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慧,張晰朦
(1.長春工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吉林 長春 130012;2.長春工業大學人文信息學院 吉林 長春 130000)
開展精準扶貧工作必須對不同貧困地區的區域環境進行勘查,了解不同貧困對象的生活狀況及生活需求,運用科學合理的方法提出扶貧措施,幫助貧困地區實現脫貧。在這個過程中,政府要精確定位扶貧對象,對貧困農戶進行精確幫扶,對扶貧工作進行精確管理,提高扶貧工作的效率。針對實際情況,從根本上解決貧困地區的問題,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
在“互聯網+”時代,我國的扶貧工作可以做到精準化、迅速化、方便化,形成了“互聯網+精準扶貧”的模式。
在扶貧工作中融入互聯網技術,以大數據分析為支持,對扶貧對象采用一體化的管理模式,創新扶貧路徑,推動我國扶貧工作順利進行。如今,互聯網技術廣泛應用于人們的生產生活中,為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便利,同時互聯網技術也為吉林省的精準扶貧工作提供了技術支持。“互聯網+精準扶貧”可以加強信息交流,構建資源平臺,提供精準優質的服務,優化扶貧環境,讓政府幫扶部門與貧困戶實現零距離交流,簡化工作內容,精準尋找扶貧對象,為扶貧對象提供專業性、針對性的扶貧措施,保證扶貧對象脫貧,為吉林省經濟發展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實現共同富裕的發展目標[1]。
在吉林省精準扶貧過程中,政府對扶貧對象的定位存在偏差,扶貧地區基礎設施不完善,電商的發展基礎薄弱,教育水平較低,缺乏能夠帶動地區脫貧的人才。加上政府的資金監管力度不足,導致資金利用率不高,阻礙了貧困地區扶貧項目的開展。
吉林省精準扶貧工作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在于對扶貧對象的定位存在偏差。吉林省政府的扶貧對象主要集中在貧困縣,沒有對貧困戶的情況進行詳細考察,盲目對扶貧對象投放大量資金并提出相應的保障政策進行扶持,導致扶貧效果不佳,浪費了國家大量扶貧資源。吉林省人口基數大,尋找扶貧對象的任務艱巨,扶貧區域分布較分散,難以對扶貧對象進行集中扶持。
隨著社會經濟快速發展,扶貧工作不斷深入,吉林省大部分貧困地區依靠資源優勢相繼脫貧,但是還有一部分貧困地區難以脫貧,一些貧困戶沒有實實在在得到國家精準扶貧的扶持,扶貧工作普及不全面,違背了公平原則。
電商扶貧是在互聯網發展過程中產生的新型扶貧方式,依靠互聯網技術帶動區域經濟轉型升級,成為近年來最具市場潛力的發展模式。但是吉林省扶貧地區的電商扶貧基礎薄弱。
貧困地區的銷售模式主要以線下銷售為主,農產品的線上銷售渠道較少,忽視了對線上銷售平臺的建設,不具備電商創業的條件。貧困地區人才流失嚴重,缺乏專業的電商人才,導致貧困區的電商模式難以高效運轉[2]。貧困地區的產品大多為農產品,沒有經過包裝運營,在市場中的競爭力不強。貧困地區的特色產品創新能力不足,產品難以獲得銷售優勢,導致吉林省的扶貧效果不明顯。
對于扶貧地區來說,資金正常運轉是保障扶貧工作穩定開展的重要環節,但是在實際工作過程中,相關政府部門的審批工作效率低下,導致扶貧資金無法及時下發,扶貧工作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政府的扶貧政策執行力度不強,扶貧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速度較慢,導致扶貧工作難以開展。政府的資金審批力度不嚴,地方鄉鎮隨意挪用扶貧基金,滋生腐敗現象。一些政府部門搞形式主義,造成扶貧工作流于形式,扶貧項目質量差,難以推動貧困地區經濟發展。
人才是推進扶貧工作順利進行的關鍵,只有加強發展貧困地區的教育事業,才能從根本上改變吉林省貧困地區的現狀。目前,貧困地區的教育事業比其他地方落后,教育基礎設施不完善,缺乏優質教師,學生的學習資源和渠道不足,難以提高學生的文化水平,導致貧困地區的扶貧工作難以提高。
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為吉林省開展精準扶貧工作提供了技術支持。精準扶貧工作與互聯網融合起來,可以提高精準扶貧工作的效率,實現精準扶貧目標,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
在互聯網技術發展過程中,大數據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大數據可以幫助人們整合復雜的信息,突出重點。將大數據應用在精準扶貧工作中,可以方便工作人員掌握吉林省貧困戶基本的家庭狀況,建立貧困數據庫。政府可以依據大數據技術精準定位扶貧對象,找到貧困對象的貧困原因,并為其設定個性化的脫貧措施。
在執行措施的過程中,可以限定脫貧時間,實現扶貧信息化發展,提高精準扶貧的工作效率。政府也可以利用大數據實時監測扶貧工作的進程,促進扶貧項目開發,明確扶貧工作的主要負責人,對扶貧工作進行跟蹤管理,切實落實扶貧工作,形成精準管理的現代化體系。例如政府人員通過對吉林省大安市貧困戶進行入戶調查,將貧困戶的基本生活水平和經濟指標錄入大數據分析系統,精準定位扶貧對象,提高扶貧工作效率。
在現代化發展過程中,電商平臺迅速崛起,成為當前最具潛力的發展模式。貧困地區可以利用電商平臺提高農產品的銷售量,形成產業鏈,增加附加值,提高貧困地區的經濟收入。要想實現電商扶貧,必須完善貧困地區的基礎設施,普及網絡建設,優化貧困地區信息化環境,完善物流配送機制,提供良好的服務。突出吉林省貧困地區的產品特色,拓寬特色產品的銷售渠道,解決貧困地區的經濟問題。培養專業電商人才,對當地貧困戶進行電子商務培訓。教授相關的營業技能,鼓勵貧困戶利用電商平臺創業,帶動貧困地區電商經濟的發展。例如吉林省政府推廣使用“第一書記”APP,讓大眾積極支持農村電商的發展,為貧困地區經濟發展出一份力。加強與淘寶、天貓等電商平臺的合作,構建多種電商發展模式,推動貧困地區的經濟發展。
扶貧資金對吉林省開展精準扶貧工作具有重大作用。應當加大對扶貧資金的監管力度,解決貧困地區資金不足的問題,實現精準扶貧目標。為了保障扶貧資金能夠及時幫助貧困戶,可以采用多種形式拓展融資渠道。借助互聯網進行融資,實行一體化扶貧模式,在線上通過京東、淘寶等電商平臺進行資金眾籌,在線下積極開放精準放貸。提高行政效率,建立監管體系,利用大數據在網上公布扶貧資金的使用狀況,讓社會公眾能夠明確資金的來源及去向,杜絕貧困對象虛報賬目、挪用公款、浪費資源的行為,提高扶貧資金的利用率。例如吉林省設立扶貧資金監管機構,使用大數據技術對扶貧資金的使用情況進行實時監管,同時積極開展融資活動,實現一體化融資渠道,為扶貧地區提供資金支持。
教育扶貧是促進扶貧工作長期運行的關鍵,只有注重對人才的培養,才能推動該地區經濟長期發展,從根本上解決貧困問題。政府應當注重對貧困地區教師的培養,對專業教師進行技能培訓,也可以通過教育對口支援安排優秀教師到貧困地區教授課程,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優秀的專業人才,促進扶貧工作持續發展。為了提高貧困地區教師的教學質量,吉林省政府可以讓教師到經濟發達地區交流學習,創新教育模式。培養教師的現代化教育思維和觀念,提高教師的教育水平,促進教育扶貧工作開展。在互聯網發展的過程中,貧困地區可以依賴多媒體技術創新教育模式,實現教育扶貧。比如教師可以利用微課的方式讓學生學習,構建資源共享平臺,拓展學生的學習渠道,形成一體化的教學模式,滿足貧困地區學生的學習需求。通過培養高素質人才,實現教育公平,達到共同富裕的目標。
在互聯網發展背景下,精準扶貧工作與互聯網技術融合,創新扶貧工作方式,建立大數據平臺,精準定位扶貧對象,采取針對性的扶貧措施,高效率開展扶貧工作。應倡導實行電商扶貧,突出產品地域特色,提高扶貧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延長產業鏈,增加產品附加值,強化監管,提高對扶貧資金的利用率。應通過教育扶貧,從根本上解決貧困問題。利用互聯網技術創新教育發展模式,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培養高素質人才,推動吉林省精準扶貧工作向現代化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