業學院為廣東省唯一開設音樂傳播專業的高職院校。經過相關專業調研發現,有部分院校的音樂表演專業在培養目標上與音樂傳播的培養目標相近,如深圳職業技術學院音樂表演專業。隨著音樂產業對音樂傳播專業人才需求的增長,在廣東文藝職業學院的音樂傳播專業建設基礎上,開始出現廣東省以外的兄弟院校開設音樂傳播專業,如湖南外國語職業學院。在廣東文藝職業學院音樂傳播專業的引領下,高職院校開設音樂傳播專業是大勢所趨。
根據粵港澳大灣區文藝“健康向上、傳承保護”的需要,順應文化藝術的數字化推廣成為文藝創作與表演發展動力的趨勢,廣東文藝職業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組建音樂傳播專業群,對接數字文化創意與文藝表演服務領域的崗位群。音樂傳播專業群涵蓋音樂傳播、音樂表演、現代流行音樂、舞蹈表演、音樂制作等五個專業,以臺前表演類專業融合幕后制作傳播技能整合專業,培養具有“會策劃、會表演、會制作、會傳播”服務能力的音樂傳播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滿足音樂傳播、音舞表演、聲光電制作等各環節需求,推動數字文化創意活動產業發展。
目前,暫未見省內兄弟院校設立音樂傳播專業群,與音樂相關的專業群以教育類專業群和表演類專業群為主,與廣東文藝職業學院設立的專業群相近的唯有廣東舞蹈戲劇學院設立的公共文化服務與管理專業群。音樂傳播專業群與廣東舞蹈戲劇學院設立的公共文化服務與管理專業群在面向的職業崗位群有相近的地方,但在組群專業,所服務的產業方面存在差異。
按照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需求,高職音樂傳播專業需要根據產業結構調整優化音樂傳播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把握人才需求狀況,掌握市場對音樂傳播專業人才的崗位群、工作任務、人才素質與能力要求,把握辦學方向,確定相應的崗位群,明晰用人單位對畢業生能力的需求,對專業進行精準定位,收集用人單位對本專業課程體系與實踐性教學環節設置等方面的意見,為合理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改革等提供可靠的依據,同時剖析目前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高職音樂傳播專業的主要就業崗位有新媒體文案、舞臺監督、劇場管理、劇場運營、音樂活動策劃、藝術培訓中心運營管理人員等。根據調研發現,音樂傳播畢業生大部分選擇從事演藝活動策劃、演藝活動文案、演藝活動推廣等相關工作。因此,音樂傳播專業畢業生需要具有一定的音樂藝術素養、音樂學和音樂傳播基礎知識、人文學科基礎知識及演藝活動策劃、營銷管理方面的基礎知識,掌握演藝活動策劃組織能力以及音樂新媒體文案寫作能力。
為了全面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以《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及《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廣東省建設文化強省規劃綱要》等文件為指導,為社會培養優秀的音樂表演與傳播學科的復合型人才有了實際意義與必然性,推動音樂傳播專業的快速發展成為當今高職音樂專業的主要任務。音樂傳播在2016年被列為新增專業,也是近年來的一門新興學科,音樂傳播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課程設置、教育教學等方面尚存在較大的研究空間。在音樂傳播專業的專業核心能力中,文案寫作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一項,無論是演藝活動策劃還是音樂產品營銷活動,都需要將策劃和營銷能力與文案寫作緊密結合,綜合運用到社會的音樂文化活動中,進而有效地將音樂作品向市場傳播擴散,發揮其藝術價值及商業價值。
黨的十八大以來,網絡、信息等技術加速向產業滲透,線上線下快速融合,互聯網技術和各領域、各行業融合,帶來了各行各業的深刻變革。在新媒體環境下,昔日的傳統宣傳方式顯得力不從心。互聯網信息技術發展促使音樂產業的傳播媒體發生變化,新媒體跨行業帶動音樂產業轉換傳播載體及渠道,數字音樂實現高速發展。
隨著新媒體的飛躍發展,新媒體平臺更加個性化和多元化,逐漸形成多平臺矩陣式的互聯網媒體變革新生態。音樂的數字化傳播需要根據新媒體平臺的規律和特征進行內容制作與精準投放,音樂傳播行業在人才需求上呈現新的要求,音樂傳播從業人員需同時具備音樂基礎知識、音樂傳播素養以及新媒體編輯技能等,其中,新媒體文案寫作能力是新媒體運營技能中的基本能力,在現代職場中已成為必備通用技能。在新媒體環境進行音樂傳播,離不開新媒體文案寫作等技能的支撐。因此,在高職音樂傳播專業開設新媒體文案課程非常必要且重要。
目前在國內高職院校音樂類專業的人才培養中,較少人關注對新媒體文案寫作能力的培養,關于音樂類新媒體文案寫作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手段以及教材開發等方面,國內尚缺乏全面系統的研究及成果。現如今,音樂產業對既具備音樂基礎知識、技能又掌握文案、策劃、營銷能力的音樂傳播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大,對人才的職業能力要求也不斷提高,因而在高職院校音樂傳播專業中開展新媒體文案教學的研究工作顯得艱巨而迫切。
新媒體技術的應用與實踐,使音樂傳播過程中的渠道、途徑和方法產生了巨大的變化。但高職音樂傳播專業中的新媒體文案以及人才培養,目前均未出現相關研究成果,中國傳媒大學等少數幾所高校的音樂傳播專業(方向)開設了音樂文案寫作課程,也尚未有相關論文、課題或教材等研究成果,教學內容的行業范圍有限,缺乏將新媒體文案技能與音樂產業融合的教學及研究成果。
筆者所在高職院校的音樂傳播專業所開設的新媒體文案課程已有十余年的建設基礎,從最初的傳統媒體文案寫作發展為當今新媒體視域下的文案編輯。隨著新媒體的發展,該課程基于音樂傳播專業領域與新媒體緊密結合,教學與實踐在新時代下不斷進行調整、優化和迭代。目前課程改革在教學實踐中已得到逐步實施,現階段通過課程已培養了不少能將新媒體文案寫作運用到音樂產業中的畢業生,并且以學校新媒體平臺作為實踐項目運行,同時引進企業項目,根據企業需求構建新媒體平臺矩陣并策劃新媒體平臺運營方案,指導學生將課程中的新媒體文案寫作方法與技巧運用到運營實踐中。
《新媒體音樂文案》是高職院校新興專業音樂傳播專業領域內的新課程,是在新媒體環境下學習、實踐音樂產業范圍文案寫作的專業核心課程,以培養學生的新媒體文案寫作技能和音樂傳播素養為目標,通過校企合作等方式進行課程標準制定、教學設計與實踐項目開發,響應國家關于職業教育的指導思想,遵循職業教育的規律。按照數字文化產業的發展需要,在人才培養中達到音樂傳播領域的職業崗位所需要的知識結構與能力體系的要求,整合教學資源,為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夯實基礎。
課程以職業能力培養為中心、以工作過程為導向、以項目為載體、以職業教育教學方法論為指導,充分實施課程改革,通過走訪音樂類企業進行新媒體文案相關崗位的調查,搜集就業市場對音樂傳播專業人才的新媒體文案能力需求情況進行分析研究,再根據崗位需求和職業能力的要求,對比、借鑒和融合鄰近學科的實踐經驗,而對音樂傳播專業中新媒體文案課程教學的內容范疇、理念、教材使用、方法手段等方面進行設定,并結合項目教學實踐來進行課程的教學改革,補充和強化學生所缺乏的新媒體理論知識、文案寫作技能以及音樂傳播素養。
隨著數字文化產業的發展,行業對既具備音樂基礎知識技能又掌握文案、策劃、營銷能力的音樂傳播人才的需求不斷擴大,對人才的專業能力要求也不斷提高,因而遵循新時代的發展需求和環境,將音樂傳播專業與新媒體文案的就業技能應用進行跨學科的融合創新,既能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能力,也能滿足音樂數字化背景下的音樂傳播環節的專業化人才需求,同時為學校更精準地對接音樂產業提供有利條件,在產學研校企合作、社會服務等方面帶來更多機遇。
注釋:
①王亞娟,李志,王剛,劉翔.校企共建視域下煤礦機電專業中高職銜接背景調研——以彬長集團與陜西能源職業技術學院學歷提升為例.延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