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麗鳳
(賓川縣農村合作經濟經營管理站 云南 大理 671600)
賓川縣是農業大縣,但是僅靠農業難以提高農村居民生活水平。為了使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取得良好的成績,增加農村居民收入,政府工作人員需要深入了解賓川縣農業發展特點,正確認知農民專業合作社在賓川縣的發展態勢,避免過于高估或低估導致判斷失誤。賓川縣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提高了賓川縣農產品銷售效率,提升了農民對市場的適應能力,為賓川縣發展打開了良好的局面。
賓川縣是典型的農業大縣,賓川縣轄區內有8 個城鎮、2 個鄉鎮。經過多年努力,賓川縣于2018 年正式退出貧困縣名單。賓川縣人口數量36.92 萬人,其中農業人口占據總人口的90%。賓川縣農民專業合作社數量達707 個,其中國家示范合作社3 個、省級示范合作社27 個、州級示范合作社33 個,水果產值達54 億元。2020 年,賓川縣社會生產總值143.26 億元,其中農業生產總值119.54 億元。賓川縣農業占比較高,農民數量較多。在賓川縣發展過程中,農民占據重要地位,農業發展影響賓川縣發展。提升農民專業合作社質量,推動農民收入增加,成為提高賓川縣發展速度的途徑。
隨著社會發展,農村發展受到局限,以農業為主的縣域經濟發展受到制約。為了提高經濟發展水平,增加鄉村居民收入,黨的十九大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充分發揮農民的主觀能動性,激發農業的活力。在農村發展過程中,建立農民專業合作社可以為農業經濟快速發展提供便利。由于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時間較短且范圍較為集中,導致各個合作社之間競爭較為激烈。同時,長期以來,各地在區域農產品選擇方面較為模糊,無法發揮集體優勢,難以提高農業產品經濟價值。因此對農業發展造成一些不良影響。經過長時間摸索研究并培育出獨屬于賓川縣的特色農民專業合作社,有助于當地農業經濟發展[1]。
由私人發起的集體經營團體是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特點之一[2]。農民專業合作社建立在當前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基礎上。在以家庭為主的農業經營模式的背景下,農民專業合作社是一種自愿結合的互助模式。通常農民專業合作社是由當地種植大戶為主要倡導者,集合5 個或5 個以上具有民事能力的責任人,牽頭引導當地居民組成團隊。該類農民專業合作社規模較小,市場定位并不清晰,無法充分發揮自身特點。由當地龍頭企業牽頭的合作社規模較大,但給農民帶來的經濟收益較少。
以農業種植為主是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特點之一。農民專業合作社是以農業為主的集體組織,其主要成員是從事種植業的農業大戶或散戶。農民專業合作社有助于提高農村居民經濟收益和實現鄉村振興戰略。在賓川縣的707 個農民專業合作社中,賓川縣冬梅蔬菜水果專業合作社、賓川縣宏源農副產品產銷專業合作社、賓川縣興宏達農副產品專業合作社等具有發展優勢,憑借優異的產出與銷售狀況進入全國農民專業合作社500 強。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目的是保證農業穩定發展,提高農民經濟收益,全面解決“三農”問題。而農民專業合作社與其目標一致,也是為了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和增強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因此,需要將鄉村振興戰略的各項理念落實到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過程中。
在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過程中,鄉村振興戰略要求農民專業合作社培育出更多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多元化農業生產經濟,形成一套完整的產業鏈,防止農村人才流失,為農村居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推動農村經濟發展。應提高農業附加值,將農產品初加工升級為精加工,在保證綠色產品的同時,將原產地與消費者直接對接,避免中間環節造成的資源浪費,充分挖掘農村居民潛能,推動鄉村振興[3]。
賓川縣作為農業大縣,其發展與農民專業合作社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推動著賓川縣鄉鎮產業升級。二者是相互扶持、相互促進的關系。部分農民專業合作社由村民委員會牽頭創辦。為提高農業競爭力,鄉鎮為農民專業合作社提供部分政策支持。對于土地申報等重要環節,鄉鎮積極提供補貼等。
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出現,將分散的農民與土地進行整合,通過打造集體經營模式,普及科學化種植理念,增加了農村居民的經濟收益。農民專業合作社與鄉鎮發展具有密切聯系。鄉鎮工作人員搭建政府平臺,為農民提供技術指導,拓寬了銷售渠道。
農民專業合作社對農村經濟繁榮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成效。賓川縣農民專業合作社以種植業為主,轄區內707 個農民專業合作社之間競爭壓力較大。單個合作社無法應對復雜的競爭環境,強強融合、兼并吸收、協調發展成為合作社面臨的主要發展形勢。賓川縣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時間較短,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合作社資金籌集困難。大部分合作社的資金來自社員集資。在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初期,此類集資方式可以滿足合作社發展需要。在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過渡階段,單純依靠社員籌集資金無法滿足此類需求,會出現資金不足的狀況。由于自身的特性,農民對不屬于該區域的資金投入有著天然的排斥性,因此農民專業合作社無法獲得“新鮮血液”,從而導致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模式較為固定。
其次,城鎮化發展速度較快,導致城鄉地區存在著巨大差異;基礎設施不完善,導致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化程度較低;鄉村發展無法超越城鎮化發展,引發大量農村專業人才外流,嚴重制約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留住人才是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關鍵。
再次,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過程中,政策、法律不健全,缺乏相關制度保障。這主要是因為改革開放以來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前身才初具模型,直到2006 年才完成框架建設。當前,我國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法律還處于空白階段,從而導致出現問題后無法準確應對,限制了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4]。
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社高質量發展,可以加快鄉村振興戰略發展步伐,助推農村經濟繁榮。賓川縣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對策如下。
首先,創建新型籌集資金方式,改變固有的思想觀念,吸納“新鮮血液”。在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過程中,不僅需要將社員投資的資金作為合作社主要資金來源,還需要進行嚴格周密的管理,最大限度發揮資金的價值。農民專業合作社管理人員需要完善社員標準,開展具有特色的種植方式,增加農業產品附加值。當農民專業合作社規模擴大時,需要設立相關規章制度,打破區域合作的限制,加快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步伐。
其次,在任何一項產業的發展過程中,人才都是不可或缺的資源。隨著農村教育水平提升,農村青年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但由于缺少就業機會,大量農村青壯年涌入城市,造成了農村人才缺失。為了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社高質量發展,在促進和指導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過程中,需要成立專業部門,為更多農村青年提供就業機會。
再次,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不能僅靠“一腔熱血”,這樣是無法改變農村狀況的。應完善相關考核制度,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賓川縣可以對縣轄區的707 個農民專業合作社進行審核評級,將業務能力不達標的合作社進行聯合,增強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競爭能力,從而實現產業結構升級。
當前,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受到了社會各界關注。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以農民為主的專業組織,目前還處于初級階段,無法充分發揮自身作用。賓川縣作為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試驗基地之一,為農民專業合作社助推鄉村振興提供了相關實踐經驗。推動賓川縣農民專業合作社高質量發展是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和實現鄉村振興的關鍵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