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雅赳
(江蘇省常州技師學院,江蘇常州 213000)
20世紀初,隨著制作手段和傳播媒介的發展,MG動畫在迅速在大眾的視野中發展起來。由于它通常運用平面圖形的符號化元素、文字的圖像化元素等的動態變形表現手法,在行業中,設計師們也將其簡稱為圖文動畫。從構成元素和基本特點來看,MG動畫主要釆用形象的動態平面矢量圖形和文字,結合與主題相適應的色彩元素、音頻元素而設計的一種在時間流動基礎上,與媒體相關的數字視頻短片。從藝術風格和表現手法上來看,MG動畫主要傾向于扁平化風格,是基于動畫視聽語言和平面藝術設計形式,以影視后期制作為手段的一種視覺傳播形式。
世國際動畫組織(ASFIA)將“動畫”定義為“除真實的動作和方法外,使用各種技術創作活動影像,亦即是以人工的方式創造出的動態影像”。早期的MG動畫以“MotionGraphic”公司的《迷魂記》《金臂人》等著名電影的影視片頭為開創性作品,具有強烈的實驗動畫性質,頗具藝術性與思想性,在制作方法的表現形式上屬于典型的動畫藝術作品。雖然與傳統動畫一樣,MG動畫也是在原有的平面設計基礎上流于時間維度。但在隨著新媒體時代的迅速崛起,例如手機、電腦、影院等傳播媒介的發展,其表現形式和應用領域都得到了迅速拓展,逐漸開始與傳統動畫有了很大區別。
1.區別
和傳統動畫相比,MG動畫具有信息傳達的動態性、簡潔性和互動性的突出特點。動態性表現在MG動畫運用符號化圖形,在時間、空間上擁有比傳統動畫更有律動性,更富運動張力,這一特性使得觀眾在思維認知上更能被其動態變化的豐富性、趣味性及強烈的藝術性所牢牢吸引并激發對動態方式的獵奇心理,從而實現信息傳達的高效性及準確性。簡潔性主要表現在現代主義最著名的建筑大師之一密斯?凡?德?羅(Ludwig Mies Van der Rohe)堅持的“少即是多(Less is more)”的建筑設計理念。設計的本質,“‘少’不是無,而是精簡,體現的是一種簡潔主義、功能主義。”MotionGraphic正是將復雜的圖像、文字、色彩等通過符號化的圖形實現信息的傳達,使作品能夠引起觀眾的共識,并增強感染力,從而使信息的傳遞更清晰、更直觀。互動性表現在MG動畫的敘事方式與表現形式具有互動性的特點,它能夠通過制作過程中對目標觀眾視覺活動與心理活動的研究,將簡化的聲像信息與觀眾的肢體動作和心理反射以數字媒體藝術與技術的手段進行信息的互動交流。
在MG動畫的特點下,傳統動畫則是更多地傾向于用動畫角色進行故事的敘述,突出故事的情感性。而MG動畫的敘事則更傾向于借助簡潔的圖形、文字來傳遞信息的功能性,將信息更具象化,削弱了傳統動畫中的蒙太奇構思方式與故事性。可以說,MG動畫更像是一個動態的平面廣告,既遵循著平面廣告的設計原則,又符合影視動畫的視聽語言。
此外,在制作過程中,傳統的動畫制作流程需要腳本、分鏡頭、角色造型設計、色彩設計與指定、原畫設計、線稿、著色、特效、剪輯、配音、音樂音效等相對煩瑣復雜,需要一個繪畫能力較強的團隊進行長時間配合完成一部作品,動畫內容本身需要嚴格遵循動畫角色運動規律和動畫視聽語言,作品更注重故事性和情感性。而MG動畫制作過程中,傳統動畫制作內容都相對簡潔一些,對制作團隊的需求則是需要一個設計能力更強的團隊,傳遞內容高效但制作成本相對較低,動畫內容更考驗創作團隊的創意能力和對信息概括能力,更注重的是畫面的設計感與形式感。
2.聯系
MG動畫與傳統動畫皆屬于動畫范疇。MG動畫通常以短片為主,以符號化的圖形和音頻更多給人以趣味、抽象和現代的一種富有張力的感官體驗。在傳統動畫中,片頭片尾、字幕設計、轉場或者需要增添設計感的情況下,會將MG動畫進行有機融合,或與MG動畫特點有明顯契合之處,豐富了動畫作品的表現形式,增加故事情節的吸引力力,使得畫面更富有張力。MG動畫擁有獨特的視聽表現形式,它常常用對真實事物的高度提煉與抽象化,以扁平化的圖形和文字的形式,配合多樣化的運動效果,從而構成富有創意的圖形動態和背景圖案,以承載信息的視覺樣式,給人不可思議的奇妙視覺體驗。結合當下流行的沉浸式互動體驗,觀看者可以通過交互裝置進行三維空間和多感官的體驗,使人身臨其境,置身其中。因此,MG動畫能夠為傳統動畫在制作成本、表現力、信息傳遞的不足上進行補充,傳統動畫也可以為MG動畫的視覺文化補充更多文化藝術內涵,二者有機結合或取舍可以使動畫作品有更廣泛的發展性。
MG動畫將大量碎片化的信息和扁平化的動畫相結合,融合了平面廣告圖形設計和傳統動畫技術,在媒體時代的發展下,逐漸成熟與普及,它符合當下人們對碎片信息及快節奏的生活習慣與審美需求,不但具有視覺藝術性,同時也具有順應市場、滿足大眾的商業性。MG動畫的教學對就業而言,能夠促進畢業生有更多的選擇性,提高就業率。另外,MG動畫制作周期相對較短,成本較低,學習與進步空間較大,由于是平面矢量圖形為表現形式,所以對制作人員的手繪能力要求也較低。雖然是綜合性較強的視頻制作專業,如需要較好的平面創意能力基礎,影視動畫基礎,但由于在短時間內但學習效果突出,對手繪基礎要求較低,教學過程中發現,很多學生在其他課程并不理想的情況下,依然可以通過臨摹做出流暢、精致的作品。這對于當下媒體制作公司廣納相關的技術工作人員的情況而言,無疑對學生來說是較好的就業前景。目前,MG動畫的培訓無論是校園課程、校外培訓課程還是網絡自學資源,都相當于開設了相關的設計課程,但由于MG動畫的學習并非一個孤立的課程,而是需要在教學中有一個相對系統的學習,例如需要平面設計、動畫視聽語言等多種學科為基礎,在目前大部分的技工院校中,該專業的重視程度還沒有很高,MG動畫的學習主要包含在影視動畫課程中的一個環節,還沒有成為獨立的課程,暫且合并于影視后期制作的其中一個章節進行初步探索。因此,教學過程中,MG動畫在技工院校中可以進行一些偏向于技術性課程的嘗試。尤其是技工院校明確倡導教育以就業為導向,即職業性教育,從而使得針對MG動畫相關的多媒體制作課程設置有了新的意義和方向。
結合MG動畫在技術上的制作特點,技工院校中以素描、色彩、色彩構成、平面構成為前期課程,以字體設計、AI設計、UI設計等為中期課程,以影視編輯、影視后期制作為后期課程,是非常符合培養綜合性MG動畫人才的。尤其是MG動畫的制作常用的軟件為Illustrator、AfterEffects、Premiere、Cinema4D等,如果要有針對性但培養MG動畫技術人才,則需要教師調整課程重點,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以適應媒體制作公司的工作模式。因此在傳統的軟件課程的學習中,也可以根據企業中對MG動畫技術人員所需要掌握的軟件操作要求,適當調整課程。在傳統的技工院校專業課程教學中,以一體化教學為主的實訓課程中,就可以在帶領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以制作完成一部MG動畫短片為任務進行訓練。根據MG 動畫的應用領域,可以將實訓項目分為以下三類:
1.圖形動效制作:將扁平的平面元素進行循環動效的制作,使學生感受運動規律及動態節奏;
2.產品介紹:以介紹產品為任務,通過腳本的設計、分鏡頭的繪制、原畫的繪制等流程通過MG動畫表現出來,嘗試通過此任務讓學生了解MG動畫制作流程、培養團隊協作能力、圖形繪制能力及軟件操作能力,明確自己的興趣與特長;
3.宣傳片制作:在前面兩項較為單一的練習基礎上,嘗試對信息進行歸納概括,并通過對宣傳內容的設計進行原創性的設計,進行風格化的設計及信息的傳遞的練習。
總之,MG動畫在短短幾年之內已經成為網絡傳媒過程中主流的信息傳遞形式,在未來有著廣泛的就業前景,但目前國內MG動畫行業從業人員專業素質不一,相關系統性培訓相對也不完善,應用范圍相對單一,這就要求教育行業培養輸出更多能夠順應市場并具備開拓能力的MG工作者。在傳統影視動畫課程教育為主流的情況下,我們應該看到MG動畫對于技工院校教育的優勢所在。在教授傳統藝術設計課程的同時,教師應當更加結合學情與社會流行趨勢,不忘發掘學生和主流表現方式的潛力。鼓勵學生多進行嘗試,在數字媒體發展迅速的當今社會,找到合適自己的發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