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建釗
(山西大學商務學院 山西 太原 030031)
實行土地托管模式能夠進一步適應現代農業發展,有效地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結合,通過使用現代農業科技提升農業生產收益,解決因人口遷移造成的土地無人管理問題[1]。為了實現土地高效運作的目的,蘭西縣制定了“生產托管+農村金融”的托管模式,通過這種創新的土地托管服務體系,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土地由誰種、怎么種”的難題。
當前農村常住人口逐年減少,從事農業生產取得的效益不甚顯著,農業經營獲得的效益已經滿足不了農村家庭日常開銷。針對這種情況,蘭西縣通過對現有的土地資源進行改革,探索出了一種良好的土地托管模式,有效解決了這一難題。
蘭西縣土地托管模式主要是農民與托管服務機構簽訂土地托管經營合同,農民支付給機構一定的托管費用,由托管服務機構在這片土地進行農業生產活動,最終農業生產獲得的產品歸屬于農民。在這種土地托管模式中,當地政府主要起對托管機構生產活動進行監管的作用[2]。
承擔不起托管費用的農民可以在政策支持下向銀行申請農業貸款。中國人民銀行特別針對條件資質合格的金融機構提供了相應的優惠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使一些低息金融貸款流入到土地托管的市場中,因此涉農資金投入比重得到大幅度提高。
這種土地托管的運作模式使蘭西縣農民從事農業生產所付出的成本大幅度降低,提高了農民收入。長此以往,這種方式將逐步形成一套較為科學完善的農業生產體系,推動農業生產改革。
土地托管模式能夠形成完整的農業生產保障鏈條,使各部門通過相關的農業托管服務組織積極主動履行職責。通過企業、政府部門聯動,使農業土地資源得到合理利用,提高土地托管服務質量,從而推動現代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實現農業現代化建設。應加大對土地托管模式的宣傳力度,進一步動員廣大農民積極參與土地托管模式。
土地托管離不開金融產品的參與。為了切實地解決農民在農業生產中的資金缺口情況,蘭西縣人民銀行協調一些金融機構,提高了當地土地托管經營貸款投入。由當地縣政府牽頭,銀行及供銷社等部門在托管過程中充分發揮職能作用,按照相關政策合理投放資金。
中國人民銀行蘭西縣分行劃撥300 萬元政策貸款,對蘭西縣土地托管服務政策進行支持,同時向蘭西聯合銀行增加更多支農性貸款,利用政策性貸款進一步滿足涉農資金需求。通過政策性貸款,可以有效解決農民面臨的資金問題。到目前為止,蘭西縣貸款政策受益農戶達10 戶,涉及100 hm2土地。
蘭西縣通過發布《農業生產服務質量監測制度》等,進一步創新土地托管模式,確定了土地托管服務設計的范圍、標準、價格、質量等內容,為后續監管起到了推動作用。首先,對一些農作物的種植、收獲等設置了更加詳細的操作標準,保證托管服務能夠按照標準進行。其次,在每一次托管結束后,托管服務機構以及涉及托管服務工作的部門必須審核檢查、簽字確認。再次,農民繳納的服務費交給第三方機構進行保管,保證托管資金的安全性,保證相關的服務貸款專款專用,避免涉農貸款被濫用。
2020 年春節期間,為了防范新冠肺炎疫情擴散,蘭西縣采用了相關防控措施。這一期間,土地托管充分展示了自身優勢,解決了春耕問題。當地政府制定了《全力抓好疫情防控和春耕生產倡議書》,保證了土地托管服務的實施。采用“統一整地、統一購肥、統一管理、統一購種、統一播種、統一收獲”的“六統一”服務模式進行土地托管,組織和引導更多農民參與托管服務中。從合同簽訂到資金支付等都通過互聯網進行,實現了無接觸運作。托管服務機構創建了微信群,定期和農民溝通,保障托管質量,實現了資源共享,解決了大量農耕問題。
蘭西縣結合土地托管模式,制定了更多有利于農業發展和提高農民收入的政策,轉變了農業發展方式,推進了土地托管模式發展,讓農業發展配置變得更加科學、合理,有效促進了農村土地適度規模經營,進一步提高了農業經濟效益,為農業生產帶來了巨大的便捷。截至2019 年底,蘭西縣土地托管服務農業生產的土地面積達到了4.1 萬hm2,受益農戶逐漸增加,推動了土地托管全面落實。2020 年,在原來的基礎上,蘭西縣對耕、種、防、收等服務進行優化,為土地托管模式發展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保障。
開展科學的土地托管,能夠給農民帶來一定的收入,同時使生產規模逐漸變大,增加了農業生產運營資金。很多較為知名的農資廠商與當地農資服務組織協商,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農產品質量。在銷售渠道方面,廠商給承包商的價格要低于農戶自己購買的價格,從而壓縮了生產成本,提高了整體效益,增加了農民收入,降低了農民勞動量。實施農業托管服務是降低農業生產成本和解放農業生產力的重要方式,也為農民創造了更多就業機會。
土地托管有助于先進農業生產技術的普及應用,可以更好地解決農業科技推廣的“最后一公里”問題。通過調查可以看出,當前大多數農民認為糧食種植收益低。雖然現代化種植工藝不斷涌現,但是蘭西縣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力主要是老年人,他們未能形成應用現代化技術的意識。在長期實踐種植管理過程中,農民主要憑借傳統觀念進行農業生產,部分農民希望農業種植能夠自給自足。
面對這種情況,為了有效解決糧食生產管理粗放的問題,必須開展科技下鄉,利用財政補貼等方式,普及推廣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與普通農戶相比,托管主體進行規模化生產經營,對每一項新技術的應用使實際收益呈指數級增長。因此,在現代農業技術、先進農業管理技術、優質高產農作物新品種應用等方面,托管主體比普通農戶更為積極主動。
為了在最少經濟成本投入下達到規模化生產及更好的種植效果,托管主體自主投資先進農業生產管理,一方面能夠防止出現傳統粗放化農業生產管理的問題,另一方面有助于減少財政及人力等投入。從長遠來看,依靠土地托管模式能夠達到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的結果。例如蘭西縣全面推廣先進種植技術節省工時費1 200 元/hm2,提高工作效率10~20 倍。
地方政府應該對土地托管模式進行更加深入的探索,通過實踐總結更多經驗,提高農村土地托管的覆蓋率。首先,相關部門應該加強宣傳,通過宣傳引導,讓更多農民了解土地托管的益處并更加積極地參與其中。相關政府部門應該定期對農村土地托管服務機構開展標準化評估,對優秀的托管模式進行宣傳,有效發揮出示范帶動的良好作用,營造良好氛圍。其次,應該提高相關土地托管服務機構的專業技術水平。農業技術服務部門應該定期向土地托管服務機構提供農業生產新技術,加強對農業生產技術人才的培養,提高農業生產機械化效率,增強農業土地托管的動力,提升農業生產的質量和效益。
相關部門應該優先發展農村土地托管服務的相關組織機構,鼓勵大規模土地托管服務,從而提高農村土地服務組織參與熱情。首先,地方政府應該根據當地土地性質,制定合理的土地服務計劃,進一步加大涉農資金財政投入、稅費減免、農機購置補貼等惠農措施,這樣可以有效幫助各類土地托管服務機構對農村土地進行科學利用。其次,政府應該加強金融支持。通過設立一些專項惠農資金,適當補助一些優質土地托管服務機構,并為這些機構給予更多的政策性貸款。協調金融、保險機構與土地托管服務機構進行合作,創新服務產品,解決保障問題。
落實土地托管服務工作,必須以市場為導向,實現科學的土地發展建設與規劃,發展現代農業。相關部門應重視農業生產上游與下游之間的合作,加強承包商和農民的溝通,從資金投入到耕種收獲形成產業鏈,實現最大化的土地利用,發揮土地托管的優勢。
農業是影響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農業生產改革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通過分析蘭西縣在土地托管方面的實施情況,可以為進一步開展農村土地托管提供寶貴經驗。